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雪灾之后的华北、黄淮及华东部分地区,露天蔬菜严重受冻,许多简易塑料大棚难以承受厚重的积雪而垮塌,加上运输突然中断,各地蔬菜价格迅速上涨,持续萧条的豆制品加工随之增量,但总体转化量仍低于常年同期。
东北不同的持豆主体目睹玉米日益下探的行情,期货豆一跌至4800点边缘萎靡不振,其他入市主体不断下调收购价格。同时,俄罗斯大豆的质量和价格优势凸显,惜售情绪松动使得卖压难以减缓,行情反弹的希望渺茫。北方豆市的“寒潮”不断南压,关内豆市持续“遇冷”,区域间为争夺市场相互压价,因东北豆的优势一直占据上风,使得关内豆源流通不见好转。销区库存经过近期的转化,预计元旦过后将出现一波快节奏补库,因距春节较近,补库周期仅半个月左右。建议南北产区收购主体在终端补库过程中,顺价降低库存,减少后市压力。随着国储收购库点完成收储任务而陆续停磅,其他入市企业收购价格迅速下调,期货豆一远近合约在失去政策市后,空头从5000点上方持续发力,经历一段时间的“生拉硬拽”,使主力合约徘徊于4800~4900点之间进入交割期。东北玉米行情“跌跌不休”,令持续待价的豆农在失去“参照物”之后惜售情绪松动。时令虽然进入严冬,但各地终端均有一定量的待转化粮源,消耗增量远不及预期;俄罗斯大豆质量和价格优势明显抑制东北豆的释放。一系列不利因素使得贸易商面对卖压,进一步谨慎增仓。国储收购库点已有90%停磅,但时不时又出现腾仓后的新增库容。2023年12月22日,牡丹江直属库计划收购4165.5吨,未曾开磅,门前排队车辆所载的豆源已经超过收购总量,而且需要10天才能卸完;嫩江直属库自12月26日起开始收购,但门前排队车辆将有一半超过收储计划需“劝返”。国储收购对整体行情的支撑逐渐减弱,而华粮、象屿虽然正常收购,但因价格不断下调而“门庭冷落”,交粮车辆稀少。2023年12月22日,讷河象屿农产公司收购价再次下调,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40%入库价4840元/吨,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39.5%且小于40%为4820元/吨,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38.5%且小于39.5%为4720元/吨,其他指标均较严格;本公告仅执行4天,自12月26日起,上述三类豆源价格全部再次下调20元/吨,与国储不测蛋白含量的5010~5040元/吨价差较大,交售车辆零星。黑龙江东部地区虽然运输条件不占优势,但2023年的豆质较好,总体价格优于中、西部豆源,外发量约占总产量的50%,当前贸易商持有量约占20%,基层豆农手中余量约占总产量的30%;中、西部地区豆源余量约占总产的60%以上。内蒙古、辽宁流出量约占总产的35%。按照往年的情形,自新豆上市至春节,东北产区若消耗55%~60%的豆源,后市压力则不明显。而事实相反,经过三年的疫情和连续两年的大豆增产,市场需求却大幅下降。预计春节前东北产区仅能释放生产总量的40%~43%,其压力后移的同时,俄罗斯大豆又增量入关挤占其市场份额,而且上半年政策性调节储备也有大量库存。目前每斤大豆的直补达1.20~1.30元,随着玉米价格的下行,种植大豆的收益已经“有账可算”。提升农产品加工产能并非提高原料成本,加工产能的提升还要与消费水平匹配,农产品的稳价保供仍是未来的主基调。因此,后期政策或将抑制大豆行情继续下滑。近日,东北中、西部产区许多租地户惜售现象明显松动,贸易商在流通不见好转的此时,开始下调毛粮收购价,蛋白含量40%~41%主流收购价4600~4700元/吨,蛋白含量41%~43%基层收购价4760~4860元/吨;蛋白含量40%~41%的塔选商品豆主流装车报价4900~5000元/吨,而黑龙江东部地区同类豆源主流价格则为4840~4880元/吨;蛋白含量42%~43%及以上的优等类豆源,以及塔选分离的大粒型且蛋白含量在39%~40%之间的商品豆装车价多在5200~5300元/吨之间,部分更高蛋白含量的单一品种5400~5500元/吨。随着东北地区中、西部大豆收购价格下调,小部分贸易商的报价开始松动。关内豆区经历极端天气后,大豆收购短暂中断,而冰冻雪灾也使得陆路运输同时受阻,利于大豆转化的是各地露天蔬菜和简易塑料大棚受灾严重,菜价很快大幅反弹。本周起,各地气温明显回暖,大豆收购市场将全面恢复,由于俄罗斯大豆与国产东北大豆相比,质量和价格优势较强,豆市“寒潮”不断向关内渗透,使得苏、鲁、豫、皖、鄂、湘等豆区流通增量缓慢,行情继续走弱。