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国内期货市场各品种在经过上周的疯狂上涨之后纷纷出现回落,除沪铝补涨之外,均有较深的调整。大连豆粕的下跌幅度最大,早盘低开之后上冲无力,尾盘仍以低价收市,各主力合约较昨日收盘价下跌70-80元/吨不等,远期合约409更以接近跌停的价位收市。
连粕在现货价的不断攀升之下,从7月25日低点1949开始上涨,至10月16日高点2930,历时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上涨近千元每吨。特别是在大连商品交易所10月14日对多空双方进行强制平仓后,把15日的涨跌停板改为6%,而这天仍以涨停收市,当天的涨幅为163元/吨,可见市场的狂热程度。从近期的走势来看,市场似乎已趋于理性,这主要来自于对基本面利空的担心,同时技术面也需要修复指标。
由于国内对豆粕和植物油的需求仍十分强劲,导致中国罕见的进口印度豆粕,目前印度已向中国发放了进口15万吨的印度豆粕配额,且绝大部分数量已经成交,价格在每吨280美元至283美元,为11月至12月份的船期。这些年中国一直是豆粕的出口国,因为国内压榨能力迅速扩张,这是中国数年来首次进口豆粕。而另一点就是政策方面的风险,国内市场近日出现传闻称,国家宏观决策部门对近期豆油及豆粕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正在做出反映,有关部门近日有可能展开部分粮油商品市场价格的了解与调查工作。有鉴于国家重视程度提高,并可能在调查过后出台一些平抑市场价格的措施,有可能对市场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具体会有什么措施,目前仍没有消息。
技术上,从周K线来看,连粕已连续上涨了13周,从时间周期和各种技术指标来看都进入一个局部高位,需要调整。但豆粕的后市是转势还是调整,笔者更倾向于调整,且调整的幅度不会太大。理由是:
一、豆粕原材料大豆价格仍将居高不下
2003年第四季度大豆的需求量为720万吨,总供应量为710-730万吨,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油脂加工企业将库存大豆全部消耗完,库存几乎为零(以油脂加工企业存量计,未包括国家储备)。正常情况下,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的大豆库存水平应不低于120万吨,即不低于全年大豆压榨量的5%,因此国内油用大豆仍将处于较为紧张的局面。
黑龙江省大豆自10月16日达到高价以后,10月16-18日各地现货价格均出现了回落,21日现货价格才有企稳迹象,同周六相比上涨80-120元。各地收购量继续偏少,农民惜售心理目前非常严重,很多农民将质量不好的大豆出售,好的大豆继续保留,对后期价格仍然看好,昨日黑龙江地区的收购报价维持在2800-2900元/吨之间。而黑龙江到山东大连等地的车皮紧张,额外的费用要达到4000元/车,从而造成大豆的价格涨易跌难。
二、国内豆粕现货价仍维持高位
虽然一些利空因素不断涌现,但现货市场的价格大部分维持在3000元吨的高位。另从大连交易所每周公布的库存周报来看,豆粕的仓单数量为零,现货月311合约的价格维持在3000元/吨以上,持仓到昨日为止却只有408手,显示现货商没有进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足以证明豆粕在现货市场的消化能力较强和现货商对后市的看好。
三、进口大豆成本加大
中国质检局自9月20日以来一直没有颁发大豆许可证,CBOT大豆的期货价格上涨到近6年来的高点,而且海运费飙升到创纪录的高点,但我国压榨商为了避免2004年年初出现原材料短缺的情况,除了继续买进之外,并没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而国产大豆收割状况的不尽人意也促使压榨商不断寻找国外货源。
四、从技术面来看
虽然期价连续四日下跌,但日K线均下影线较长,显示每到低位市场就有较强的承接力,均线系统仍呈多头排列。从周K线来看,目前只是进入第四浪的调整浪,调整的第一目标位为2700,第二目标为2620。同时由于期货市场出现的大牛市,机构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期货市场的行情,在基本面配合的情况下,资金的推动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