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大豆市场» 正文

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面临重重危机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自5月初开始出现大幅下跌,其下跌速度之快以及下跌幅度之大均远远超过了市场预期。在此期间,由于国内大豆进口采购定价方式的限制,部分已经购买贴水并在前期确定芝加哥期价的进口合同价格显得异常高昂,国内大豆企业正面临着原料成本居高不下,下游产品价格快速下滑的尴尬局面。为摆脱困境,力图取消进口大豆合同及洗盘的气氛在国内市场蔓延,并进一步造成了芝加哥大豆市场价格的波动。

  鉴于上述局面,我国大豆加工行业将采取何种措施应对困境,未来大豆加工行业的发展状况如何,以及国内大豆市场将出现哪些新的变化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在此,我仅从个人角度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苏南粕价暴跌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江苏南部地区一家大型加工厂于5月27日下午将42-43%蛋白豆粕报价一举下调250元,降至2650元/吨,这是继该加工厂在5月21日将豆粕报价由3000元/吨下调至2900元/吨后又一次大幅降低豆粕报价,该加工厂的这一举动立刻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虽然大豆及豆粕市场现阶段基本面因素决定了豆粕价格仍运行在下降通道之内,但调整速度之快依然超过了市场预期,考虑到5月份以来大豆加工行业已处于整体亏损局面之中,粕价的进一步下跌引发了一轮对大豆加工行业未来发展何去何从的激烈讨论。

  苏南地区豆粕价格暴跌的影响几天以后迅速波及了国内其他地区。首先,在苏南地区豆粕价格暴跌将立刻导致江浙周边地区豆粕价格随之下调,并逐步会在短时间内推动全国已处于下跌态势的豆粕价格加快调整进程,部分企业将可能因此退出大豆加工行业。其次,豆粕价格暴跌可能将使本已举步为艰的大豆加工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境地。第三,豆粕价格暴跌将使养殖及饲料企业在较低价位迅速增加豆粕存量。据悉苏南地区率先降价的大豆加工厂在当日下午的成交数量既已接近1万吨的水平。第四,豆粕价格暴跌将可能进一步扩大大豆加工厂商进口大豆洗船或者取消合同的数量,从而相应推动芝加哥大豆期价继续下跌,造成国内国外市场联动,互为利空因素的恶性循环局面。

  苏南地区粕价暴跌深层原因分析

  按理说,在国内豆粕市场价格延续了近一个月的下跌之后,继续大幅下调豆粕加工无疑会使自己甚至整个大豆加工行业承受更大规模的亏损,但仔细分析该加工厂近期在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相关操作以及当前大豆加工行业发展的趋势无疑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掌握的情况,基于对后期豆粕价格继续看跌心理,苏南加工厂从5月下旬开始在大连豆粕期货上抛售了大量空单,随着豆粕期价的走低,该加工厂在期货市场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该加工大幅下调豆粕现货价格创造了基础。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率先大幅下调豆粕价格将可以使该加工厂在当前大豆加工行业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我国大豆加工能力在经历2002-2003年的高速扩张之后已经明显超过了实际需求能力,加工企业之间竞争将十分激烈,该加工厂选择大幅降价此举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的运做机制。另外,率先大幅下调豆粕价格也可以相应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降低自己企业豆粕存量的同时,可以迫使部分资金匮乏的大豆加工企业蒙受更大规模的亏损,从而被迫出让市场份额甚至出让企业本身。

  当前豆粕市场最低限价基础薄弱

  在苏南地区加工厂大幅降低豆粕报价后,国内部分大豆加工厂将2900元/吨设定为最低限价以力图稳定豆粕市场价格,由此引发业内对豆粕价格走势的激烈论证成为油脂市场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经历了近50天的巨额亏损之后,如果豆粕市场价格继续出现大幅下跌对于企业的经营无疑是雪上加霜,部分企业可能因无法承担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而彻底退出这一行业。为避免这一局面的出现,加工企业形成价格同盟可以视为企业自救的一种方式,但在目前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数量众多的大豆加工厂不可能统一作出提高豆粕出厂报价的决定,而且既便是加工厂采取了类似措施,在具体的执行方面也存在相当难度。笔者认为,无论是加工厂采取最低限价稳定豆粕价格,还是采取价格同盟方式提高豆粕价格,其基础都将十分薄弱。往往类似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将因为一家或数家企业的退出变得名存实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价格同盟的形成目的也是在于将大豆加工企业当前承受的巨额亏损部分的转嫁于养殖饲料企业,这并不利于大豆整体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当豆粕产出数量一段时间内低于需求数量时,豆粕价格才可能重新出现上涨。

  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面临重重危机

  在今年4月份,由于国内豆粕价格及豆油价格均呈现大幅下跌走势,而同时期进口大豆到港价格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整体高于3月份到港成本,国内大豆初榨加工行业随之呈现大幅亏损局面。另外,养殖饲料企业基于对未来豆粕价格持看跌心理,豆粕采购积极性十分低迷,来自养殖饲料行业需求减少使得加工厂扭亏难度进一步加大。

