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豆粕及相关产品市场价格变化
2003年1-5月份,国内大豆、豆粕、豆油价格与去年相比一直居于高价位, 豆粕价格较去年同期涨幅明显,直接影响到饲料的生产成本,使本来已在亏损边缘的饲料企业不堪重负。
大豆 2003年1-5月份,黑龙江地区入厂价格在2300-2550元/吨之间,山东地区在入厂价在2500-2700元/吨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黑龙江地区在1750-1800元/吨,山东地区在1880-2100元),黑龙江大豆市场价格平均上涨36.62%,山东大豆市场价格平均上涨30.65%,同比大豆价格的差距为500-600元/吨,涨幅惊人。
豆粕 2003年1-5月份,黑龙江地区出厂价格在1900-2150元/吨之间,山东地区在出厂价在1980-2200元/吨之间,与去年同期(黑龙江地区在1510-1680元/吨,山东地区在1580-1890元/吨),黑龙江豆粕价格平均上涨30%,山东豆粕价格平均上涨20.46%。同比豆粕价格上涨400-500元/吨。
豆油 2003年1-5月份,黑龙江地区出厂价格在6000/吨左右,山东地区在出厂价在5900元/吨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黑龙江地区在4440-4630元/吨,山东地区在4460-4650元/吨),黑龙江二级豆油价格平均上涨32.3%,山东二级豆油价格平均上涨32.44%。
配合饲料 2003年1-4月份黑龙江肉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1785元/吨、山东地区,1-4月份肉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1637.5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黑龙江平均价格1691元/吨,山东地区1470元/吨),黑龙江肉鸡配合饲料价格平均上涨5.6%,山东配合饲料价格平均上涨11.44%。从肉鸡配合饲料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出,配合饲料价格的上涨远远低于大豆深加工后的豆油、豆粕的价格上涨幅度。
二、 影响豆粕价格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1、我国大豆生产前景与市场供应状况 2002年我国大豆产量达到1640万吨,比2001年(大豆产量1540万吨)增长6.5%;进口大豆1132万吨,比2001年减少了11.81%;出口27.58万吨,比2001年同比增长11.08%。来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2002年国内大豆市场供应总量达到2900万吨左右。整体高于2001年的供应水平。
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2003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做出的初步预测结果显示,大豆种植面积总的趋势是增长。国家统计局农调队预测,2003年全国豆类播种面积约为1.95亿亩,比上年增长了3.6%。其中,大豆播种面积约为1.38亿亩,比上年增长了5.8%。来自农业部信息中心的信息认为,2002年底以来主产区农民大豆收益增加,加上政府的政策扶持,预计2003年大豆播种面积将大幅度增加。据我部2002年底农作物播种面积意向调查,预计2003年全国大豆种植播种面积为1.4亿亩,约增长6%。据调查在目前的高价位下,东北实际播种面积将有可能超过这一水平,黑龙江播种面积可能达到6000万吨,吉林可能达到1000万亩。按照去年单产水平计算,预计我国2003年大豆产量将再创新高,超过1700万吨。
2、我国大豆进口 与豆粕价格趋势 2003年1-4月份累计进口大豆609.6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四月我国实际进口大豆220.85万吨。预计五月份将达到港量200万吨左右,二季度的大豆进口量高于一季度的进口量。业内大多数人士认为,我国2003年全年大豆进口量将达到1650万吨的水平,进口大豆将占我国市场需求的半壁江山。目前,中国采购美国大豆的数量已经高达646万吨,较上年同期采购量403万吨提高了60%,并且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采购美国大豆的数量。当然从季节性因素考虑,随着南美大豆在3月份开始上市,世界的进口需求不可避免将会逐步从美国转到南美,因此中国进口大豆的选择也将开始从美国转向南美。但是,美国对华大豆出口远未进入收尾阶段。随着进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市场需求的减缓,大豆价格走低的可能性很大。业内人士的另一观点认为,今年4月份我国大部分省份发生“非典”,豆粕需求下降,加之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居高不下,拥有自主进出口权的大型油脂企业会减少大豆的进口或将进口定单转向第三国家,最终减少大豆的加工数量,使国内豆粕的供应总量保持与市场需求大体平衡的数量,仍会使豆粕市场需求整体保持在一个高价位的平衡状态。
