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美农月度供需报告已于7月12日晚公布,报告结果如前期所料,保持中性,未能给豆粕市场带来一丝涟漪,但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还是迎来了近期久违的大涨,截止到7月13日,连盘豆粕主力1609合约收盘价3294元/吨,涨126元/吨,涨幅达3.98%,而43%蛋白豆粕全国均价由3379元/吨上涨至3433元/吨。究其原因,首先是天气炒作。据卓创了解,有天气预报称,7月晚些时候,美国中西部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而那时正接近大豆最关键的结痂期,出于对炎热天气的担忧,美盘大涨,继而支撑国内行情。
的确,从4月开始直到6月下旬,环绕在所有豆粕人心中的,就俩字—天气。从厄尔尼诺导致阿根廷减产到拉尼娜预期可能给美国带来的影响,都没有脱离开天气的掌控。因预期到未来不利天气发生概率极高,导致市场被一种狂热心态占据,基本面的诸多利空因素被掩盖或无视,四处“涨声一片”。但这种情况在7月发生惊天逆转,国内南方洪灾对当地养殖业的冲击,使人们开始寻回理智,开始正视豆粕实际需求的问题,而美国隔三差五的降雨预测也使人们对天气市的一边倒预期产生质疑,拉尼娜真的会来吗?它的威力真的可以支撑本就高位的豆粕继续突破吗?由此,豆粕市场进入了“混沌”阶段,期间涨跌极为频繁,使人摸不准头脑,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以最为保守的态度面对这种情况,总而言之,天气这把双刃剑的威力在今年算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前几天,我国农业部首份供需报告指出,整体而言,今年全球大豆生产较稳定,后期国际大豆价格涨幅有限,预计2016/17年度进口大豆到岸税后均价为每吨3100-3300元,中间值较上年度提高175元。原料价格的涨幅有限限制了豆粕价格的上扬空间,而近期市场基本面的表现着实不尽如人意,在前景尚不明朗的现在,下游收紧采购步伐,先消化库存。而贸易商报价也普遍低于油厂报价,油厂纷纷出现出货滞缓的现象,库存缓慢增加,个别油厂甚至出现胀库停机现象,这都为近期的豆粕市场蒙上一层阴影,利空市场。
但需要关注的是,豆粕的刚性需求是存在的,随着南方洪灾情况的好转,生猪存栏量也存在触底反弹的机会,基本面有向好可能。短期来看,美国天气干热可能损害大豆未来数周生长,交投最活跃的CBOT11月大豆已突破在10日、20日和40日移动均线带来的阻力,预计近期豆粕都将维持强势,曲折向上攀升。驱动盘面的动力仍存,建议从业者不要过度看空,维持安全库存,逢低补货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