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豆市场供应趋向宽松,国内油脂库存高企,年前大豆供应或保持宽松格局。但未来到港大豆数量或较预期缩减、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已经掉头向下,或为国内豆类市场提供支撑。
预计年前油脂仍将延续弱势格局,但下行速度或有所放缓。
美国单产上调出口放缓年度前段供应趋向宽松
美国国内压榨以及出口预期均不同程度上调,最终结转库存仅上调1000万蒲式耳,至1.4亿蒲。美豆单产的继续上调意味着本年度前段国际供应并没有此前预期的紧张,库存消费比已上升至4.62%。在新豆上市之际,供应预期的宽松对市场形成了较大压力,报告发布后美豆加速下挫。
需求方面,美国国内压榨上调2000万蒲,而出口预期上调8000万蒲。按照最新的出口预期测算,截至11月8日,2012/13年度美豆出口销售2650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七成,较5年均值快8周左右。国际买家大举提前订购,主要是基于今年夏天美豆产区出现历史性高温干旱,产量受损严重的预期,年度伊始销售就已过半。而伴随产量的上调,供应预期越发宽松,下游产品价格特别是豆粕价格的快速下挫,挤压油厂加工利润,10月之后美豆销售速度明显放缓,销售进度曲线提前出现拐点。而且中国与未知目的地合计采购量连续6周走平,压榨亏损严重制约国内买家采购积极性。
南美天气改善增产预期未受实质威胁
在经历了去年年末至今年9月的豆类牛市后,南美农户种植大豆的热情高涨,各主产国大豆播种面积均预计较上一年度增加一成以上。9月初南美播种最早在巴西中部产区启动,但是直至10月末巴西中部产区降雨稀少,而南部产区在10月末迎来暴雨,阿根廷更是频有暴雨侵袭,土壤过于潮湿,播种机械难以工作。
连续两个作物周期减产后市场担心巴西中部地区也将因为干旱导致播种推迟,那么国际市场由美国转向南美的时间被迫延后,拉长美豆供应时间。但是11月以后巴西中部降雨有效恢复,而且11月第二周之后阿根廷产区虽有局部降雨,但多数地区已经放晴。截至上周末,巴西播种工作已经完成67%,虽然较去年落后,但是仍快于一般年份。第一主产州马托格罗索播种已完成91%,即使中部地区在进入11月之后部分早熟品种被迫换成晚熟,也不会影响最终产量。阿根廷产区播种工作加速,截至11月15日已完成22%,较去年同期落后15.4%。阿根廷新作玉米播种进展缓慢,目前完成45%,落后去年同期17%,大豆播种的时间窗口较玉米长,所以到11月末部分未能播种的玉米地块或转而播种大豆,整体来看,阿根廷实现播种面积预期并没有太大问题。从短期降雨预报来看,巴西中部地区将有持续性降雨,但整体雨量适宜,巴西南部以及阿根廷产区有集中性降雨,其他时间以晴朗为主,对大豆作物播种以及初期生长并无大碍。
国内油脂需求低迷库存继续攀升
受蛋白饲料需求带动,国内油厂加工量自4月起逐步增加,而今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外出就餐减少以及农民工返乡,导致油脂消费增长乏力。并且2011/12年度我国人均植物油食用消费量接近20公斤,长期来看油脂食用消费增速迎来拐点。供需对比,豆油需求增度不及供应,致使供应压力逐渐显现,4月中旬豆油商业库存步入上升通道,目前库存数量已经攀升至144万吨。前期高价大豆陆续到港,而豆类转市之后下游产品价格快速回落,油厂加工亏损扩大,11月油厂开工率下滑至50%下方,豆油供给压力或将有所缓解。
港口大豆去库存加速,年前到港量或不及预期。港口大豆库存已由9月中旬的接近680万吨,下降至目前的522.6万吨,目前预计12月到港量530万吨。但是由于近期部分买家取消船期,后期实际到港量或不及预期。而且,国家临时储备大豆拍卖暂停,新年度临储收购工作已经展开,国内大豆供给或没有此前预期的宽松。今年收储价格提高到4600元/吨,加上相关费用,形成仓单的成本在4950元/吨左右。但是交割库里现存的大量陈豆仓单,削弱了收储对豆类的提振作用,收储消息公布后国内豆一并没有出现大幅拉升,短期内收储政策只是为大豆品种提供了底部支撑。
