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的预期是,到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从现在的1%上升到2.25%,而到2004年结束前,美联储只剩下5次货币政策会议,也就是说,如果按每次加息0.25个百分点算,交易员的预计是,5次会
议都是会宣布加息的就在人们已经普遍认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将加快升息的步伐时,人们发现,这位78岁高龄的美国央行行长的语气在最近两天又有了些许变化。
美联储6月16日发布的黄皮书称,4月份和5月份美国经济复苏扩大,因为大部分地区报告工厂生产增长、零售强劲以及就业增长加快,但通货膨胀率依然不高。
6月15日,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有关提名其担任新一届联储主席的听证会上作证时,格林斯潘说,联储官员普遍认为近期内通货膨胀压力不会构成严重的威胁。可是就在不到一星期前,他发表讲话说,美联储已经作好加息准备,并且如果通胀加剧,美联储还将加快升息步伐。
格林斯潘语气之所以出现变化是因为当日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些重要的通胀数据,数据显示,美国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0.6%,为3年多来的最高升幅。但是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5月份上涨了0.2%,低于4月份的0.3%。
6月30日,美联储将召开会议,讨论利率政策,分析师估计,在这个会议上,美联储将把联邦基金利率将从目前的1%调高0.25个百分点,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将是美联储4年来的首次加息。
自从网络泡沫破灭,2001年开始,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直到基准利率降至46年以来的低点。对美联储而言,把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1%的低点,使它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非常狭小,因为如果在经济好转后就提高利率,一旦经济数据不佳时,还可以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但是如果利率已经很低,就没有办法再通过利率政策来刺激经济了。
因此自从今年初以来,这个低利率政策就为美联储招致了许多批评。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批评说,美国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全球银根放松,今年全球商品价格之所以比去年上涨了30%,全是美国的利率政策惹的祸。
如果6月美联储果真如市场所料如期加息,那么就意味着新一轮的加息周期也就此开始了,这可算得上全球金融市场上的一件大事。
通胀压力6月8日,在伦敦国际货币会议发表讲话时,格林斯潘警告说,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会引发全面通货膨胀,并表示,如果事实证明通货膨胀比美联储预期严重,美联储将“大幅度”加息。他的此番关于加息的措辞一改往日在加息问题上的措辞,比以往都更加明确、更加激烈。
尽管美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还是比较温和,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上涨的速度已经超过预期,也许格林斯潘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讲出这一番话的。
美联储通常喜欢用所谓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来作为衡量通胀的主要依据,这个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是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在截至5月底的1年里,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1.4%。而截至2003年12月底的1年里,这个数字还只有0.8%。
而如果采用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消费者指数的话,那么这个增长就更快了,因为最近原油价格和奶制品价格都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
事实上,对于通货膨胀多少是最合适的,美联储也没有一个预先设定的目标上限。但一般人认为,2%应该是美联储觉得比较理想的数字。如果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年度增幅持续高于2%,那么要美联储就会采取“更为激进”的方式。而按照年率计算,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在第一季度已经上涨3.3%,而2003年第四季度才为0.8%。
在这场演讲上,格林斯潘还称,需要警惕最近高涨的能源价格。他说,如果能源价格持续保持高位,可能推高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和整体价格水平。结果这句话又被人们解读为美联储将加息的信号。
对于决策者来说,如何对付油价上涨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油价上涨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一些央行因此会决定加息;但是另一方面,油价上涨也会削弱消费者消费能力,这也可能使某些央行反而采取降息手段以促进消费。
还有一个威胁是,油价上涨可能使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增加,从而要求雇主增加工资,这样物价上涨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通货膨胀的前景,既有理由满怀希望,也有理由忧心忡忡。虽然近期油价总算有所回调,但中东局势的动荡给预测油价今后走势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而与此同时,对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所做的调查一直显示,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准备提高他们的商品价格。
经济增长数据分析师普遍预期,通货膨胀近来持续攀升,已使近期加息成为板上钉钉的事,而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强劲更成为加息的现实压力。
在过去9个月中,美国经济增长折合年率5.6%,是1984年以来最快的9个月增幅。最新的就业数据也表明就业率增长要比原先预期的要长。今年3月到5月间,新增就业岗位约100万个,这是自网络泡沫破灭以来最好的成绩。自今年1月以来,每月平均新增就业岗位23.8万个。
今年初,一家机构曾经预测,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将创造出260万个岗位,当时布什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曼昆对这个预测十分不屑,他认为这个预测太低了。
就业岗位不但增多,其质量也显得好多了。在今年创造的新增职位中,只有不到10%是临时性质的岗位。连一直怨声载道、近来频频抱怨因“外包”而使他们失去工作的制造业,也已经连续4个月就业增加。高薪行业和低薪行业的就业形势差异也大大缩小。经济刚刚开始复苏时,新增岗位多集中于饭店、餐馆这样的行业,这些行业的薪水标准要远低于美国平均水平,而现在,那些薪水水平高的行业的新增岗位也大大增加了。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经济学家每天谈论的都是经济增长、加息在即这个话题时,普通美国人想的却不是这些。根据盖洛普最新的月度调查,只有35%的美国人觉得经济状况良好,这与今年年初的结果相比没什么进步。而认为经济好转的美国人与认为经济恶化的美国人居然也不相上下,前者47%,后者45%。
