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证券6月10日发布投资报告,针对首批12万吨冻猪肉中央储备或将启动。但截至记者发稿之日,商务部等部委尚未发布猪肉收储的相关消息。
据农业部的监测显示,近四个月来,中国猪肉价格持续下跌,跌幅达30%,为近年罕见。养猪散户居多的特点更让养猪大省四川的生猪行业雪上加霜。5月22日,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公开数据显示,该省猪粮比已先于全国其它地区进入重度亏损区。
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即猪粮比价。这是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的一个基本指标。根据生猪生产成本构成历史资料测算,目前四川生猪生产达到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6:1,而4.99:1的残酷现实告诉养猪人——蜀中生猪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价格出现重度下跌,生猪生产出现严重亏损。
今年32岁,2000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现代“猪倌”龙波,就在感受着这场空前的压力。
龙波现任成都新都普兰克猪业合作社理事长,拥有投资、控股猪场12个,他领导的猪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600多名,累计生猪年出栏能力20万头。接受本报采访时,龙波表示,今年他已停止了一切投资建猪场计划,今年目标是“保本不亏”。他告诉记者,“去年12个猪场,产了2万多头猪,总产值约有2000多万元。与去年相比,今年差不多也有2万头猪,预计总产值只有400多万元”。
从“盛宴”到商业收储
2002年11月,龙波投资10万元建了一个占地1亩的猪场。因为“非典”,直到2004年,他的第一个猪场开始真正赚钱,“资金有多余,不用再投资,我开始建第二个猪场,占地40亩,陆续投资,到2007年总计投入了300万”。
结果,2005年四川突发猪链球菌病疫情,猪价再次遭遇重挫。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爆发,期间猪价飘忽不定。龙波告诉记者,2007年猪价才开始进入新的上升通道。
2007年是中国养猪业“盛宴”时代的开始,这与当年政府出台的很多鼓励养猪政策也分不开。比如2007年9月,成都市农村信用联社宣布计划投入4亿元信贷资金,参与全市“1000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项目建设,并将安排针对该项目的3亿元流动资金贷款等。
龙波真正意识到危机降临是在2008年下半年。一个山东的社员反映其所在地的毛猪单价在一个月内从8元/斤下降到了5元/斤,而成都当时还是7元/斤。2008年10月,龙波就开始通知社员“赶紧卖猪”,“按理说,大猪要长到200斤后才卖,去年我们达到130斤的都卖了”。
最近半年,龙波一直靠卖40斤以下的小猪仔维持养猪场的正常运转。小猪仔的价格每斤6元左右,每只还能有70多元的利润。不过像龙波一样幸运的毕竟是少数。2009年的夏天,注定是大多数养猪人的寒冬。
55岁的杨洪国,1993年开始搞养殖,如今他的“德阳市洪国种养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建成9200平米的现代化养殖圈舍,先后接待过美国、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考察者上万人次。生猪市场的陡转直下,让杨洪国措手不及。他的养殖公司现有种猪520多头、小猪1000多头,去年的利润有几十万元,今年他担心会亏损几十万元。
四川是全国养猪大省,全国每8头生猪、全世界每20头生猪中就有1头四川的生猪。四川遭遇不是特例,5月10日,全国大中城市的猪肉批发平均价格是14.49元/公斤,与年初相比下降了22.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3.6%。
早在3月下旬,四川就出台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施细则(暂行)》;5月初,四川正式启动冻猪肉收储计划,第一个周期为4个月。
我国的猪肉储备分为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两种。因为地方政府基本上没有大型仓库,也没有冻肉的储备管理经验,所以基本上就是委托企业进行商业化储备。
此次四川启动的冻猪肉收储计划全部是商业储备,采取的是企业贷款、政府贴息的方式。5月21日,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计小帅告诉记者,该计划启动后是否能稳定市场,他现在也不好说,“需要进一步观察”,而对于全省收储总数量的问题,他则以“不便对外公开”为由拒绝回答。当记者发问收储量是否超过1万吨时,计小帅表示全省收储量“远比外界想像的多”。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内江市的冻猪肉储备任务是1000吨。5月21日,德阳市畜牧局生产流通科科长薛红杉告诉记者,与内江相比,德阳的还要少些,“因为是机密,我不能告诉你具体数字,第一期总的收储量我觉得不大,说到底这还与地方财力有关系”。
如果商业收储没有资金支撑,四川收储计划也就难以持续。而又因为是商业收储,银行在信贷准入等方面自然要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尤其是在当下猪价波动很大的情况下。
生猪投资之变
事实上,这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2008年四川省生猪出栏量达9020万头,按每头生猪100-150公斤出栏计算,即便是10万吨的收储量,也不过使四川省内肥猪数量减少近100万头而已。在龙波们看来,这根本影响不了下行的市场,相反还会延长危机周期,“因为这让很多养猪人又对政府政策充满期待。所以,抄底养猪现在还为时尚早”。
今年一季度,四川全省出栏生猪2584.31万头、存栏6114.37万头,同比增长4%、3.2%,据省畜牧食品局人士预计,6月以后还将迎来出栏高峰。
雪上加霜的是,川内自产生猪在扎堆,省内生猪屠宰企业却还在从省外调猪入川。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去年省内生猪屠宰企业从省外购进生猪约130万头,今年1-4月,从广元棋盘关进川的商品猪已近13万头。
这真是一个矛盾的问题:难道四川已经无猪可宰?
对此,成都吞拿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军向记者分析,川猪养殖规模化、良种化程度不高,直接削弱了与外省生猪的竞争力,“另外,生猪屠宰企业也不是无猪可宰,是不能宰。宰多了,产品销售不出去他们也受影响”。
猪价一路下滑,市场充斥迷茫情绪,这也影响到了一些投资项目的建设。
比如去年12月落户成都金堂县五凤镇的中菲现代生态养殖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占地1060亩,由菲律宾籍华侨吴振中宣布投资5亿元建设,建成后存栏优质种猪将达1.5万头、年出栏商品猪30万头。
作为成都市市级重点项目,这个立志成为全省最大、最先进的生猪生态养殖基地项目目前建设并不理想。5月20日,据金堂县五凤镇的一位副镇长透露,因为国内生猪市场的变幻,“投资商最近又提出了很多政策问题,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这个项目就撤漂了”。
截至本报发稿前,记者一直在联系该项目业主单位成都瑷华畜牧公司,然而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王建军也注意到了生猪投资市场上一些悄悄发生的“变化”,一些猪场建好后,“白天管太阳晚上管月亮,猪场根本没有猪。这说明了什么?一,这些人的投资当时都是冲着政府鼓励养猪政策而来的,带有投机性;二,政府鼓励政策不能撒胡椒面,需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