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大豆市场» 正文

中国油脂加工行业的现状对豆粕期货市场的影响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马明超 整理

  中粮期货7月16日举办的“农产品期货研讨会”。中粮旗下的东海粮油副总经理李宣生先生做了演讲。东海粮油目前是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大豆加工企业,日加工处理大豆8000吨。以下是李先生演讲主要内容的记录。

  一、中国油脂加工行业的现状

  中国榨油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调整阶段:九十年代出的相对稳定期——94、95年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大量沿海油厂建立期——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走私油进口猖獗对国内压榨行业的打击二出现的萧条期——99年开始,榨油行业进入第三个投资高峰期。

  这一调整的特点表现为:1、榨油能力总体增加的基础上,发展非常不平衡,表现为一个区域能力增加,一个区域能力减少较快,沿海油厂增加较多,内地减少较多。2、集团化规模经营。3、新工艺的采用与旧工艺的淘汰比较明显。这包括:高温蒸煮(保持豆粕蛋白稳定)、膨化(增加产量,对豆粕质量也有好处)、去皮工艺、粉碎工艺。关于去皮工艺:过去豆粕不去皮,现在可以去皮,豆皮一般占10%,为节约成本,先将豆皮去掉,再直接浸油,能够大大提高豆粕蛋白含量。

  这一调整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表现为:1、企业之间的竞争全面化。这主要包括,(1)油粕需求的自然增长少,但是竞争使得行业平均的利润下降。因为粕的需求的自然增长抵不上榨油能力的增长。(2)现有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3)成本竞争成为企业能否生存的焦点。 2、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3、生产与贸易相结合,大豆进口方式转变。企业直接进口,贸易商进口形式减少,港口压力较小。4、国内原料(港口价)与国际市场保持一致。

  这一调整对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表现为:1、油产品对国内市场影响更紧密;2、豆粕出口市场将逐步扩大并形成基地。与南美大豆不同,我国向日本、马来西亚、韩国、越南等国的豆粕出口的新鲜度要好的多,主要是因为运输距离短的原因;3、出口加工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中国油脂加工行业的现状对豆粕期货市场的影响

  首先讲一讲哪些因素在影响豆粕价格地变化。

  1、由供求关系改变引起的价格变化 (1)需求因素的构成:肉品市场结构变化、养殖业规模变化、养殖成本变化、饲料需求变化。例如,我国上半年肉类产品需求量分析表如下:

  时间 产量 占年度比例 正常比例

  1月 650 16% 15--18%

  2月 610 12% 12--15%

  3月 520 11% 10--12%

  4月 460 7% 10--11%

  5月 430 6% 10--12%

  表中可以看出,今年3--5月份肉类需求大幅减少,主要是受“非典”影响,其间5月份肉类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5%。(2)供给因素分析:大豆供给、生产能力变化、榨油利润变化。

  2、由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变化 :原料和产品税收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油的配额管理政策、转基因政策、大豆检疫政策(假高梁、疫病等)。

  3、天气: 包括产区天气和销区天气。举例:如果销区连续出现连阴雨,可能会导致油厂豆粕库存增加,但是天气一好转,油厂就会加快出库速度。

  4、运输: 包括直接运输费用、运输能力(汽车、铁路、水路)、运输时间(包括稳定时间和特殊时间)、运输方式和成本转换。

  5、疾病。

  其次其次说一说不确定因素对价格的影响。不确定因素主要根据供求发展过程中某一单一环节的稳定程度、对市场的影响程度、人为可控制程度等来确定。不确定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表现为: (1)、不确定因素具有很强的确定性影响。例如转基因因素为不确定因素,但它常年起作用。(2)、市场预期的影响大于供求实际发生变化的影响程度。比如,近期出现的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后期发证问题,发不发证的预期对现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这一影响程度远大于实际不发证后对市场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市场存在的恐慌心理。

