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市场炒作氛围减弱 大豆重启“降温”模式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03-09


3月份第一周,多家上市猪企龙头迎来机构密集调研,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行业发展趋势,猪价预期表现,以及相关公司的资本运作等。


业内认为,相关企业将加速产能去化,业绩最差时点已过,猪价三季度有望进入回升通道。


1上市猪企或加速产能去化


关注行业产能去化,静待周期拐点到来。2022年春节后,猪价加速下跌至12.5元/公斤附近,猪粮比价跌破5:1,同时饲料价格再次上调,生猪养殖行业陷入猪价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面挤压,2022年上半年注定是行业更为难熬的“寒冬”。


自2021年7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环比下降,截至目前产能调减的幅度已经达到5%-6%,预计2022年4、5月份市场上生猪供应将到达峰值,2022年下半年生猪供应发生显著变化。


Wind数据显示,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唐人神等3家猪企龙头在近1周内获机构调研家数分别为86家、54家、57家,被调研次数分别为3次、2次、1次。


实质上,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进一步推高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成本,今年以来,生猪育肥饲料价格已经至少提价3次。


“当下饲料涨价受大豆产量下降及国际政治影响,豆粕成本快速上涨。这次饲料涨价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豆粕采购成本激增,生猪存栏上升带来的需求同样也是推涨的重要力量。”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郭刚表示。

他认为,按照目前猪价走势和淘汰形势,难以判定周期具体拐点。但从去年能繁母猪开始减少推算,预期生猪周期拐点或许会出现在今年7月份,将加速相关公司产能去化。


俄乌冲突扰乱了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需环境,引发内外盘联动上涨,国内豆市炒作氛围浓厚,但政策调控很快跟进,受国家大量投放食用油和进口、国产大豆影响,市场很快进入理性调整状态。

