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本周国内大豆现货价格表现为坚挺,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走势略有分离,国产大豆在3280-3400元/吨,比上周略有上月40-80元/吨,而进口大豆价格为3250-3300元/吨左右,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地区略有涨跌。
本周国产大豆价格稳中略有上扬,主要是受黑龙江地区油厂开始收购的影响,而且本地油厂目前有一定的利润,因此开始有了入市行为,但是入市收购的企业并不多,只是大型企业开始入市,市场总体人气仍一般。国内大豆价格稳中略有上扬,而连豆主力合约本周大部分时间表现为区间波动。
从国内豆粕和豆油现货来说,供应偏紧,价格坚挺,但是并没有给大豆价格带来更多的支持,尤其是期货价格,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市场预期进口大豆的成本较低,和豆粕、豆油相比,大豆还是略微偏高的,对后期的不看好是大豆期货上扬动力不足的原因。有的油厂保值空单前期进行了平仓。
从本周油厂的生产情况看,由于大豆的到港延迟,导致供应偏紧,油厂开机普遍不足,有的油厂出于停机状态,由此,市场人士有的认为,本月到港的大豆应该不足350万吨,不然价格不会如此坚挺,因此推测12月份的大豆很可能延期到1月份,给1月份大豆带来压力。
从目前的市场看,市场分歧较大,基本面普遍认为后期大豆面临集中到港的风险,而且需求疲软,价格很可能面临压力,但是从技术上大豆又表现较强,因此产生了逐步驻底的心理,尤其是本周美元疲软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下周大豆仍有坚挺的态势,但后期仍面临较大的消费压力,连豆很可能在此震荡后下行。
地区
|
类别
|
12月11日
|
12月18日
|
涨跌
|
哈尔滨
|
国产
|
3340
|
3420
|
80
|
沈阳市
|
国产
|
3400
|
3400
|
00
|
大连港
|
进口
|
3250
|
3250
|
0
|
秦皇岛
|
进口
|
3250
|
3250
|
0
|
上海港
|
进口
|
3300
|
3300
|
0
|
青岛港
|
进口
|
3250
|
3280
|
30
|
张家港
|
进口
|
3300
|
3250
|
-50
|
黄埔港
|
进口
|
3300
|
3250
|
-50
|
豆油:
本周国内豆油现货和期货同样走出背离的走势,和上周情况相反,本周现货价格表现为坚挺稳中略有上扬,而期货价格则稳中略有下跌。本周豆油市场总体变化不大,市场成交依然较差,市场人士称,由于节前油厂更多的生产小包装,因此导致散油供应偏紧,价格坚挺,但是对后期豆油市场仍不看好,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一个是进入1月份后的两个月内到三个月内消费比较低迷;二是后期的毛豆油进口成本较低,和目前的价格差在800元/吨左右;三是后期大豆到港增加,在油厂利润较好的情况下,预期油厂开机增加,豆油的产量也会增加。总体来说,对豆油我们继续保持偏空的思路,但是从油粕比看有稳中略有上升的趋势,不知这种趋势是否能够延续,我们对此感到怀疑。
港口
|
一级豆油
|
|
四级豆油
|
|
||
12月11日
|
12月18日
|
涨跌
|
12月11日
|
12月18日
|
涨跌
|
|
大连港
|
7300
|
7400
|
100
|
7100
|
7200
|
100
|
天津港
|
7100
|
50
|
6800
|
6900
|
100
|
|
日照港
|
7100
|
7100
|
0
|
6750
|
6800
|
50
|
张家港
|
7150
|
7150
|
0
|
6850
|
6900
|
50
|
广州港
|
6950
|
6950
|
0
|
6600
|
6600
|
0
