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豆油资讯» 正文

利多因素匮乏 豆油市场下行概率加大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1-15

  渐入冬季,按照季节性来讲,国内食用油脂的需求转向豆油,棕榈油的用量开始减少,在11月下旬开始豆油消费量明显增加,现货成交稳定。但沿海部分传统豆油消费市场,依旧受进口菜籽油挤压,成交极少放量。因受进口菜籽油压榨利润较高影响,前期沿海进口菜籽压榨量大幅增加。今年3、4季度开始,加拿大菜籽和菜籽油到港量同比大幅增加,使得价格相对低廉的进口菜籽油对豆油消费市场形成一定挤压,导致豆油需求增长缓慢。从下图豆油每日成交量可以看出,渐入冬季,受季节性备货行情影响,豆油消费确有增长,但增长幅度较为有限,但每日成交较为平稳,成交量维持在1万至4万吨区间内,且低价成交普遍较为活跃,高位成交不理想。1月11日,豆油商业库存11月中旬以来第一次有一定幅度回升,商业库存升至116万吨,冬季备货行情所带来的去库存化进程基本接近尾声。

  豆油商业库存维持高位,但受季节性因素支撑做空机会不大。

  现货市场方面,截至1月11日,国内豆油现货市场报价下跌。天津一级8850元/吨,四级豆油8650元/吨,较前一周小跌50元/吨;山东一级8700元/吨,四级豆油报价8600元/吨,较前一周大跌150元/吨;江苏一级8850元/吨,四级豆油8650元/吨,较前一周大跌150元/吨;广东一级豆油8850元/吨,四级豆油8650元/吨,较前一周小跌50元/吨。港口进口毛豆油报价在8650元/吨,下跌100元/吨,可议价。

  豆油近期成交自12月中旬起转淡,小包装备货结束,但低位仍有较好成交,代表散油市场仍有一定备货需求。12月中旬起至今,每日成交量在1-4万吨左右,成交量较为稳定,然而120万吨左右的商业库存始终压制着终端市场的接货意愿,观望气氛依旧较浓。由于6月以来长期以粕养油的经营策略,致使6月以来,国内豆油商业库存迅速行至历史高位,11月中旬至今,经历六周的备货行情,基本接近尾声,豆油去库存化较为显现,但由于前期库存挤压过多,备货行情也无法如以往顺利消化全年积压库存,后续去库存化可持续性仍旧值得关注。

  国内方面11月棕榈油进口数量较10月有所减少,达到46万吨,12月预期到港数量在56.3万吨。主要港口棕榈油库存较前一周再度走高,截至1月11日,棕榈油港口库存升至133万吨,全国方面豆油商业库存仍在116万吨左右。中国商务部预估中国12月进口大豆632万吨,预计1月份仍有249万吨到港,按照12月目前的压榨开工率,每月仅豆油压榨就为市场提供近百万吨的油脂供应,未来豆油供给方面仍有一定压力。其次,国家储备方面拥有将近500万吨的油脂库存,这使国家能够对食用油的价格进行有效的调控,遏制了油脂企业整体涨价的可能,使市场随时面临国储抛油的压力。在美豆牛市格局不在,无法有效提振豆油价格的背景下,库存压力继续将压制豆油期价。

  上周美原油期价走高至94美元/吨后随即进入震荡,对国际油脂期价的支撑作用较为有限,加之马棕的疲弱,在没有外盘指引下,连豆油上行毫无动力。豆粕现货价格受需求支撑仍维持在3800元/吨一线,但豆油现货价格则跟随期价相应回落。同时,连盘5月油粕比回落至2.61,但正式走出长期以来的下行通道,正在构筑新的趋势走势,继续关注油粕比的走势。

  综上所述,国内植物油脂的高库存状态始终抑制着现货市场的运行,油厂在豆油方面缺乏调整价格的主动性,加之食用油脂的价格调控仍未放松,12月CPI再度回升至2.5%,物价调控压力不小,豆油的牛市行情尚未到来。加之年末的季节性备货行情接近尾声,料豆油近期难有趋势性做多机会。

  就豆类和油脂基本面来讲,偏空的属性较10月开始没有明显的变化,技术上,豆油日线布林道开始打开,K线呈空头格局。因此,即便豆油下行空间在南美新作上市的季节性压力到来前是有限的,但就油脂来说,做空相对比做多要安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