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沿淮地区大豆行情仍在不停地上行,市场需求略有减缓,但各地收购量均明显下降。农户在价格日渐上涨的状态下,惜售情绪更加浓厚,种子经营商已经介入种源收购,能作种源的优质豆明显分流。
受其影响,商品豆质量将稍有下降,此现象的显露刺激部分收购商不惜“重金”争购,至上周末,安徽部分区域商品豆价格继续攀升,河南各地难以企稳,跟价日渐明显。
本周,部分已经冲高的收购商收购量稍微偏多,但向市场报价暂时没有优势,其他商户由于数量下降,收购价格将会跟随。至本周末,收购价依然会有波动,但从市场需求观察,出货量受铁路运输的“局限”明显下降,偏低的省份经连续汽运,短期基本可以维持。
市场经营商纷纷猜测,运输受限,产区内的存货量将高于常年,实质上今年并非如此。东北货源市场占有率较低,湖北、苏北劣质豆源较多;河南、安徽又大幅减产,一部分劣质货源很难流入市场。
同时,进口大豆到港量大幅下降,但价格持续坚挺,油企的压榨利润明显,需求大幅增加;控制流向仍在监督范围,各地市场转基因大豆被沿淮豆替代,需求范围明显扩大,受多重因素影响,市场选购空间狭窄。近期行情并没有特殊天气炒作,目前收购价已出现4700元/吨,但市场采购仍会在该区域范围内徘徊。
东北产区入市主体增加
上周,黑龙江大豆产区受美豆持续升水提振,收购市场变得活跃,西部质量偏差的区域,油企压榨利润明显提升,大豆收购价也渐渐提高;东部区域蛋白豆需求意向浓厚。
国储轮换豆对收购质量也稍作下调,收购价格却明显上调。优质商品豆虽运营压力突出,外销迟滞,但受外因作用,贸易商低落情绪明显改变,但连续大雪,加上豆农持豆待价 现象凸显,入库量均不同程度下降。
上周,黑龙江油豆价格继续攀升,部分厂家报价已提高到3700元/吨,仍低于进口豆港口分销价,由于近期油、粕价格持续上涨,部分企业3500~3600元/吨的入厂价将很难支持,低价位收购企业或及时跟进,虽高价位企业已出现3700元/吨,但预计入厂价仍将小幅上行。
蛋白企业收购价与产区行情不协调,既要求蛋白质量,价格却总落后“半拍”,入厂价均在4160~4200元/吨之间。由于汽车运费大幅增加,产区收购价明显上涨,本周入厂价若不跟进,收购量将大幅减少。但各企业库存总量均比去年同期低45%,受各种外因影响,预计各企业均会有上调价格的可能。
上周末,中储轮换普通商品豆收购价继续提高,中储粮敦化直属库不但上调了收购价且对质量标准略作下调。将三级以下的普通商品大豆收购价调整为3760元/吨,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商品大豆收购价提高到3800元/吨,对水分及蛋白含量均未作要求,对商品大豆的完整率从12月1日要求“大于等于90%”下调至“大于等于85%”。其他直属库是否下调有待观察。
商品豆市场占有率受运输抑制,流出量虽不明显,但贸易商收购情绪明显提振,收购价均上调60~80元/吨,在3840~3900元/吨之间,优质豆车板价最高已达4100元/吨。
苏北湖北劣豆价升量减
苏北、湖北产区今年除大幅减产外,质量更不尽人意,苏北霉籽混收现象与日俱增;湖北的“葡萄干”籽有增无减,各地价格表现坚挺,市场需求转向明显。随着豆农惜售情绪浓厚和收购量下降,各地赌市的商户也开始增多。
