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作美豆面积大幅增加、南美大豆丰产、盘面弱势难改、压榨严重亏损、进口成本明显降低的情况下,港口分销大豆内强外弱局面难以长时间持续,价格下跌是必由之路。
截至3月12日,进口大豆港口分销报价:广东黄埔港3660元/吨,上海港3670元/吨,江苏南通港3670元/吨,山东日照港3670元/吨,天津港3660元/吨,辽宁大连港3660元/吨;平均价3665元/吨,比2月初的3711元/吨下跌46元/吨,跌幅1.23%;比3月份进口美国大豆到港均值3525元/吨高出140元/吨,幅度为3.9%;比上周五美豆期货5月合约收盘价1007.2美分/蒲式耳计算的到港理论成本3422元/吨高出243元/吨,幅度为7.1%。明显高出合理利润,现货明显强于外盘期货理论成本价格,内强外弱格局难以长时间持续下去,笔者认为,分销豆继续呈看跌走势。
港口分销豆压榨大幅亏损
据估算,2月船期、3月进口的美国大豆到港均值成本为3525元/吨,比2月份的3488元/吨上涨37元/吨,涨幅1%。按此到港均值成本,对应上周五大连期货,豆粕1705合约收盘价2860元/吨,豆油1705合约收盘价6414元/吨,计算压榨利润=(2860元/吨×出粕率79.5%+6414元/吨×出油率18%)-大豆均值3525元/吨(加工费和豆粕、豆油基差抵消)=亏损96.78元/吨。 按进口分销大豆平均价格3665元/吨,对应上周五大连期货,豆粕1705合约收盘价2860元/吨,豆油1705合约收盘价6414元/吨,计算压榨利润=(2860元/吨×出粕率79.5%+6414元/吨×出油率18%)-大豆均值3665元/吨(加工费和豆粕、豆油基差抵消)=亏损236.78元/吨。
停产势必减少分销豆需求
油厂采购自用的进口大豆,由于压榨利润在一定时间内是震荡格局,短时间小幅亏损不会选择停产或者限产,但是依靠分销大豆压榨的中小油厂,在压榨大幅亏损236.78元/吨的情况下,肯定减产、限产,乃至停产,势必减少分销大豆的需求量。 按上周五美豆期货5月合约收盘价1007.2美分/蒲式耳,计算理论进口大豆到港成本=〔(1007.2美分/蒲式耳+升贴水35美分/蒲式耳)×单位换算系数0.36744+海运费30.65美元/吨〕×关税1.03×增值税×1.13×汇率6.9+港杂费100元/吨=3421.55元/吨。港口分销价格高出到港理论成本243.44元/吨,也就是说,盘面后期进口大豆理论成本大幅低于目前的港口分销大豆价格。
2月进口创历史同期最高
海关总署3月8日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554万吨,略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580万吨,较1月份的766万吨减少27.7%,但较2016年同期的451万吨大幅增加22.8%,创2月历史同期最高水平。2017年1~2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31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进口量1017万吨大幅增加302万吨,增幅为29.7%。2016/2017年度前5个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524万吨,较上年度同期的3221万吨增加9.4%。
自2016年9月中旬开始,压榨利润持续回升至当年12月初,压榨利润由亏损300元/吨到最高盈利300元/吨,国内大豆压榨利润持续保持较好水平,其间油厂订货积极,近几个月大豆进口量持续处于高 位,后期大豆到港量仍然较大,预计3月份大豆到港量在630万吨左右,4月为800万吨左右,5月为820万吨,均高于往年同期水平,近期国内大豆供应充足。
后期进口大豆供应或充足
由于目前港口大豆分销价格明显高于进口大豆到港均值成本,也高于盘面理论进口大豆成本,且港口分销大豆压榨严重亏损,中小油厂势必减少压榨量,后期进口大豆供应充足。
技术上看,美豆期货5月合约双顶形态基本形成,上周五k线低点1003美分/蒲式耳,接近颈线位1001.2美分/蒲式耳,短时间在颈线位之上震荡,走势难以乐观,下破颈线位只是时间问题,一旦有效下破颈线位,弱势难改,目标位在900~930美分/蒲式耳。如果能实现预期,后期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