|
棕榈油:
本周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走势同样出现了背离,即期货价格稳中略有下跌,而现货价格相对表现坚挺,和豆油市场类似。
从整个油脂市场看,后期面临的压力较大,从竞争的角度看,后期棕榈油和豆油也面临菜籽油、棉油的竞争,因为今年油菜籽和棉籽压榨速度较慢,尤其是今年油菜籽增产较大,后期油脂市场的压力可见一斑。
但是从棕榈油的情况看,本周马来西亚宣布11月棕榈油库存创下了历史记录,给市场一定的压力,虽然预计12月份库存因为出口好而会是减少趋势,但是庞大的库存仍给市场带来心理压力,棕榈油需要关注的是随着年后天气转暖而用量增加的情况,这可能更多的是缩小和豆油的差价,市场人士称,后期棕榈油的进口价格和目前的期货价格差不多。
港口
|
12月11日
|
12月18日
|
涨跌
|
天津港
|
4500
|
4550
|
50
|
日照港
|
4500
|
4550
|
50
|
张家港
|
4500
|
4550
|
50
|
广州港
|
4400
|
4300
|
-100
|
豆粕:
本周国内豆粕现货价格表现为上扬,比大豆和豆油表现的要强,这和目前国内豆粕的供应形势有关,由于进口大豆的到港延迟和国产大豆压榨不积极,导致油厂开机率低,国内大部分地区豆粕供应偏紧,虽然国内目前消费是下降的趋势。本周豆粕成为强势品种,豆类的反弹最受益的就是豆粕了,据贸易商反应,现在谁手中有豆粕谁就赚钱了,可见豆粕供应紧张的程度。从了解的情况看,下周大豆到港会有所增加,但是流通到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预计下周豆粕仍表现坚挺,但是后期坚挺的程度可能会逐步环境。豆粕需要注意的是进入1月份后,饲料企业会有一波补库行为,虽然饲料企业看空后市,但是适当的补库还是应当的。据一位油厂负责人称,目前油厂预售1月份的豆粕比较多,也就意味着1月豆粕总体供应不会偏紧,需要注意豆粕1月份的市场表现。
|
黑龙江
|
大连
|
天津
|
山东
|
江苏
|
广东
|
12月11日
|
2930
|
2940
|
2850
|
2950
|
2880
|
2900
|
12月18日
|
3030
|
3000
|
2950
|
3030
|
2960
|
3000
|
涨跌
|
100
|
60
|
100
|
80
|
80
|
100 |
二、压榨利润方面:
本周由于进口大豆价格表现相对稳定,而豆粕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扬,本周压榨利润出现了上升。具体表现在:
按照3250-3300元/吨的进口大豆价格计算,大多沿海地区的压榨利润比上周上扬的幅度在20-130元/吨,目前进口大豆全部进入超额盈利状态(我们只是以当日的价格计算,和实际利润有一定差距),大连地区盈利最大。大连地区的压榨利润为320元/吨,压榨利润比上周上升70元/吨,山东地区压榨盈利220元/吨,比上周上升了20元/吨,江苏地区盈利在230元/吨左右,比上周上扬了120元/吨,而广东地区盈利在210元/吨左右,比上周增加120元/吨。
从我们跟踪的国产大豆压榨利润的情况看,产区国产大豆的上扬,减弱了压榨利润的上升,但是上扬的幅度要小于豆粕和豆油上升对压榨利润的贡献,压榨利润也出现了上升,目前摆脱了亏损状态,黑龙江地区出现了盈利,目前盈利为80元/吨左右,辽宁地区压榨也出现了盈利,目前在60元/吨左右,山东地区则仍亏损30元/吨左右,比上周亏损减少了50元/吨左右,国产大豆竞争力仍不强。
下周开始进口大豆将陆续到港,国产油厂也开始收购大豆,在压榨利润好的情况下,而且油厂已经预售了豆粕,油厂后期开机会有所增加,可能会对压榨利润带来不利的影响,预计下周压榨利润保持稳定为主,甚至有下滑的趋势。
(油厂的实际大豆进口成本以及加工成本有差异,我们采集的数据只是以当日的市场价格为准,并且没有考虑因为技术进步而导致的加工费用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