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大豆、豆油和豆粕进出口情况
(一)大豆贸易状况
大豆一直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产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大豆出口大国,1950-1960年年均出口量109万吨,其中1959年出口173万吨,为历史上最高出口年份。1977-1982年我国大豆出口量减少到年均15万吨,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但是每年进口量不大,只有19-53万吨。1983年-1995年我国又成为大豆净出口国,其中1985-1994年年均出口约118万吨。
1996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到111万吨,再次转变成大豆净进口国。随后几年大豆进口量迅速增加,尤其是2000-2001年进口增势强劲,达到1042万吨和139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609和352万吨,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占我国大豆产量的90%。2002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减少到1132万吨,占我国大豆产量的70%。
1996年我国大豆进出口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内部原因主要有:1、国内需求旺盛,90年代初以来,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饲料用豆粕的需求迅速扩大,1993年油料市场放开以后,大豆加工效益可观,促使油脂加工能力大幅度提高;2、是我国生产徘徊不前,1995-1996年我国大豆连续两年减产,由1994年接近1600万吨的水平减少到1350和1322万吨,随后几年的产量也基本上是在1500万吨左右波动;3、我国大豆专用品种少,加上混种、混收、混储、混销,质量总体低于进口大豆,特别油用大豆含油率比进口大豆低1-2个百分点;4、我国对大豆实行3%的单一、低关税政策也为进口大豆打开方便之门;5、交通运输的制约。由于新建的大型榨油厂一般都集中在我国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生产规模比较大,日处理量一般在1200吨以上,有的能达5000吨。因为吞吐量大,对交通运输能力要求较高,一般的铁路公路运输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要求。即便是通过海运,我国的散装船也无法与远洋货轮的吨位相比。1999-2001年我国大豆进口猛增的直接原因,一是1999年3月国家恢复征收13%的豆粕进口增值税政策;二是1998年下半年国家打击走私进口和减少豆油配额的发放,这两方面的政策因素导致了豆粕和豆油进口量的骤然减少,而大豆的直接进口量增加。我国大豆进出口格局发生转变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转基因技术使世界大豆生产快速发展;二是美国对大豆的补贴政策,增强了美国大豆的出口竞争力。
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阿根廷和巴西。1999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244万吨,占我国大豆进口量的57%,2000年增长1.3倍,达到541万吨,进口份额下降到52%,2001年从美国进口量增加到573万吨,进口份额下降到41%,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1/10。2002年从美国进口减少到462万吨,进口份额仍为41%。 1995-2001年阿根廷一直是我国第二位大豆进口来源国,2000-2001年我国连续两年从阿根廷进口快速增加,达到278万吨和502万吨,阿根廷的地位得到提高,2001年市场份额为36%,约占阿根廷出口总量的1/5。但是2002年从阿根廷进口量大幅度减少,退回到2000年的水平上,市场份额减少到25%,成为我国第三位大豆进口来源国。
1995-2001年巴西一直是我国第三位进口来源国,2000-2002年我国连续三年从巴西进口稳步增长,2002年我国从美国和阿根廷进口都减少,从巴西进口增加到391万吨,市场份额达到35%,超过阿根廷,成为我国第二位大豆进口来源国。
由于我国大豆加工厂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因而主要通过北方(青岛、大连、天津和上海)和南方(南京、九龙和宁波)的各港口进口。近年来随着山东省、江苏省和广东省大豆加工能力的迅速增长,经由南京、青岛和九龙港口的进口份额稳步上升,超过从大连、天津和上海的进口量。2002年进口港排名为:南京25%、青岛19%、九龙9.7%、南宁7.7%、天津6.8%、上海5.1%、湛江5.1%。
(二)豆油贸易状况
我国食用油消费以菜子油、豆油和花生油为主,受我国长期以来食用油供给不足关系的影响,豆油一直保持着净进口状态。除1997年前后出口量有所增加外,常年出口量一般不到十万吨,主要出口到朝鲜、俄罗斯、日本、香港等周边国家(地区)。
1990年我国进口豆油53万吨,1993年减少到7.6万吨。1993年我国油料市场放开后,油脂加工能力快速扩张,技术上的进步,使原来仅在北方食用的豆油成为城乡人民广为的食用油,人们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国内食用油供应不足,进口豆油迅速增加,1994-1997年连续4年我国豆油进口量超过100万吨。考察1995年以来国内豆油价格和豆油进出口贸易方式,可以发现两个问题,即价格暴跌、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减少而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增加,这充分说明走私进口的存在。根据估算,实际豆油进口量可能呈图中虚线的轨迹,也就是说豆油进口量可能达到200万吨。由于进口量过大,豆油出口量也有所增加,1997年豆油出口量达到56万吨的最高记录。
1998年下半年国家打击走私以后,豆油进口量大幅度减少,1998年比1997年少进口40万吨,如果按照18%的出油率计算,相当于222万吨大豆的压榨量,当年产量增加32万吨,缺口约190万吨。1999年大豆进口量达到432万吨比1998年增加111万吨。
2000年豆油进口量减少到31万吨,2001年进一步缩减到7万吨。2002年受国内油菜子供应减少(减产、进口减少)和加入WTO政策的影响,我国豆油进口量大幅度增加,达到87万吨。
我国豆油进口主要来自阿根廷、巴西和美国。2002年我国从阿根廷进口豆油52.4万吨,占进口量的60%,从巴西进口31.6万吨,占进口量的36.3%,从美国进口2万吨,占进口量的0.9%。
(三)豆粕贸易状况
我国豆粕进出口带有管制性贸易政策。1995年以前我国曾是豆粕出口大国,进口量很少,1988年我国豆粕出口量曾高达256万吨,1995年出口量还高达90万吨。
为了保护国内养殖业的发展,保证饲料供应,1996-1998年国家连续三年对进口豆粕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豆粕进口量快速增长,从1996年开始我国由豆粕出口大国转变豆粕进口大国,当年进口豆粕188万吨。1997-1998年达到347和373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大量低价进口豆粕损害了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利益,为了把加工能力留在国内,保护国内榨油厂利益,1999年3月起,国家恢复豆粕进口增值税,豆粕进口量陡然缩减,1999年豆粕进口量比1998年减少316万吨,如果按80%的比例计算,相当于395万吨大豆的压榨量。而当年产量比上年减少90万吨,从而导致2000年大豆进口量增长到1042万吨,比1999年增加609万吨。
随着国内豆粕供求关系的改变,2001年我国再次由豆粕净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当年进口豆粕5万吨,出口32万吨,2002年出口量增加到101万吨,进口量减少到0.7万吨。
我国豆粕进口市场年度间变化比较大,主要来自巴西、印度、美国和阿根廷。出口则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
二、我国大豆、豆油和豆粕进出口相互关系
(一)豆油市场已经供求基本平衡,对大豆需求将稳定增长
1994-1996是我国豆油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豆油产不足需,这几年我国豆油净进口量在100万吨左右。但是随着豆油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进口大豆的增加,豆油净进口量下降,2000年减少到27万吨,2001年仅1万吨,实际进口豆油(进口豆油+进口大豆折油)的比例由1993年的7.5%增长到66%,豆油供给(产量+实际进口)约占我国食用油供给的29%。从豆油净进口数量的变化来看,我国豆油市场已经由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