这轮复苏的受益者更多的是公司,而不是劳动者。有数据表明,工资在GDP中的比例是十年来最低的。而一些好消息也往往被坏消息抵消掉了,比如油价高涨,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对于经济状况的判断,其实关键是你看什么数字。根据最新的就业报告,截至今年5月的12个月里,美国工人的时薪增加了2.2%,但物价上涨了2.3%。
不过6月16日黄皮书还是显示,美国大多数重要经济领域的状况都有所改观。大部分地区的制造业实现增长,其中几个地区称制造业全面好转。大多数地区的零售销售额增长或持平。美联储称,美国各地区的地产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而全美的农业状况普遍良好,商业银行贷款大多有所增长。
加息会多快?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美联储在不久的将来提高利率几乎已无悬念,芝加哥交易所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交易显示,市场预计美联储在今年6月底的会议上宣布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高达90%,关键是何时采取行动以及加息力度有多大。
美联储上次收紧货币政策是在1994年,在12个月中,7次加息,而在最后四次加息中,每次都是半个百分点甚至更多。历史数据表明,联邦基金利率通常比美国通胀率高出2%到2.5%,目前美国的通胀率为1.5%,那么正常的利率应为3.5%左右。
从期货市场可以看出市场的预期,现在市场的预期是,到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从现在的1%上升到2.25%,而到2004年结束前,美联储只剩下5次货币政策会议,也就是说,如果按每次加息0.25个百分点算,交易员的预计是,5次会议都是会宣布加息的。更有交易员认为,如果经济数据持续向好,今年将会总共加息175个基本点。
但是劳动力成本也是通货膨胀率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断改善的生产率总是会压低劳动力成本,从而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如果是这样,那么离持续加息也是有一段距离的。
虽然此前格老的话让大家一度觉得加息步伐可能会比较快,但现在大家认为美联储可能更倾向于逐步升息的做法,并将在年底前升至2.25%。所有受访者一直认为今年第一次加息的时间不会拖到8月份之后。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11月,美国就要大选,这可能会使格林斯潘不愿轻举妄动,1992年老布什大选落败,就有人指责格林斯潘,而现在的小布什恐怕也不会愿意在大选中采取激进的加息措施。等到大选结束,美联储才可能会更加激进地加息,2005年,美联储可能会每隔一个月就加息0.25个百分点。 美国加息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徐千惠(瑞士)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会在不久的将来调高其短期利率,一直是近期以来世界金融市场热门的话题之一,市场对它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现在这关键时刻即将来临了。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会在两周后的例会上就是否提升利率作最后的讨论,市场一致认为利率即将被调高一事基本上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了,而现在更为人们关注的则是加息力度将会有多大。
同时更为关键的是,美联储升息步伐将会有多快?尽管美联储尚未开始正式动作,市场已经普遍显得忧虑重重。那么中国的金融市场会不会受到这次美国升息的影响呢?同时中国央行将会如何就美国上调利率这一举动作出反应呢?背景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美联储的主要职能。
当前美国正处于经济周期中典型的紧缩政策,美联储提高利率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就此来抑制通货膨胀率,同时亦达到控制过度需求的目的。反过来,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缓,美联储将会以调低利率的手段来进行调控。通过这样的货币周期政策可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由于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2001至2003年间急剧减缓,美联储在过去的几年中已连续多次下调利率,直至今日的1%。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低的利率水平了。金融市场之间的流动性过于充沛是有碍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投机者还会利用美国的低利率,借入美元,然后投资在国际市场上的其他高回报率的金融工具。
因此,美联储必须在适当的时机及时提高其短期利率。而市场普遍认为当前这一时机已经成熟。
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假设美联储这次升息0.25个百分点,而且在今年年底前保持对利率的上调措施,那么至今年年底短期美元利率将会至少上升1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市场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尽管美联储升息对中国的债券市场会产生一些影响,但绝对不会像对巴西和韩国的影响之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一年在人民币市场上所发生的种种情况所导致的。
在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下,一些投机商认为人民币将会升值。虽然我们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一直是持乐观态度,然而投机资本仍旧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资本市场。
如今,如果美联储提高利率,那么美元将会升值,而人民币也就会相应的升值。类似效应已经显现。
与此同时,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利差也将会缩小。利差的缩小将会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这将有助于中国央行更有效地运行其货币调控政策。
结论那么中国的利率会不会跟着上调呢?短期美元利率的上升会不会带动人民币利率的上升?当前人民币存款利率是1.98%。根据上周出台的数据显示,消费者价格指数在5月份上升了4.4%。6月13日国家统计局数据还显示由于能源和原料成本上升,产品制造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7%。尽管价格的上涨在预料之中,这些数据仍会令人产生人民币利率上调的预期。
实际上,对中国中央银行而言,作出决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民币利率的上升虽然会遏止部分产业的过热投资,但它同时也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对此,我们的观点是这样的。如果美元利率在两年内上升了2个百分点,那么它可能会对人民币利率产生效应,但仅仅是边缘效应,即人民币利率会上升0.5个百分点左右,这只是小幅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