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9月份的USDA大豆单产调整都是市场最关注的因素。目前,大豆最新全国平均优良率与2011年最终优良率较为接近,仅3个州的优良率低于去年,因此,最终单产滑落到2012年水平的概率很小。
从8月份的上涨过程中可以看出,油脂更像是豆类中的附属品,涨幅及活跃度均远不及粕类。这一是因为豆粕、菜粕的供需形势更为偏紧,油厂坚持挺粕抛油的策略,二是因为油脂期货升水而粕类期货贴水,资金更愿意做多粕类或者通过做空油脂对冲其粕类多头。
不过,从第一个因素看,进入9、10月份,粕类现货价格回落的压力在加大,实际上从涨幅对比来看豆粕现货价格已显过高。8月12日开始上涨以来,现货最高涨幅达420元/吨,而近期的远期基差反映了供需双方对豆粕现货看跌的态度。菜粕进入秋冬季节后需求将大幅下降,因目前供需偏紧推高的价格难以维系。且与豆粕不同的是,天气转冷之后菜粕仅剩下冬储需求,在远期期货价格大幅贴水的情况下饲料厂商很难接受高升水的现货价格。
从油粕之间的跷跷板效应来看,粕类现货价格有望回落有助于提高油脂的抗跌性。近来,油脂供需形势较为平稳,豆油库存变化不大且与往年同期水平接近,棕榈油库存随着国内进口量的恢复略有回升,但幅度极为有限,说明消费情况良好。
由于价差高居不下且供应占比增加,棕榈油对油脂整体的影响力在加强。8月份的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十分强劲,船运机构ITS统计的出口量达到151万吨左右,如果结合MPOB对产量171万吨左右的预估,8月底的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可能仍会持平或仅略微上升。库存大幅回升节点继续推迟,这一预期将继续支撑BMD毛棕榈油期货价格维持强势,至少在9月12日棕榈油月度报告发布前市场会延续偏多格局,此后的表现则要看USDA报告及马来9月船运机构出口数字等多重因素影响。
不过,棕榈油市场可能仍然恐惧四季度的季节性增产压力。从产量预估来看,大幅增产时间从7月份开始,到10月份结束,目前已经过去两个月。这两个月内出口的强劲抵消了增产压力,使得库存水平并未如之前预期那样明显上升,但接下来的9、10月份市场要继续承受增产压力的考验,月度产量将达到峰值。随着天气的转冷,棕榈油出口或无法延续强劲,这一逻辑可能在接下来的9、10月份继续压制价格,BMD毛棕榈油的2500一线将成为体现这一压力的分水岭。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季节性增产结束后,油脂整体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反弹。
目前市场对美豆的天气炒作已经进入关键时间节点,8月中下旬及9月初的持续干旱已成事实,但市场对于干旱对单产的影响却存在较大分歧。各家机构预估的单产差异较大,因此USDA9月报告的指引作用得到加强。我们预计9月单产将较8月份下调1蒲式耳/英亩左右,如实际下调不及预期可能再度引发获利盘打压,如下调超预期则有望刺激盘面冲高。无论如何,在报告发布前,CBOT大豆将会维持高位振荡格局。若后期降水及温度条件转好且早霜威胁降低,大豆价格有望回落至1200美分/蒲式耳附近;如天气继续恶化对产量进一步造成不利影响,豆价有继续上冲潜力,上冲极限位置或在1500美分/蒲式耳附近。
目前看,国内市场粕强油弱的大格局仍暂难改观,但经过8月份的下探油脂抗跌性正在增强,除菜油库存因国储因素畸高外,豆油库存已与往年相当,真正压制市场表现的是豆粕高价的挤压和棕榈油季节性增产的潜在压力。马来市场机构普遍认为,在9—10月份高产阶段BMD毛棕榈油很难突破2500一线,在这种背景下国内棕榈油价格会持续受制于5800—6000区域,对应的豆油压力在7500—7700区域。在棕榈油增产压力消化之前,油脂市场整体应呈低位振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