棕榈油产量迎来拐点远月豆棕价差或有交易机会
棕榈油生产具有季节性规律,通常3月~9月会呈现出季节性增产,而10月至次年2月产量则转入下降通道。目前棕榈油产量已经进入减产周期,但是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棕榈油工业消费低迷,库存上行并未止步。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局的报告,10月产量仅小幅下降至193.8万吨,出口环比增加8.7%,至153.1万吨,最终月末库存仍呈现环比增长态势,至250.9万吨。从出口结构来看,印度需求高位运行,更重要的是欧盟冬季燃料需求的启动提振出口。今年排灯节是在11月13日,预计印度需求或有所下降。而邻国印尼采取的低关税政策,或将部分库存转移至马来西亚。目前马来西亚库存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而且马来西亚政府降低毛棕榈油出口关税的政策将在明年初正式实行,国际买家或将部分需求后移至年后,因此年前马来西亚库存或维持在高位。
今年国内棕榈油进口数量虽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棕榈油库存仍呈现增加态势。一方面,国家加大对食用植物油的监管力度,散油掺兑需求以及小包装市场需求均出现萎缩,而且棕榈油消费中近八成流向制皂、食品加工、方便面生产等工业领域,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使得工业用量下滑。
目前港口棕榈油库存已经上升至79万吨附近。今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食用植物油检验监管的通知》将于明年初正式开始实施,由于棕榈油在运输过程中酸价等品质指标容易发生变化,一旦达不到国家标准则需要经过二次精炼才能进入市场流通渠道。因此,12月棕榈油到港量放大,预计在140万吨左右。但是四季度随着天气转凉,加之棕榈油本身高熔点特性,需求进入淡季,库存数量或加速累积,将对棕榈油价格特别是近月合约形成明显压制。
明年前段国内外棕榈油均将进入去库存过程,远月豆棕价差有望缩窄。通过总结历史价差变化,与产量的季节性契合,豆棕价差在10月或11月多呈缩窄趋势。今年由于棕榈油需求结构发生改变,美国历史性大旱,豆油与棕榈油价差一度扩大至2000元/吨上方。
马来西亚政府自明年年初将降低毛棕榈油出口关税,由目前的阶梯式关税25%左右下调至6%附近,极大提振远月船期棕榈油价格。新关税政策实施后,马来西亚棕榈油的竞争力有望增强,库存或逐渐消化。国内,由于明年年初国家将加强食用植物油进口检验,棕榈油很难符合标准,如果需要二次精炼,一方面抬升了棕榈油的进口成本,另一方面也延长了进口至分销的时间,对融资需求有较大冲击。明年年初棕榈油进口量或出现明显萎缩。
因此,内外棕榈油库存或在明年前段进入去库存过程。豆油方面,美豆单产不断上调,而且明年3月开始南美新作将成为市场供应主体,目前丰产预期强烈,很多主流机构预测产量高于USDA,豆类供应在向宽松转变。此外,远月豆油进口成本较低,明年4、5月船期进口成本在8400元/吨附近。基于以上分析,远月豆棕价差有望缩窄。
油脂仍将延续弱势格局
美豆单产上调,出口放缓,本年度前段国际大豆市场供应趋向宽松,而且南美新作预计大幅增产,目前尚未有显著影响产量的因素出现。国内油脂库存高企,年前供应或保持宽松格局。棕榈油现货交投清淡,近月合约交现货高升水,对近月合约有明显压制。
但是新的利多因素出现,临储价格提高,港口大豆去库存加速,未来到港大豆数量或较预期缩减,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已经掉头向下,或为国内豆类市场提供支撑。
预计年前油脂仍将延续弱势格局,但下行速度或有所放缓,远月豆棕价差有望出现季节性缩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