3.国际大豆供应与价格趋势
2002年世界大豆产量1.94亿吨,增产5.3%;大豆产量占油料总产量的59.4%。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生产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82.6%,2002年美国大豆产量7428万吨,比2001年下降5.6%;巴西大豆产量4289万吨,印度大豆产量为2140万吨。世界大豆消费1.95亿吨,增长5.7%;大豆消费占油料消费总量的72.1%。美国、巴西和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占世界大豆消费总量的57.9%。库存:2002年世界大豆期末库存3099万吨,比2001年下降3.2%,但略高于2000年大豆库存量。大豆库存占油料库存总量的91%,大豆库存下降占油料库存下降的42.3%。大豆期末库存占当年消费的15.9%。2002年,美国大豆库存比2001年下降23.3%。
2003年3月美国农业部大豆预测报告表明,2003年度南美产量也将历史上头一次超越了美国,坐上世界头号大豆生产区的宝座。本年度巴西的天气基本对大豆生长有利,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510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将达到3350万吨。02/03年度巴西大豆的出口量将达到209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加590万吨;阿根廷的大豆出口量将达到97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加370万吨;而美国的大豆出口量为2613万吨,同比却减少275万吨。从数据上看,仅巴西一国的大豆出口量很快就可以追上美国,如果再加上阿根廷的出口量,那么南美的大豆出口量要大大超过美国。美国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减少,被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所瓜分。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为73.2百万英亩大豆。预测要比2002年下降1%。事实上,2002/03年度仅仅过去了5个月,美国大豆出口销售量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出口目标的90%。庞大的南美产量使世界大豆供应与需求的矛盾得到缓解。
今年中国“五一”期间,CBOT农产品期货价格普遍上涨,4月29日--5月9日:大豆:上涨13--16美分,主要合约7月收于638美分/蒲式尔(233美元/吨),涨幅为2.13%。而去年同期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为424美分/蒲式尔(约155.8美元/吨),涨幅高达47.63%。目前,CBOT大豆上涨的压力主要是南美新豆的上市,而期价上涨的支持主要来自于美国日益减少的库存和世界大豆的需求,迹象表明,2002--2003年度世界大豆的需求有可能被低估了。同时近两个月来美国现货大豆价格的坚挺和现货供应的紧张更使得期价易涨难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美国现货库存因素还是未来大豆生长期间的天气变化,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引起CBOT大豆价格出现较大上涨。从CBOT大豆长期图表上看,期价在经过长达6个月充分的震荡整理,向上突破590美分(技术压力)和600美分(220.5美元/吨,心理压力)之后,并确认了突破的有效性,奠定了进一步上涨的基础。5月9日,CBOT大豆再创640美分(235.2美元/吨,折合人民币1952元/吨)
新高。
4、我国大豆加工能力的发展与需求
从我国油脂加工能力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的布局及能力发生了巨大的变革。1991年全国油脂的加工能力为461万吨,2001年达到了2220万吨,是1991年的4.8倍。来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分析认为,到2003年底国内油脂企业的加工能力会增加到5000万吨的水平。企业的快速扩张使油脂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竞争加剧。迅速扩张的根本动因是,在过去的投资有良好的利润汇报,阶段性的产业暴利驱使投资者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从油脂加工企业的分布来看,1991年辽、吉、黑、内蒙占全国生产加工能力的54%,黑龙江省的油脂加工能力占全国总量的31%。 2001年辽、吉、黑、内蒙占全国生产加工能力的30%,发生萎缩,而山东、江苏、广东三省的生产能力占全国总量的39%,山东省的生产能力达到353万吨,占全国加工能力的18%,取代黑龙江的霸主地位,雄居全国第一。整体可以看出,近三年来,油脂加工企业在以沿海线为主体迅速扩张。使我国的豆油、豆粕的生产基地重新布局,产品的市场供应被重新瓜分。广东从豆粕、豆油的消费省区变为自给有余,向周边省份供应食用油和豆粕,从而使全国豆粕的区域价格差距变小。东北豆粕生产老大的地位被打破。
