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本周(截止到7月11日的一周)国内大豆价格走势出现分歧,表现为国产大豆价格稳中上扬,而进口大豆价格则出现了下跌。国产大豆的涨幅在20-60元/吨,目前哈尔滨地区油用大豆收购在5340元/吨左右,本周虽然大豆价格走高,豆粕和豆油价格走低,但是因为油厂仍然有压榨利润,而且后期国产大豆更少,油厂依然收购,目前黑龙江本地大豆压榨利润依然较好。
和国产大豆上扬不同的是,进口大豆价格出现了下跌,下跌幅度在100元/吨左右。预计7月份大豆到港数量在300万吨左右,这个数字应该是正常偏低的。
本周国产大豆价格走势出现分歧,主要是和各自的供需面有关,黑龙江国产大豆上扬,主要是国产大豆后期供应的缺乏,而进口大豆价格下跌,主要是受cbot大豆周初出现大幅调整的影响,在进口大豆有较好的利润情况下,价格出现了下跌。
在本周国内大豆供需面平淡的情况下,影响市场的主导因素是cbot大豆的走势,本周初由于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好转,带来了cbot大豆的大幅下跌,而且阿根廷罢工结束的消息也给市场带来了心理压力,但是总体认为本周cbot大豆的调整是多头获利平仓盘的打压,和市场为了规避周末的月度报告的风险产生的平仓行为。
本周对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7月份的供需报告,从报告前各分析机构的预测情况看,市场纷纷预计报告利多,利多的主要表现在对2008/09年度大豆期末库存的调整上,市场预测的平均值为1.39亿蒲式耳,比上月美国农业部报告的1.75亿蒲的水平大幅降低,目前市场对此报告充满了太多的期望,但是有一点需要市场注意的是,那就是市场太多的关注了供应减少带来的库存下降,而没有关注美国需求的可能放缓,从美国农业部的5-6月份的供需报告看,目前美国不盈利的养殖很可能会削减需求,这是影响市场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从目前的数据看,后期应该有调整需求的可能,问题是什么时候调整,预计在美豆上市前调整需求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月度供需报告不像市场预期的那样利多,美豆7月可能会迎来阶段性的回调。
豆油:
本周国内豆油现货价格最终表现为下跌,下跌幅度在50-400元/吨,豆油的地区差异有所放大,从了解的情况看,市场对短期内豆油后市依然不看好,其主要原因一是,目前油厂豆油充足,而终端消费一般,二是由于2008年市场各方对豆油纷纷看好,囤积行为严重,而且购买的棕榈油数量也较大,目前港口和国储有大量的油脂供应,对整个油脂市场信心的恢复不利。豆油短期压力依然较大,后期依然是弱势为主,油厂只是对第四季度的豆油看好。
棕榈油:
棕榈油价格本周表现较弱,和豆油走势有些相似,频繁波动最终下跌,总体目前国际棕榈油市场同样面临着库存增加的压力,而且国内的棕榈油数量更大,在整个油脂仍处于疲弱状态的情况下,棕榈油也难以走出独立行情,预计后期棕榈油依然是弱势为主。
豆粕:
本周豆粕价格先跌后涨,总体下跌,地区不同下跌幅度在40-200元/吨,东北地区相对抗跌性较强,由于本周初豆粕价格出现了大幅而急速的下跌,导致市场成交不好,但是随着周三开始连粕市场的上扬,又拉动了价格有所回升,随着价格的跌涨,豆粕成交周三也出现了放量成交。目前终端市场对高昂的豆粕态度比较矛盾,一方面不看跌,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也害怕出现了2004年的暴跌行情,不敢大量入市,目前中间商库存依然较少。
豆粕在4-6月份是豆类中最强的品种,主要是受阿根廷罢工导致的其豆粕出口减少,进而市场对美国豆粕需求增加的影响,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也要看到,国内豆粕的基本面还是偏强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棉粕供应较少,市场对蛋白饲料的需求只能依赖于豆粕,二是今年油菜籽收购速度缓慢,而且由于油脂库存的庞大,油菜籽厂家生产不积极,导致菜粕供应量也不充足,市场对菜粕的需求同样转移导豆粕上,三是,从需求方面来说,今年猪的恢复比预期的要快,主要体现在母猪的存栏比去年同期出现了大幅的增加,有的地区母猪存栏已经同比增加1倍,但是育肥猪存栏尚不足,这需要一个过程,预计第三季度需求会持续的增长,这增加了市场对豆粕后市看多的信心。
目前豆粕也面临着一个方向选择,虽然本周出现了回调,但是依然表现较强,就是因为其有极强的基本面支持,另外,油厂的豆粕库存也比前期有了一定的回升,豆粕目前面临一定的压力,目前豆粕的方面更多的是靠美豆的影响,周末报告对其走势起到较强的作用。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如果豆粕在报告后出现调整的话,那么豆粕可能会面临更强的一波行情,目前豆粕操作需谨慎,暂时短线操作为主。
二、压榨利润方面:
本周豆粕、豆油和大豆价格稳中下跌,拉动了压榨利润的下滑,但是油厂的压榨利润依然较好。具体表现在:
按照5400-5450元/吨的进口大豆成本计算(实际上油厂的进口大豆成本差别较大),大多沿海地区的压榨利润下跌幅度在60-120元/吨(我们只是以当日的价格计算,和实际利润有一定差距),目前进口大豆压榨盈利较高,进口大豆盈利水平的地区差异有所放大,目前的利润在170-320元/吨,主要原因是各地的豆粕和豆油的价格差异加大。大连地区的压榨利润在320元/吨左右,和上周基本持平,目前大连地区的压榨利润依然是最好,山东地区本周压榨利润出现了下跌,幅度在120元/吨左右,目前盈利在200元/吨,江苏地区比上周盈利下降了60元/吨左右,目前盈利在220元/吨左右,而广东地区利润下降的幅度在90元/吨,目前盈利在170元/吨左右。
从我们跟踪的国产大豆压榨利润的情况看,国产大豆压榨利润也出现了下降,下跌幅度地区差异较大,在40-80元/吨,目前国产大豆都处于压榨盈利状态,具体情况是,黑龙江地区本周盈利最大,目前利润在200元/吨左右,比上周末下降了60元/吨左右,大连地区的盈利在180元/吨左右,比上周下降了40元/吨左右,而山东地区盈利最小,在90元/吨左右,比上周下降了80元/吨左右。
本周国产和进口大豆压榨利润虽然出现了下跌,但是考虑到油厂的大豆进口成本普遍不会超过5200元/吨,甚至有的不会超过5000元/吨,因此油厂的利润还是很丰厚的,预计短期内油厂压榨利润还是处于较高的状态。
(油厂的实际大豆进口成本以及加工成本有差异,我们采集的数据只是以当日的市场价格为准,并且没有考虑因为技术进步而导致的加工费用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