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榨油业的压榨能力远超过实际需求,但新的油脂加工厂仍在不断出现;虽然我国大豆主产地在东北,但传统的东北榨油区在萎缩,新的大豆榨油带正显现于从大连一直到两广的沿海地区。种种迹象表明,由快速发展的畜牧养殖业带起的饲料加工业正改变着榨油工业的布局,新的榨油带正在豆粕消费区和出口地形成。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榨油业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更多的榨油厂出现在豆粕消费区以满足当地需求,形成良性循环。榨油厂在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利润在逐步下降,位置优越的新厂和大厂将易于生存;远离大厂的中小型油厂能够生存下来,位置不佳或成本高的中型厂将逐渐被淘汰出局。
据业内人士介绍,1995年全国日加工1000吨大豆的企业最多5家,现在约有70家。仅2001年,全国就增加了约1400万吨大豆加工能力,与2000年相比增幅达50%。目前,国内大豆年加工能力已经超过4000万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畜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之势,主要畜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由此带动我国饲料加工业从小到大,成为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快速发展的饲料加工业对饲料主要原料——饼粕的需求量远远超过其作为油料压榨副产品的产量,这是由于我国大豆的产量近几年没有大的提高。与此同时,饲料工业对豆粕的需求大大提高,依靠国产大豆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2000/2001年度,国内大豆需求为2575万吨,比1998/1999年度增加了582万吨,这些需求的增加部分基本上依靠进口大豆和豆粕来补充。1999年我国实行豆粕进口增值税后,豆粕的需求几乎全部依靠国内大豆加工业。这也是造成近年来进口大豆数量飞涨,以至于去年进口大豆的数量与国产大豆产量相当的主要原因。
据海关提供的大豆进口量来看,1999年以来,我国大豆的进口主要集中在大连、南京、青岛、天津、深圳等一些沿海港口。特别是在我国的大豆主产地哈尔滨市2000年竟也进口了4万多吨大豆,这不仅说明我国大豆的供求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榨油工业布局正发生着巨大变化。
1997年以前,我国的大豆加工厂主要邻近产地,即大豆的运输和采购成本较低的北方地区。1997年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料工业对豆粕需求量大大提高,在我国畜牧业集中地——山东、江苏等地新建了一些依靠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大型油厂,其中张家港东海油厂是国内第一家大型现代化大豆加工厂,在2000年6月份后加工能力达到了5200吨。
1999年我国实行豆粕进口增值税后,进口豆粕的成本大大提高,已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广东、湖南等地的饲料厂失去了进口豆粕的供应来源,而这一地区又是我国主要的饲料生产基地,对豆粕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从北方运输国产豆粕加工,仅运费就需上百元,不如直接进口大豆在广东地区加工。这一系列的因素促使我国榨油业布局又发生了变化。从2000年开始,许多大型大豆加工厂在华东地区、广东兴建,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建成、新建和在建的大型大豆加工厂达到6家,日加工能力在11000吨以上。
(中国大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