来自业内的人士认为:2003年5月中旬,全国从南到北压榨油厂80%已经处于停产状态,究其原因,大豆压榨已无力可图。根据大豆的现货销售报价,匡算预测大豆压榨厂家的压榨成本如下: 珠江三角洲,湛江,深圳一线的厂家:豆粕生产成本大约为:2188元/吨,而实际销售价在2090元/吨一线,亏损98元/吨。青岛,济南,天津,上海,成都区域:厂家豆粕生产成本为2130元/吨,而实际销售价在2080元/吨左右,亏损50元/吨。哈尔滨,佳木斯,大连一线的厂家:生产豆粕成本为2110元/吨(包括部分进口豆)而实际销售价再2040元/吨,亏损70元/。全国三个豆粕生产和销售区域带亏损价格平均得:生产每吨豆粕净亏损72元人民币左右。近期豆粕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因为进口大豆价格的高企,以及国际海运价格因原油价格不断上涨推升了大豆进口总成本,目前CNF国际大豆期货报价因产地,时间的不同,其价格已在255-256美元/吨。 目前的市场状况是:豆粕的压榨成本全国平均价为2143元/吨,而全国平均加权销售价仅为2070,而今年11月份合约的期货报价仅为1990元/吨一线,从这三个市场的数字综合来看,目前期货以及生产压榨净成本已经与现货大豆粕出现了双向交叉倒挂。
5、政策调整的影响
农业政策、进口政策和食品健康安全方面的政策对大豆贸易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2000年,英国发生的疯牛病事件,使欧洲禁在动物饲料中使用肉骨粉的措施,导致欧洲豆粕消费量增长。欧共体是世界大豆的主要进口地区,其进口量占全球贸易的50%以上,因此这一政策立即震动世界油料市场,大豆价格也随之上扬。
2000年5月,我国国家税务局出台了取消豆粕增值税的政策,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国企业及贸易商从国外签定豆粕合约100多万吨,导致大豆现货价格暴跌,引发国内大豆经销商和压榨企业的强烈抗议。7月份,取消豆粕增值税的政策被暂缓执行,最终仍然维持原有政策,对进口豆粕加征增值税,价格又重新回升。政策的导向,使我国油脂加工企业迅速膨胀,业内人士认为:2003年底,国内油脂的年加工能力会增加到4500~5000万吨的水平,能力过剩保持在50%以上。我国目前豆粕的税收政策,国际市场的豆粕大批量进入国内市场的可能性不很小,国内豆粕的价格的最终重要因素是油脂企业大豆加工量的多少。
2001~2002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管理办法》,对进含转基因成分的口农产品中作物进行监督管理,诸多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国内大豆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双双暴涨。2002年3月实施的《转基因条例》,使大豆进口出现阶段性停滞,大豆进口仅为1132万吨,同比下降19%。大豆市场供应总量不足,使东北黑龙江等省经动用了历史库存大豆,数量超过200多万吨。
业内人士认为:国产油用大豆的数量目前不会超过50%,即800吨左右,豆粕的供应量在640万吨左右。来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认为,2002年国产豆粕的总量为1630万吨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国产豆粕的供应量只占当年产量的27%,国内市场豆粕的需求70%以上需要靠进口大豆转化或进口豆粕来满足。
2002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国内大豆产业的政策,如“大豆振兴发展计划”、转基因政策、大豆铁路运输建设基金的免征和豆粕出口全额退税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加快国内大豆加工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转基因政策的实施,对大豆的进口数量、到货速度以及国内的大豆及其产品市场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2003年1月国家计委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进一步扶持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有关部门措施的通知》,对扶持大豆生产、加工及鼓励豆粕出口做出了新的规定。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促进了我国大豆产业的迅速增长,增加农民收,保护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6、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