俄乌冲突升级,触发国内各类农产品市场波动,主产区小麦购销出现浓厚的炒作氛围,之后玉米也跟随小幅上涨,豆油、豆粕现货交易随外盘联动走高。“蠢蠢欲动”的豆市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实施后,仅有部分进口转基因品种价格出现上涨,其他进口非转基因大豆则表现趋弱;国产豆南弱北强现象将在近期理性调整,加上终端需求清淡,将令豆市再度进入弱势通道。
政策调控升级 期现回归理性
俄乌冲突迅速打乱和改变了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环境,引发内外盘期货市场联动上涨,国内农产品炒作氛围浓厚,但政策调控很快跟进,过分追涨的麦市受挫;欲“跟风”的东北豆市,受国家大批投放食用油和进口、国产大豆影响,连盘期货很快回归理性,现货主体看涨信心受抑。
3月4日,国储投拍产于2018年的陈豆2.698万吨,其底价为6040元/吨,仅比3月1日上调40元/吨,结果全部流拍,说明需求端失去了看涨情绪。3月8日,国储继续投拍产于2018年和2019年的陈豆2.61万吨,其标的储存分布在哈尔滨、巴彦、阿城、敦化。3月9日将采用双向竞价的形式,投拍国产大豆4900吨。虽然总量不大,有向需求主体“投石问路”的意思,试探一下市场对价格的适应程度,以寻求之后合理的拍卖底价。
前两轮拍卖还未完成,3月11日的拍卖公告便接踵而至。该公告显示,3月11日上午9时,将对2.71万吨产于2018年、2019年的国产大豆进行竞拍,标的储存分布于阿城、哈尔滨、宝泉岭、尼尔基。暂且不论成交结果如何,仅从“一周三拍”来看就足以体现了国家“保供稳价”的力度加大,同时还有大批进口储备豆针对企业定向投放。
期货市场另一个现象让许多人感到费解,连盘本应从3月转换5月为主力合约,换月时7月却成为主力。实际上,5月合约交割期前的4月中旬,正值东北备耕和春种高峰,若盘面趋势受挫进而背离现货,必将影响大豆扩种计划的实施;若此时盘面拉高,豆农售粮正处于高峰期,则会出现惜售待价现象,不利于豆源流通,贸易商形成的库存风险上升。期货主力合约改为7月,为未来的东北豆市增加了有利空间。同时,6月份正值关内大部分地区夏大豆播种季节,也是盘面交割前新的价格表现期,价格上行更利于关内豆区扩种计划的实施。
国储大豆收新的价格保持6160~6200元/吨不动,而拍陈的底价维持在6020~6040元/吨之间,虽然陈豆已失去价格和质量优势,但充分体现了“稳”市的意图;国储大豆持续收购,给产区带来价格支撑,而紧锣密鼓的拍卖,是为了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抑制炒作行为过分抬高价格。
豆市南弱北强 需求弱势再现
受俄乌冲突影响,内外盘豆价一度联动上涨,激励了东北持豆主体的看涨信心,豆农惜售挺价现象普遍。国家调控措施推出后,豆一、豆二盘面炒作很快得到抑制并回归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备耕期逐渐临近,各类收购主体和豆农意欲松动价格,但难以出现明显跌幅。
东北产区豆价在追涨过程中,与关内产区的价差逐渐拉大,出现了南弱北强的情形,但南北产区流通均较迟滞,很显然,东北价格需要适当调整。至上周末,东北产区大豆装车报价正在理性回归。40%蛋白含量的 普通塔选商品豆主流装车价在6160~6240元/吨之间,41%~42%蛋白含量的优质商品豆或塔选分离的大粒型装车价在6260~6360元/吨之间。因石油价格涨幅较大,近期陆路运输费用上涨,豆价小幅下调的贸易利润被运输费用“吞没”,终端到货价格与之前基本持平。
随着春季特征的显现,关内鲁、豫、皖豆区受气温逐渐上升影响,前期为赌市而囤积的各类主体,一直不见行情好转,其豆质与现货差别较大,惧怕豆质劣变升级,市场报价出现乱象,产地价格两极分化现象日益显现。由于终端需求低迷,现收货源流通不畅,各地收购主体收购情绪低落,只要仓中有一两车货便放弃收购,待销售之后再收购的主体较多。上述地区2021年受收获期天气不利影响,总体蛋白含量低于往年,大多在41%~42%之间,仅部分品种或部分区域有少量超过43%蛋白含量的豆源,致使豆制品加工出浆率降低。
至上周末,河南许昌、漯河、周口等地和安徽阜南、太和、界首库存时间较长的豆源,装车报价明显较乱,同等质量的商品豆低的6300~6400元/吨,高的6500~6600元/吨,而筛选条件较好的现收货源装车价仍在6640~6680元/吨之间。亳州市涡阳、利辛和宿州市埇桥、灵壁、泗县等地主流装车价为6600~6640元/吨,淮北6700~6760元/吨的价格显然处于高位,流通明显迟滞。
江苏北部的徐州和山东各地除筛选条件优于河南、安徽外,豆源商品性如出一辙,装车报价陆续向下调整,主流报价在6600~6700元/吨之间。这种“卖不好卖,收不敢收”的现象令大多收购网点显得“冷清”。
江苏南部的南通、盐城、大丰、兴化、淮安等豆区,由于豆源质量稳定,流通虽然偏弱,但主流行情稳定。“大乳白”装车价7500~7600元/吨,“腐豆”“翠扇”类装车价7360~7460元/吨,“杂花豆”装车价7240~7300元/吨。
优质豆区的湖北筛选设备有待更新,好豆源难以达到好品质,导致流通缓慢。当前晚熟类“杂豆”装车报价小幅回调,主流价格在6760~6840元/吨之间,“早熟537”装车价7200~7500元/吨,“冀豆12”装车价7040~7120元/吨。
在南北产区大豆常年价差缩小的同时,关内流通依然较弱,价格正逐渐调整,进一步拉大与东北产区的价格“剪刀差”,意味着东北豆价格短期仍不占优势,尚需小幅调整。
终端选择广泛 豆源转化偏慢
虽然近期转基因美湾大豆价格上涨100~140元/吨,但相比国产大豆而言,流入终端市场仍有800~900元/吨的价格优势,替代量依然不见减少;进口加拿大豆源因其质量比上年略差,国内南北港口流通量明显偏低,价格均小幅下调。当前这类豆源与国产东北和鲁、豫、皖豆源的质量和品质相比,价格上不具备优势,未来港口到货量陆续增加,仓位压力与日俱增,许多订购商户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不出库,将面临违约,这将促使部分商户下调价格。
俄乌冲突并未使进口乌克兰大豆价格得到提振,虽然乌方港口外运停止,但已抵港和在海上运行的豆源订购价仍在下调之中,毛粮散装分销区由初期的6250~6300元/吨调整到当前的6130~6150元/吨,净粮装车报价多在6280~6320元/吨之间。由于国家投放进口储备豆增加,部分巴西、乌拉圭陈豆开始向食品市场溢出。
巴西大豆收获进入高峰,阿根廷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减产总量少于之前预期,因南美干旱炒作题材减弱,过分看涨的情绪逐渐修正,加上国内意欲减少进口压榨,增加豆粕在养殖上的替代源,放缓进口采购步伐,同样将抑制外盘向上波动。
国内食品加工需求不仅有充足的替代源,而且居民生活食材选择范围在扩充,肉蛋禽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各类常规类蔬菜陆续增量上市,价格低廉现象日益显现,抑制了豆制品消耗,豆源转化进入弱势状态。预计这种现象至4月初常规类蔬菜入市低谷时会稍有好转,但届时不利因素也会产生,需关注巴西新季大豆的入港量、分销价和质量状况。(原文刊登于2022年3月8日粮油市场报A03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