江苏豆区的南通、盐城、淮安等地“大乳白”“翠扇”“黑脐王”类商品豆装车价平稳,报价分别为6340~6400元/吨、6560~6600元/吨、6300~6360元/吨,而“杂花豆”主流价格在5360~5600元/吨之间;北部的徐州市以及连云港周边价格随之下调,5500~5600元/吨流通仍迟滞,部分优等级的精选商品豆报价5700~5800元/吨,有价无市。各区域收购主体多持理性心态,仓中有两三车豆源便及时控量。山东济宁地区的鱼台、金乡、微山、梁山等地筛选设备领先,带去石、色选类商品豆装车报价5680~5740元/吨,增压比重筛选商品豆装车价5600~5640元/吨;菏泽、德州等地增压比重商品豆主流装车价5600~5660元/吨,部分手工豆源装车报价5700~5760元/吨。各地收购量下降,但收购主体均很谨慎,没有因特殊气候而出现提价抢收的现象。安徽与江苏毗邻的宿州市灵璧、泗县以及蚌埠市五河“杂花豆”装车价5400~5500元/吨;阜阳太和豆农惜售情绪浓厚,收购商信心不足,往年豆源北上量较大,今年河北、北京等地的需求被东北豆大量替代,5400~5500元/吨的主流装车价有零星外发。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利辛等地区域间毛粮收购价相差较大,中、小户不见流通好转,仓里有点粮便停收,售粮集中于部分大户,毛粮收购价已下调至4800~5000元/吨,商品豆主流装车价5400~5500元/吨。淮北地区的豆源大多来自于外围,豆质和价格已失去优势,部分赌市户持有数千吨豆源,初期认为今年的价格较低,便从山东、江苏等地拉回大量散粮,经筛选后入仓成本高达5920元/吨,现在欲售5560元/吨却很少有买主。河南许昌、周口、漯河、驻马店等地因收获期降雨,质量差异较大,感观略差的二级豆装车报价4800~4900元/吨,与东北豆进入终端的价格差别不大,其卖相太差而被售卖过的客户所排斥。豆农手中还有少量优等级豆源待价,许多大户继续期待从外地拉回的豆源能够触底反弹。长江流域的皖南安庆以及鄂东的黄梅、武穴因降雨总体质量下降,外围集中上市前5200~5300元/吨的装车价曾一度被终端所接受,但产区收购主体过度挺价甚至抱着赌后市心理,未曾想现在5000~5100元/吨市场接受度也不见向好。湖北西部主产区的石首、公安、监利、江陵等地的“杂花豆”,有不少大户持粮较多,挺价难度较大,6100~6160元/吨的上等机收类商品豆有价无市,当前这类豆源报价已回调至6000~6040元/吨,少有主体接受。而天门、钟祥、沙洋等地的“杂花豆”主流装车报价5840~5940元/吨,流通仍不冷不热。受湖北“杂花豆”主流行情影响,湘北豆区的安乡、益阳、华容等地装车价也随之下调至5900~6000元/吨,流通迟滞。湖北豆区的“早熟537”装车价7000~7100元/吨,“冀豆12”主流价格6500~6600元/吨,受江苏同类豆源价格影响,流通量也较少。各地蔬菜价格大幅上涨陆续拉升豆制品需求,但企业和加工作坊均有较明显的库存待消耗,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商走货依然较弱,去库存周期拉长。据调查,高端豆制品价格高出猪肉和禽蛋过多,腐竹及油炸类豆泡需求太弱。据销区经营商反馈,各产区大豆价格不稳,一直不见旺季,货源刚入仓价格又降了,匆匆把货源赊账给加工商,过段时间再去催收货款,加工商则“硬性”少给钱。市场经营商看似不亏钱,但投资与利润不匹配,因此,均以循环补库的方式进行,不愿大量增仓。而大部分加工企业和作坊2023年的加工量虽然全面降低约35%,但收益却没有明显缩减,因前几年原材料大幅上涨,豆制品价格全面上调后一直未降,2023年原材料成本比上年同期节省600~1000元/吨。时值严冬,豆制品需求的正常旺季姗姗来迟,各地终端待转化豆源充足,近日经营商以循环补库为主。随着春节的临近,经历消耗后的销区市场,既要应对节前的转化高峰,又要适度留有一定豆源待节后“开张”销售。预计2024年1月10日前,将出现一波快节奏的补库过程,持续时间在15天左右。因持豆农户过节用钱,加之主劳力(有售粮的决定权)返乡增多,此阶段也是产区收购的“小高峰”。由于该过程时间短暂,估计收售行情不会有反弹。进口俄罗斯大豆的替代将减少同等数量东北大豆的释放,二者的质量和价格优势继续抑制关内大豆流通。建议产销区经营主体理性看待未来行情,节前各产区能够保持现行价格运行就很不错,囤积商户应乘机释放豆源,不宜继续赌市。(原文刊登于2023年12月28日粮油市场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