2003年3月,大连商品交易所根据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和国家出台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修改了大豆的期货合约,禁止进口大豆在大商所的期货交易。至此,大商所的大豆期货实际上成为国内大豆套期保值交易活动。但豆粕市场的期货交易仍于国际期货紧密相关。2002年国内股票市场的低迷不振,使很多商家转向期货交易。应该说,商家资金运做的转移也推动了国内大豆价格的上升。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国内油脂加工能力的扩张,主要来自中粮集团、益海集团、华龙集团、九三集团等,这些集团形成的加工能力和产品已经国内市场上形成一个控制市场走向的主导地位,也成为进口大豆的主体。而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加工能力、仓储能力、资金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主要依靠国内大豆来维持生产,大豆原料直接从市场采购或期货交割获得,中小企业的采购也助长国内大豆价格高企的重要因素。
7、国际货币汇率的影响
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使我国货物进口成本增加。2000年1欧元兑0.827美元,辗转升上到近期的1欧元兑1.1747美元,逼近历史高位1.183美元;单是今年初至今,亦已上升超过10%。美元兑日圆方面,亦由去年2月1美元兑134.71日圆,下跌至近日的116.18日圆,跌幅亦超过10%。而我国的外汇参照体系是以美元为主,美元的贬值使我国进口货物成本上涨。受其影响,进口大豆成本的上升已成必然。
8.国际、国内油菜籽产量回升的影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计,今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可能达到1200万吨,较去年的1053万吨增长14%,而全球2003/04年度油菜籽产量将大幅增长至3870万吨,较去年的3306万吨增幅达17%,国际国内油菜籽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将削弱对大豆的依赖,使全球的油料供应平衡趋稳。也将使国际大豆价格走低的可能性加大。
9.“非典”使我国饲料工业对豆粕的需求减弱
2002年11月份,在广东首先爆发“非典性肺炎”,5人死亡,300人被感染。之后在越南、加拿大、香港爆发。相继在全球传播。4月份北京感染人数快速上升,很快又波及到26个省份。“非典性肺炎”的突发事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目前受影响最大的是旅游业、航空业、餐饮、娱乐、运输业等。与餐饮业密切相关的肉食品的户外消费同时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非典型性肺炎在全球性的迅速扩散,因无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使人们更加关注SARS病毒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5月,中国饲料协会信息中心通过电话对全国16个省的部分企业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受SARS的冲击,已在饲料行业初步显现。1-4月份,受到最大冲击的是广东、其次北京等地。从养殖的品种来看,最大的冲击是肉鸡养殖的冲击。如广东省来自企业的反馈,饲料消费与同期相比下降40-50%;北京的饲料销量与同期相比下降20%。在以后的几个月内,SARS对我国肉鸡的主要养殖省份的冲击将逐步显现。全国饲料市场的销售走弱,已是必然。豆粕的需求不旺在未来的几个月内会得到验证,2003年饲用豆粕的消费不会高于上年的需求,预计需求量低于1570万吨的水平。
三、整体判断
从以上9个方面的分析来看,国内大豆、豆粕、豆油的供应,主体上对国际的依赖度很大。主控因素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主产国。国际大豆价格的上涨及芝加割期货市场直接影响国内油脂企业的生产成本。国内饲用豆粕需求的变化,对油脂加工企业有直接影响,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发挥,但不一定决定豆粕价格高低。国内油脂企业的快速扩张主要是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强大的市场需求的合力作用。饲料工业的发展,蛋白资源的短缺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蛋白原料很大程度依赖国际市场。畜禽产品的需求低迷,价格低位运行,决定了饲料价格同步上涨的可能性很小。从上下游产业链的分析来看,饲料行业仍是一个弱势行业。
(本稿相关资料得到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粮期货公司、大连商品交易所等单位同仁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