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大连大豆、豆粕的9月和11月合约的价差分别超过330点和260点。出现这样的价差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套利机会呢?
我们的观点是,今年大豆期货市场上出现300点左右的价差是正常的,今后几个月可能会一直维持这样的局面,甚至短时间扩大,而豆粕则是不正常的,其价差迟早会缩小。原因如下:
一般来说,大豆期货9月合约都要比11月合约强,这是农产品季节上的因素造成的,但并不是9月合约会无限比11月强。我们通过对黄大豆1号合约上市两年来9月和11月合约之间差价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价差一般在60-300点之间,大部分时间在200点左右。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北半球大幅减产促使大豆价格提高,这促进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预计今年北半球的种植面积将大幅增加,这样的预期使得今年的9月、11月大豆价差大于往年。另外,从目前情况看,南美大豆的产量可能有较大程度的减少,这使得秋季收获之前全球大豆的供给更加紧张,无形之中又支持了9月大豆的价格。而3月31日美国农业部将公布种植报告,估计对远月合约的压力会更大一些。具体到盘面上,由于目前主力对后市看法分歧严重,多空持仓都很重,尤其是9月合约,如果短期内继续利多,这很可能会引起空方移仓到11月继续持有,这也是短暂拉大两合约价差的原因。
豆粕方面,虽然豆粕受到大豆价格的影响极大,但自从去年大商所将交割库转移到江浙一带后,豆粕相对于大豆的独立性大大增强,我们应该看到其特殊性,盲目地跟随大豆是不正确的。供给上,从去年10月底到现在我国购买了大约800万吨美国大豆,预计可以用到5月份左右,之后将进口1000万吨左右的南美大豆,从5月到10月,我国大部分压榨企业将使用南美大豆。一般来讲,虽然不同时间进口的南美大豆价格和到港量会有所不同,但差别也不是太大,况且很难说8、9月到港的大豆就一定比10、11月的价格高,而下一年度进口的美国大豆至少要到12月才可能被国内压榨企业使用,其成本还是未知数。需求上,一般来讲,下半年是饲料企业的需求旺季,每个月的需求量差别不大,10月、11月的需求不比8、9月少。也就是说,虽然豆粕受到大豆的季节性规律的影响在9、11月合约上会出现一定的价差,但价差过大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