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近日中国四大粮食央企——— 中粮、中储粮、中纺集团以及华粮接到政府指示,不能进入市场收粮,以免造成粮价上涨。为了调控粮价,国家也正在计划出台有效政策。记者独家获悉,如果粮价再次快速上涨,国家有可能降低粮食进口关税。为了让粮食危机不在国内重演,政府和央企正严阵以待。
电话通知实行限购
北方旱情仍在持续,粮食产量有可能下降,但是国内四大粮食央企却迟迟不见动作。在春节前,四大央企限制收购原粮之初,国内粮食价格受其影响,出现了价格回调。然而随着旱情的加重,“春节一过,稻米的价格每斤又上涨了一毛钱。”中粮米业地方粮食收购部门人士向记者介绍。“我们就接到了上级部门打来的电话,让我们暂时停止收购原粮,因为粮价上涨得太快,央企减少收购可以平抑粮价。”四大粮食央企之一的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我们还没有解禁。”一位期货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市场确实有传言,政府针对粮食尤其是玉米,实行限制收购,但是并没有成型的文件。”
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推出调控物价政策,并联合多部委全面监察并限制物价上涨。首当其冲就是控制粮价。针对央企,虽然没有明确的文件传达限制收购的指示,但是电话通知已经明显奏效。记者观察到,截至目前,四大央企在北方地区的原粮收购非常少,“电话里限制收购原粮对北方地区要求得更为严格,因为今年北方遭遇旱情,产量可能下降,涨价的压力更大”。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限得住央企限不住外企
“春节前,有少数企业已经开始囤粮。”经常前往购粮一线的期货分析师李墨达向记者表示。“现在全国两会就要召开了,地方政府都有压力,在两会期间粮油价格不能出现波动,粮油市场表现得不是很活跃。”但对于粮价上涨的预期,市场上收购动作早已开始。此次限购,南方压力较小,央企在受限购指示要求不算严格的地方,已经展开了收粮行动。江西米业采购部门人士告诉记者,“春节过后,稻米价格涨得非常快,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最高点。有可能的话,要抓紧收粮,今年的粮价肯定看涨。”该人士表示,“目前,我们已经达到了收购极限,仓库已全部装满。”
限制央企收购,却无法限制外企。据了解,一直与中粮争夺市场的外企益海嘉里也设立了更多的收购粮食网点。即便中粮和益海嘉里都提前进行了准备,“但是优质的稻米已经很难收到,好稻米的供应仍然紧缺。”一位中纺粮油的采购人士向记者表示,感觉今后的粮食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很大。“满仓”是收购企业的现状,虽然收购了很多粮食,但是加工情况并不乐观,“现在大米的价格还比较低,而稻米价格很高,因而订单比较少,所以还不能开始加工。”
在囤粮的背景下,央企却只能置身事外。“所有的消息都预示着粮价要上涨,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多储备粮食,但是,限制收购的政策使得我们束手无策。”一位央企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而中储粮曾被明文禁止收购粮食,以防粮价上涨。“由于中储粮一直是以国家规定的价格进行收粮,而市场价格已经远远超过该价格,即便中储粮收购也没有人会卖给他们。”中粮高层向记者透露。
粮食进口关税或将下调
与此同时,国际粮价已经大规模上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部分粮食的价格已经破纪录。去年玉米的价格暴涨了52%,小麦上涨了49%,黄豆上涨了28%。世界银行称,全球食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29%,而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间,全球食品价格更是上涨了15%。
普氏能源咨询机构内部资料显示,由于美国对生物柴油的支持政策推出,今年美国的生物柴油工厂将大量增产,并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8亿加仑。据了解,美国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此外,有消息称,美国有意扩大对玉米制乙醇项目的投入,预计2011年美国生物乙醇产量将达到139.5亿加仑。这将直接推高玉米的价格。一位粮食央企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国,而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国。美国每年有40%的玉米用来制造乙醇,这一数量相当于中国的全国产量。”
中粮集团一位副总曾向记者透露,“目前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已经达到70%。”如果国际粮价上涨,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记者从知情人士处得知,如果国内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政府有可能通过关税政策调整粮食价格。“目前,得知的情况是,对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大豆,关税将由3%降到1%,但是时间点还没有确定。”上述人士表示。
粮食海外采购面临挑战
为了抵御粮价的上涨,目前日本已经有多家粮食企业深入到巴西等粮食主产国设立加工厂和多个收购网点以及交通运输设施,以保障国内的供给。中国也应该建立相应的粮食安全机制。“但是,中国的粮食企业还没有走到国外去。”一位粮食行业的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在行业内部研讨会上,中粮、中纺粮油的人都表达过这样的态度。商务部的官员在场,他们也表示要内部协调,但现在仍然没有下文。”该人士建议,中粮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企业,中粮应该带头“走出去”。
中国海外采购还面临着一个挑战。负责储备粮食的中储粮每次出现在国际市场上,国际粮价都会被炒高。“中储粮很少参与到国际粮食商业买卖中,由于每次中储粮的出现都会受到关注,美国也会知晓中国的粮食策略。”因此,目前中国的粮食企业还是通过贸易商购买粮食。曾有企业上书,让其他企业代替中储粮在国际上出现,以避免国际粮价“借题发挥”,“我们能够参与到国家粮食储备计划中,但是国家发改委最终没有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