上周,苏北盐城、淮安、泰州、如皋等地,部分雨前豆受豆农惜售影响,收购量大幅降低,收购价让市场难以接受,收购商虽有忧虑,但依然“硬着头皮”互相挺价。优质大粒型“翠扇”、“伏豆”车板报价高达5400~5500元/吨,市场明显难以承受,而收购商在收购量下降的同时继续观望。雨后的杂豆霉豆混收加重,车板 价在4900元/吨左右,其价格与质量明显背离,市场采购量低于历年同期。徐州境内的睢宁收购商对质量更加放松,“泥花脸”、“紫皮豆”加上霉变籽,混收现象导致品相大幅下降。各地收购价在4500~4600元/吨之间,店面装车价4640~4660元/吨,市场采购明显减少,但由于收购量下降明显,收购商暂时不会有压力,短期内价格不会波动。而沛县及微山湖周边集散地雨前杂豆偏多,装车价4900元/吨仍有市场商户选择;“大乳白”车板价已高出5600元/吨,有供不应求之势。
湖北东部区域的黄梅、武穴等地,今年水灾减产严重,少量豆源质量太差,出浆率较低,收购价4700~4800元/吨。西部天门、沙洋、潜江、江陵等地收购量减少,质量却很难把控,收购价明显提升,“葡萄干”式籽粒比之前明显增加。上周这类货源店面装车报价在4700~4800元/吨之间,少量早熟豆源已被部分赌市商“掌控”,装车价高达5800元/吨左右,且不愿整车流出。
沿淮豆价格优势依然明显
受上述各产区价格和质量影响,加上东北豆入关量仍然较低,转基因大豆市场销售大幅减少,市场倾向性选择助推沿淮产区行情。近期天气没有太大变化,同时,铁路运输仍未好转,运营压力依然严峻,短期内价格小幅上涨是市场需求的拉动,若出现特殊气候,铁路运输在同期内缓解,涨幅将会更加明显。其主因在于沿淮地区同样大幅减产,商品豆源低于历年,供应的市场范围 扩大,种子经营商已开始入市,优质的豆源价格将会得到更好支撑。
上周末,安徽宿州境内的埇桥、灵璧、泗县、萧县等地收购价明显提升,均在4560~4600元/吨之间,集散地最高已冲到4640元/吨,店面装车价在4660~4700元/吨之间。各地收购量均与出货量平衡,由于收购价日渐上扬,豆农惜售情绪浓厚,本周收购量将继续减少,仍有个别商户在低库存状态下引领收购价。
淮北百善、铁佛、刘桥在上周初出货价均在4660~4700元/吨之间,至上周末已有不少收购商将收购价提到4700元/吨,导致涨价慢的收购量锐减,本周低价位商户将随价跟进。上述地区已有种子经营商介入,目前种子毛粮收购价4800元/吨,且很抢手,优质货源欲出现争购,导致价格难以企稳。
阜阳太和、亳州涡阳在上周也明显跟进,收购价为4480~4540元/吨,装车价多在4540~4580元/吨之间,受宿州、淮北价格影响,虽然上述地区今年籽粒偏小,但也不甘示弱,仍出现小幅上调。
河南漯河、许昌、周口等地上周均明显提升价格,涨幅多在80~100元/吨之间,许昌地区店面装车报价4560~4600元/吨,其他地区4500~4540元/吨。永城由于毗邻安徽淮北,受其价格折射,加上淮北境内的经纪人多涉足永城各乡镇,大批优质豆源高价流入淮北,当地收购质量下降明显,但其价格优势较强,货源流向广泛。
上周各集散地受需求拉动,价格涨幅较快,店面装车价已由月初的4280~4300元/吨涨到4460~4500元/吨。本周价格优势依然明显,受淮北及其他区域影响,继续小幅跟进。
综合分析,各产区豆农惜售情绪较重,加上外围利好明显,南方市场虽接连备货,但加工消化进度也明显增加,东北豆占有率偏低;苏北、湖北豆质量和价格明显背离,市场选择将集中在沿淮地区,短期内沿淮地区将承受南上北下的大范围供应压力,行情仍有上行空间,但不宜盲目追涨。建议各地收购商借近期进口豆到港减少之机,释放库存,给后市留下较好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