  现货分析与期货分析的异同点 。

  期货和现货分析的范围相同,但时效不同。我们油厂现在分析的就是,目前销售了多少(豆粕),什么价。大豆还有多少可以使用,我们还有多少豆粕可以卖,没有货了,就要提价或者降低卖出速度。而期货市场分析的是阶段性的供求。另外,期货分析看仓单平衡、现货分析看月末现货供求平衡。

  从一般意义上讲,现货市场分析:订货、生产、库存、成本、价格、利润、养殖业变化、饲料季节采购周期、外盘影响。期货市场分析:技术指标、技术图形、技术理论、多空动态、消息政策、外盘影响。

  三、对中粮做多大豆、豆粕的部分解释。

  1、我们做多之前对市场逐月进口量的预期如下:

   月份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大豆进口量(万吨) 190 230 240 220 10 5 5 5 (惊人的预测!)

  我们预期9月20日后,由于拿不到进口证书,进口的船只不敢进。如此一来,虽然后期大豆进口成本确实低,但是我们不能保证能够把货拿到手。

  2、东海粮油在8月豆粕上没有逼仓,我们还主动向下砸过。最终,8月豆粕上,我接了货,实际上,我如果要平仓还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另外,有人说,前期东海粮油等在豆粕上联合停产提价,事实上,当时我们没有货,你让我们怎么报价?

  3、中粮这么大的现货商,介入期货市场的目的是要保证供应。中粮有着大量的客户,为了保证客户的需求,我们从大连市场豆粕期货上买进豆粕,去满足客户。饲料企业不愿意在期货市场上买,我们就从期货市场上买来豆粕,再卖给你他们饲料厂。

  以下是马明超点评:

  从演讲中,笔者能够找到的中粮做多大豆、豆粕的最大依据就是:9-12月份的进口量只有25万吨(10、5、5、5)的预测。但当我把这一预测告诉其它业内人士时,大家都觉得非常好笑。果真如此,美国农业部在8月份报告中就应该修改对中国2003/2004年度的1850万吨进口量的预期数据了。

  海关数据表明,今年1-7月份国内进口1227万吨(市场估计为1297万吨)。8月上旬进口量市场估计为65万吨,也就是说,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大豆进口量已经至少达到1292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50%以上。根据中国大豆网的追踪统计,从从1月份至8月上旬,国内大豆总压榨量为1190.41万吨。也就是说,不考虑国产豆用作榨油的数量,仅仅进口豆的数量就已经大大超过国内压榨总需求量。中国大豆网预计,截至8月上旬国内大豆的库存增加到285万吨左右,比年初增加217万吨。美国农业部8月份供需报告也预计,中国本年度末(新豆上市前)的期末库存为360万吨,比去年增加150万吨。

  在目前的压榨高峰期,我国大豆月压榨量为200万吨左右,考虑因为前期进口量的庞大所导致的库存水平大大提高,那么理论上,即使大豆进口出现完全停止,国内大豆存量可以维持一个半月的市场需求。也就是说,即使国家在后期严格实施控制进口的措施,并使得9月份和10月份的大豆总进口量维持在极少数量,因为过量进口而增加的库存也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价格也只能是维持高位振荡,理论上也并没有大幅上涨的理由。正如此次报告会中,李先生所言,目前大豆、豆粕大幅涨价的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市场对进口控制的恐慌心理造成的,也就是说,这其中包含着很大的“虚火”。而一旦进口控制并不如市场所想像的那样严格,价格的大幅回落就成为必然。

  应该看到的是,我国大豆进口政策一向存在很大的变数,就有关禁止六家大型贸易商装运大豆何时执行、如何执行等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也一直没有对外作过官方的解释。市场资深人士认为,进口控制在目前也仅仅是权益之计,毕竟,放开进口也是相关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下一步市场中,30万吨国储的抛售、国产大豆即将上市、美国丰收的影响,等利空因素将接踵而至。

  笔者一直坚持认为,虽然大连市场短期由于资金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仍没有理由看空。但是,毕竟今年的进口量是史无前例的,只要进口量过大的问题没有在价格上充分反映出来,那么现在的价格反弹的越高,将来下跌的幅度也就会越深。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