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增速适度下滑,为“调结构”腾出空间,未来国家政策的方向性指引引发市场猜测,大宗商品整体呈现“农弱工强”的特征。在软商品板块走疲的拖累下,包括豆类在内的油脂油料品种表现抗跌,但豆油仍明显弱于豆类其他品种。在宏观层面复杂性加深的背景下,后期豆类走势或较多受到周边品种的影响。
从豆类市场自身供需的角度来看,随着夏季温度升高,大豆贮藏期间更易出现“浸油”和“红变”,严重时会降低其食用价值,导致出油率下降,或致豆制品酸败。据悉,眼下黑龙江大豆已经普遍出现“红眼”现象,且比例远高于优质粮的数量。
国产大豆品质下滑,直接导致其收购价格走低。依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7月11日,黑龙江食品豆收购均价较上月下跌91元/吨,至4585元/吨;油豆收购均价报在4247元/吨,环比下跌48元/吨。大豆品质下滑同时也令产区油厂的收购和生产“雪上加霜”。前期受累于国产豆供应紧俏,东北油豆收购让步于食品豆,中小型油厂一度陷入“无豆可收”的窘境。随着食品豆供应逐渐宽裕甚至过剩,油豆品质下滑,零星的、尚未停机的油厂调低大豆收购价格至4200元/吨左右,农户因此失去吸引力,购销双双惨淡。
国际市场,2013/14年度受益于南美产区良好的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巴西、阿根廷大豆产量双双飙升至纪录高点。春节之后,南美丰产预期如头顶悬剑,持续限制着豆类期价上方空间。囿于巴西内陆交通运输新规的施行,大豆从产区运至港口的成本显著增加,加之港口基础设施不足,导致装卸作业严重拖延,大豆出口不畅。
从我国的进口情况看,今年1、2月份我国没有进口巴西大豆到港,3-5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前期大豆进口低迷,主要在于南美大豆供应高峰推迟,势必加重后期压力。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6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693万吨,较上月(510万吨)大涨35.9%,较上年同期(562万吨)增加23.3%。另外,据船期监测数据预计,6-7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将超1400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150万吨。进口库存的实质压力逐渐兑现,阶段性利空基调暂难改变。
此外,豆类三大品种中相对坚挺的豆粕,高位温和回落的概率较高。从终端需求来看,生猪价格维持整理的格局近一个月,养殖利润一直在盈亏平衡点附近震荡。受天气影响,需求“北强南弱”,但随温度上升而整体趋淡。按照生猪生长周期来推算,到7月末可出栏大猪的比例攀升至较高位置,或刺激农户售猪意愿。此外,场上出现集中淘汰母猪的可能性不大,可繁母猪数量充足,北方补栏收尾,南方亏损压制养殖户补栏意愿。换句话说,生猪饲料消费量将走稳,或随适重大猪出栏而萎缩。
综上,考虑到豆类仍处于消费淡季,大豆库存紧绌远不足以冲抵南美丰产、美豆新作产情向好的重压,加之宏观及周边市场“内忧外患”,我们对豆类期价持谨慎看空预期,建议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关注技术性反弹契机逢高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