  进入5月份以后,国际市场大豆的进一步下跌使得国内大豆厂商高额到港成本与当前油粕低迷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豆粕和豆油销售数量均随着市场价格的走低而继续呈现减少态势,大豆加工企业在面临大豆及豆粕存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来自流动资金方面的压力正急剧放大,加之我国政府正对银行贷款实施紧缩政策。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大豆企业资金链的断裂正由理论上的可能逐步变为现实。

  对于国内大豆种植,加工以及消费的整体产业而言,大豆加工行业正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面对大豆成本的不断提高和销售数量的急剧下降,大豆加工行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消除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在我国大豆加工行业中占有重要比重的民营企业而言,后备资金匮乏等先天性不足使得这些企业在防范风险能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其未来发展状况如何也成为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未来大豆加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中国日初榨大豆设计能力在2002年底已经达到15万吨,全年加工能力接近4500万吨,2003年加工能力继续扩张,年底日初榨设计能力达到17-19万吨,全年总加工能力达到5100-5700万吨,目前正在接近6000万吨。进入2004年以后,中国新建、改扩建大豆加工厂项目仍在继续增加,日初榨设计能力超过1000吨的加工厂已经接近90家,而且单厂日初榨能力也正呈现日趋扩大的态势。

  当前我国初榨大豆设计能力远远超过实际需求能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无论加工企业在近几年中采用何种方式降低初榨能力过剩对油粕价格所产生的影响,未来大豆加工行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已经摆在了每一个大豆加工企业面前。

  在我国大豆进口政策已经放开,多数企业拥有进出口贸易权的局面下,国内大豆企业在取得原料的渠道方面已经十分透明,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更加集中于资金、营销、人员管理以及成本的控制方面。在油粕价格高涨阶段,国内初榨能力过剩的矛盾将得到掩盖,这是因为届时加工企业均将获得丰厚初榨利润。而在油粕价格低迷阶段,企业面临的诸多矛盾均将显现出来,正如当前加工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但笔者认为,正是在大豆加工行业整体经营面临困境阶段,为具有后续实力的加工企业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所以才导致在一些国内企业积极要求减少大豆进口数量的情况下,另一些企业继续进口大豆。

  当前我国大豆进口面临复杂局面

  面对当前大豆加工行业整体面临的困难局面,国内加工企业正试图依靠自身的努力来摆脱困境,上周国内部分大豆加工企业在京举行研讨会试图降低未来大豆进口数量正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笔者认为,仅仅依靠大豆加工企业单方面的意愿根本无法扭转当前国内大豆加工行业面临的困境。做出这一判断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大豆加工行业投资来源主体多样,众多的大豆加工厂不可能做出全局性的降低大豆进口决定,而且即便是加工厂采取了类似措施,贸易商也不会停止进口,国内大豆进口数量将因此而得到支撑,并导致低价大豆与高价大豆并存的局面。这意味着,部分中小型加工厂可以在未来某段时间内可以从贸易商手中取得较低成本进口大豆,并相应会极大降低豆粕出厂成本。如此这般,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国内市场中豆粕成本将出现明显差异,而作为消费群体的养殖饲料企业将会青睐于低价格的豆粕原料。也就是说,只要存在贸易商可以进口大豆的渠道,无论加工厂采取何种措施,都不可能依靠降低原料供应达到阻止油粕价格下跌的目的。只有当国内养殖饲料企业豆粕需求出现实质性提高,同时食用油需求也出现增加,加工利润才能得到改善。

  我国上半年进口大豆逾九百万吨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共进口大豆123万吨,连同1、2、3月份分别进口的197万吨、184万吨和159万吨,今年前4个月进口大豆到港总量为66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9%。虽然截至目前我国进口大豆总量同比出现提高,但自今年1月份开始每月到港数量均呈现下降局面。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掌握的情况,我国5月份实际到港数量将达到150-160万吨,6月份实际到港数量也将在150万吨左右,因此我国上半年进口大豆总量将达到950-980万吨,较去年1015万吨水平下降35-65万吨。

  本年度大豆进口将降低至1650万吨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前面的测算,今年我国上半年进口大豆估计达到950-980万吨,其中第一季度到港量为540万吨,第二季度到港量估计为410-440万吨,在2003年第四季度,海关总署统计的大豆进口总量为370万吨,考虑到统计数据的滞后性,其中需要扣除100万吨左右在2003年9月到港的进口大豆,再加上80-100万吨2003年12月到港的进口大豆,我国2003年第四季度实际到港数量为350-370万吨。如果加上今年上半年950-980万吨的进口量,在2003/04年度的前三个季度我国进口大豆总量将达到1300-1350万吨。

  虽然我国前期签订的南美大豆合同总量达到700-750万吨的较高水平,但鉴于近期国内油粕价格低迷,加工厂亏损严重的事实,我国大豆厂商洗船及取消合同的意愿非常强烈,7-9月间进口大豆数量将远远低于先前预期。按照当前已经洗船或者取消合同总量120-170万吨计算,考虑到今年4-6月份已经或即将运达的280-300万吨南美大豆,我国第三季度预计运达南美大豆350万吨,因此连同前面三个季度1300-1350万吨的进口量,2003/04年度我国大豆实际进口量预计将降低至1650-1700万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