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以来市场围绕供应预期变化展开,价格波动较为剧烈。价格变动的背后是现实与预期的相互博弈,卓创资讯认为2-3月豆粕市场原料供应收紧的预期反复交易,价格进一步上涨还需实质性减产兑现。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近期豆粕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减弱。一是2月份以来,豆粕价格大幅上涨后,油厂大豆压榨利润转好,开机率快速回升,豆粕产量增加。二是市场传言各级储备大豆开始轮换,向市场密集投放大豆,可能会部分缓解3月份市场缺豆程度。三是部分企业反映,自2024年三季度至今,进口大豆滞港时间均在20天左右,考虑到南美大豆将于3月底开始集中到港,若届时海关检疫时间缩短,油厂大豆偏紧的时间可能进一步缩短。
成本端,上周美豆出口净销售49.96万吨符合预期,NOPA显示1月大豆压榨量为2.00383亿蒲,虽低于预期但仍创记录次高;同时受美元回落及机构对美豆新作种植面积存在下调预期支撑,美豆仍表现偏强。不过巴西大豆收获加速,尤其是马托格罗索州已收获66%超往年同期,巴西大豆出口压力仍存;叠加谷物高位回落,美豆震荡走低。
国内节后油厂将陆续开工,且当前油厂榨利良好,开机率持续增加至62.2%,有效缓解前期豆粕供应紧张。不过目前油厂一季度大豆到港仍预计偏少,且在二季度大豆大量到港前油厂或存在大规模停机检修,加剧国内豆粕供应紧缺。
数据对比显示,2025年豆粕现货价格波动较为明显,且与2024年走势明显分化。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月21日,国内豆粕现货价格高点为当日的3782.78元/吨,低点为上旬的2884.17元/吨,高低振幅达31.16%。进入2月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剧,市场围绕供应收紧预期展开,叠加主产区天气不利,导致市场对南美大豆产量有向下修正预期,此外,终端库存低位也是推动本轮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
市场关注焦点集中在未来市场供应量的变化,卓创资讯将通过三个维度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首先,从进口大豆水平来看,根据季节性特点,一季度处于进口大豆消费淡季,进口量处于全年最低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过去9年一季度进口大豆总量均值为1863万吨。根据卓创资讯对国内压榨企业船期预估了解,2025年一季度进口大豆量约为1800万吨,处于往年均值线以下的水平,其中2-3月市场预估到港量不足1000万吨,处于过去9年次低水平,预计对豆粕价格带来利多支撑。
其次,从工厂库存情况来看,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截至2月14日当周,国内重点油厂原料大豆周度库存为539.5万吨,高于去年及五年均值水平。豆粕库存为40.9万吨,低于去年及五年均值水平。从库存走势规律看,一季度原料大豆及豆粕库存均处于去库趋势,叠加进口大豆预期收紧,卓创资讯预计2025年一季度原料大豆及豆粕库存遵循季节性规律呈现去库态势,预计对豆粕价格带来利多支撑。
最后,从压榨量水平来看,根据卓创资讯对历史数据的梳理显示,2020-2024年一季度企业压榨量平均水平为1937.84万吨,1月平均压榨量为745.80万吨,2月平均压榨量为554.9万吨,3月平均压榨量为637.12万吨。其中2020年、2022年、2024年一季度压榨量均低于五年均值,豆粕价格走出上涨趋势。根据卓创资讯对国内重点油厂2-3月开停机计划整理,预计2月国内压榨量为600-650万吨,3月压榨量700-750万吨,一季度压榨量预估在2023万吨,较过去五年均值偏高。由于工厂开停机计划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压榨量数据对于豆粕价格影响偏中性。
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数据分析来看,一季度市场供应有收紧预期,从企业开停机计划来看,2月底至3月上旬、3月中下旬有两波较为集中的停机。月内现货价格上涨已逐步兑现供应收紧预期,卓创资讯认为,短期现货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态势,3月价格若呈现进一步上涨还需实质性减产兑现。风险因素:警惕市场情绪释放后以及供应恢复价格出现快速回落。
来源:卓创资讯、同花顺期货通、中国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