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连新豆粕合约期价在现货价格节节攀升的带动下,走出大幅冲高走势。近月品种M11合约从8月底的2160元附近,一直上涨到近期的2340元年内新高,升幅达180余点;远期1月合约此间从2090元附近一直升至2255元,同样创下年度新高,升幅165点。而同期大连大豆市场虽有升幅,但并未产生明显突破行情。从近期成交量和持仓情况来看,该品种有望在今年剩下时间内成为国内期市投资的又一亮点。
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高企,进口成本不断提升
近期CBOT市场期货价格再度推高,近月11月合约从7月下旬的507美分一直升至600美分以上,CBOT市场是全球大豆的定价中心。而经过南移后的大连新豆粕合约,其交割标的物主要为华东地区以转基因大豆为进口原料所产生的豆粕,而进口大豆价格直接与CBOT市场呈现高度相关的关系。在大连新豆粕合约推出后,笔者曾分析认为,新豆粕合约将有可能直接取代大商所原来的大豆合约而与CBOT市场保持密切的相关关系,当时测定大连新豆粕期价与CBOT大豆市场大豆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76.2%。近期在CBOT大豆期价高涨的背景下,连粕大幅攀升就不足为奇了。
据了解,在7月底8月初的时候,国内各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大约在2450-2500元之间;而目前港口大豆分销价格已上涨至2600-2650元。进口原料成本的提高,无疑会直接导致其产成品价格上涨。
进口大豆不确定性增加,油厂放慢压榨速度
自今年8月份以来,国内质检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对进口大豆的管制措施。其主要原因在于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大豆进口数量的迅猛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7月份国内共进口大豆1227万吨,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进口大豆数量。国内进口大豆数量骤增,直接导致后期国产大豆压价销售的不利局面,进而影响到今年国内豆农的收益状况。为此8月中旬,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发文对进口大豆实行严格管理措施,以避免在国产大豆收获期间受到进口方面的直接冲击。这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在国内外市场引起极大反响,大连大豆期价也因此而出现快速扬升过程,并于近期创出年内新高水平。未来国内进口大豆政策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自8月中旬以来在美国市场及南美市场进行寻盘的国内大豆进口商已明显减少,预计在9月份以后实际进口到港大豆数量相对前期将有巨大降幅。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华东及华南地区的大型油脂加工厂目前均放慢大豆压榨速度,以使目前的原料存库水平可以维持时间相对延长。据了解,广东一些大型油脂厂自8月初以来就一直呈现停工检修状态;华东地区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目前大豆压榨速度也仅为其正常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油脂厂并非没有原料库存;恰恰相反,目前大型油厂的原料库存相对充裕,这些库存大多为前期国内大豆进口相对宽松时候所购进的。
油厂放慢压榨速度,其目的有以下两点:(1)今年以来国内进口豆油数量急增,大量进口豆油严重冲击国内油厂的压榨利润,近期油厂放慢压榨速度之后,有助于提升国内市场油价。(2)从往年情况来看,进入8月份以后是豆粕消费旺季,现货需求会快速增长。此时油厂调降生产能力,将会直接对豆粕现货市场价格产生明显推升作用。近期广东地区豆粕现货价格已突破2300元整数关口,据笔者了解,海南地区一些大型油脂加工厂目前基本都没有豆粕现货可以供应市场,而广东地区只有部分油厂正常生产,其余油厂均处于停产状况。
非典疫情使豆粕消费旺季推迟
今年春季的非典疫情,使国内豆粕消费旺季向后推迟并延长了一个月时间,这也是进入9月中旬以来,豆粕消费仍有增无减的主要原因。根据以往情况,国内豆粕生产和消费呈现显著的季节性特征。1996年以后,随着进口大豆数量的不断增加,豆粕生产季节性特征逐渐淡化,但消费的季节性特征一直非常明显。一般情况下,在每年7-9月份之间为豆粕消费旺季,在这一阶段养殖业消耗饲料数量较大,相应会拉动豆粕消费需求。进入9月份以后气温逐渐变低,养殖业对饲料需求开始下降,豆粕市场消费逐渐进入淡季。但今年情况有很大的特殊性,4、5月期间的非典疫情扩散,使国内餐饮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疫情也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畜产品出口。非典疫情被有效控制之后,国内养殖业开始复苏。同时,今年以来华东、华南地区罕见的长时间高温高热天气,也大大增加了这些地区饲料的需求。因此实际上从7月中旬开始,国内豆粕市场消费出现快速启动迹象。笔者估计,今年的消费旺季会较正常年份向后延续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国庆节前后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才会到达年内高点水平,在此之前豆粕现货价格仍将会保持强势格局。
总之,在国庆节之前受消费需求依然高涨的拉动,豆粕现货价格还有上涨空间;国庆节以后,随着国产大豆收获上市以及豆粕消费旺季的结束,国内豆粕期现价格将会开始缓慢回落过程。(李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