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的油脂油料可以分成两块来看,一季度的交易重点在棕榈油,二季度的重点在粕,我们先从粕的角度做一下交流。4月份以后,市场的重点转向南美的天气问题,传导顺序是豆粕--大豆。阿根廷大豆成熟期的洪涝灾害对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市场最先反应在豆粕上。那么,我们看到一个这样的过程,盘面率先反应,减产提价,然后是美国新作的基差上涨,再到最近的出口基差普涨。折射了一个先抢成本,再转向南美减产引起市场对美国新作供应的担心,再到货源紧张之后的南美货源的反应。美豆涨起来以后,国内榨利下行,内外正套开始。
然后问题出在了点价盘被逼仓,美豆7-11价差崛起,走到现在,我们面临的是7月合约在6月初对1100美分的强力突破,我们的一个观点是7月份已经走上了逼仓指路。为什么能有7月的强力逼仓呢?我们倾向于两点思路:第一,因为榨利不好,有国内的点价盘被狙击;第二,市场之前低估了大豆市场的需求,形成了7月美豆逼仓的基础。
那么接下来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美豆7月逼仓结束以后会怎么过度?南美天气因素导致减产,美国陈豆库存下调,提升了新作对单产的要求,这点我们可以从美国农业部5月的报告中看的十分清楚。后面关键的衔接点就是美豆的天气势何时出现。在7月行情结束,天气势没有衔接上来的时候,市场面临以下的几个情况:1)点价的程度。2)南美货源情况和美国的种植面积。现在基金24万手净多头寸,切陈作比例较高,在随着7月份逼仓解决以后,市场的重点会过度到11月上来。
在比较了历史的相似年份以后,我们倾向于09年的走势作为参考。然后我们要看国内榨利的情况,国内涨幅落后于美盘,榨利过低。形成的原因我们分析倾向于两点:第一,国内豆粕倾向于反应一个均衡成本,而美豆反应的是时点投机价格;第二,国内供给相对充足,主战场在国外,而不是国内。过低榨利的影响:1)7-9月的买船积极性 2)对美国新豆的采购结构可能会提前。
那么,由此来看,我们现阶段理解的美豆市场就是7月逼仓,7月逼仓以后市场的核心是基于单产炒作的天气行情,节奏看衔接的时间,空间看单产的预期变化情况。再说回到国内,豆粕。由于前期豆粕对菜粕的价格相对偏低,豆粕的需求一直都很好。南美出口萎缩以后,国内豆粕出口明显增加弥补南美的不足,再加上猪的利润很好。所以现货市场现在还看不到明显的压力。菜粕面临的问题是DDGS,涨价减量,豆粕价格高企,饲料厂开始调整配方,增加菜粕用量。再加上菜籽进口的一些问题,需求又进入旺季,国产菜籽减产,青饼又多,菜粕很难看到仓单。
基于以上的一个分析,对于粕类,我们的一个策略思路是:1)基于南美因素翻篇以后,市场焦点变为北半球天气,重点在豆粕,因此豆粕对菜粕的扩大我们觉得是一个不错的长期配置方向。2)菜粕自身因素支持近强远弱的一个配置。尤其是9月菜粕,尤其引起我们的重视,可以多留意仓量与事件的匹配。3)豆粕自身也是一个近强远弱的结构,前面是美豆7月逼仓因素,后面是北半球天气炒作的题材,但交易节奏上会时不时的面临投机资金盘中做远期合约补涨的干扰。
关于油脂。我们觉得市场交易的重点不在油脂。但也有一些机会可以关注一下。一季度油脂行情是从印尼和马来棕榈油减产因素开始的,之后进入到一个相对的平稳时期,市场交易重点转向粕以后,涌入了大量做空油粕比的头寸,油脂出现了明显的回调走势。现在油脂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于棕榈油,一方面是季节性增产周期,面临库存拐点;另一方面是1季度的天气会对9-10月产量有影响。国内的矛盾主要是进口利润倒挂太大,现货高基差维持刚性需求,什么时候能开放进口窗口不确定,库存下滑块,需求不好。菜油拍卖,出库慢,品质差,导致了菜油对豆油和棕油价差的回归。停拍以后,会进一步加剧这个价差的发展。同时菜油对另外两个油脂的价差回归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豆油对棕油的扩大走势,配合棕油库存拐点,阶段性值得关注。
以上就是我们近期对市场的一些观点,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
提问交流环节
问题1:豆粕行情后期会如何演绎?
后面行情的演绎,我们觉得可以参考09年美豆的节奏,7月逼仓以后,看后面题材的衔接情况,如果天气跟不上来,可能会有振荡。
问题2:对于豆油棕榈油的问题想老师继续展开一下。
这是1月豆棕价差的季节性图表,季节性增产周期的扩大行情几乎从不迟到,只是由什么事件开始导入。菜油停拍,会降低市场对于菜油对豆油替代的心理预期,这个时间会是一个切入口。
问题3:怎么看油脂的行情,现阶段处于什么阶段?
对于这波油脂的反弹:首先不管是基于棕榈油还是基于豆粕的上涨都没有结束,其次,在豆粕上涨的过程中,涌入了大量的油粕比空头,打压了油价,在就是国内榨利已经很低了。几方面来看,油脂还没到进入熊市循环的阶段。
问题4:老师觉得豆粕09合约有逼仓可能吗?
豆粕逼仓的问题啊,这个应该不会看到吧,如果逼仓,菜粕比豆粕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