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豆油资讯» 正文

今春与去年秋季豆油行情简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近期CBOT大豆、豆油市场涨势凌厉,2月27日,CBOT 3月大豆最高上摸946美分/蒲式耳,创出17年以来的新高;CBOT 3月豆油最高上摸34.45美分/磅,创出19年以来的新高。春节之后,国内豆油、豆粕市场也先后出现了一波强劲上涨行情,这很容易使人们联想起去年9、10月份国内豆油、豆粕市场的那波急速飙升行情。这两次行情上涨的背景都是CBOT大豆类产品期价劲升,但其间的市场供需情况却有所不同。

  首先,从市场供应来看。2003年9月20日是原定转基因产品进口暂行条例到期日,尽管之前中国农业部已经同意把暂行条例的到期时间延长至2004年4月20日,但是大豆供应商必须为9月20日以后到货的大豆申请新的转基因安全证书,其间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9月份的大部分进口大豆货船都集中在上、中旬到货。9月下旬至10月份,国内大豆进口到货数量相当少。据海关统计,2003年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货量仅为69万吨,明显少于其他月份的大豆到港量,因此大豆原料供应减少是去年秋季行情上涨的原动力。

  今年1月份正值传统的新春佳节,但国内对于大豆的进口热情依然高涨。据海关统计,2004年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达到了198万吨,这一数量高于前一月(即2003年12月)的156万吨,较上年同期(即2003年1月)的129万吨更是大幅增加。与去年秋季行情相比,今年的春季行情在大豆原料供应上并未产生任何障碍。但是春节期间席卷亚洲的"禽流感"在我国迅速蔓延开来,禽类养殖业受到严重打击,受此影响,豆粕的销售量急剧下降,国内大豆加工厂豆粕库存量居高不下,因此,生产节奏放缓,很多厂家停工,使得豆油市场供应量出现了阶段性的减少。

  其次,从市场需求来看。秋季是一年中市场需求的传统旺季,9、10月间国内大型集团已开始为元旦小包装备货,而终端消费市场在国庆、中秋期间需求明显放大,因此需求旺盛是推动去年那波秋季行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反观今年春季,由于年初对于油脂市场普遍看好,因此今年春节期间持货过节的商家比往年明显增多,节后补货的商家所采购的数量相对偏少,而终端用户的需求在春节后便步入淡季,在较高的油价面前市场成交十分清淡。

  最后,从市场表现来看。在去年的秋季行情中,大豆进口断档使得豆油及豆粕价格同步上涨,在大豆色拉油从6000~6100元/吨上涨至8000~8100元/吨的同时,国内豆粕价格从2200~2250元/吨的价格上涨至3100~3150元/吨,同期涨幅与豆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油厂获利丰厚。

  而今年春季的行情则与之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春节过后的2月上旬,受"禽流感"蔓延的影响,国内豆粕价格受到压力,小幅下跌,销量减少,这一阶段豆油的市场表现活跃,价格稳步上扬,国内大豆色拉油价格最高达到了7800~7900元/吨的水平。但由于豆粕销售受限,此时油厂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2月中、下旬,"禽流感"对市场的影响逐步淡化,饲料厂前期积压已久的豆粕需求集中释放,导致豆粕价格迅速上涨,2月末国内加工进口大豆的地区豆粕报价达3100~3200元/吨,比月初的2650~2700元/吨上涨450~500元。豆粕价格的迅速上涨使得油厂经济效益改善,也为豆油价格的下跌腾出了空间。这一阶段尽管CBOT豆油屡创新高,但由于需求清淡,国内豆油市场不涨反跌,2月末大豆色拉油价格为7650~7700元/吨,较月内的最高价下跌了150~200元。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今年春季CBOT大豆、豆油期价创出新高的同时,国内豆油市场的价格却未能突破去年的高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国际市场对国内行情的大方向有所指引,但在具体行情的波动过程中,仍要视市场的供需关系而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