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三鹿集团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查之一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新华网石家庄10月30日电(记者陈玉王炳美)“可别小看商标上奔跑着的这三只小鹿,它们身后拉动着一条奶业的产业化链条呢。”河北省经贸委研究食品行业的一位同志形象地说。
近几年来,河北省奶业发展“牛气”十足,到2001年末,全省良种及改良乳牛存栏75.74万头,居全国第四位;去年奶类总产量达119万吨,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11.6%,列黑龙江省之后排在全国第二位;乳制品产量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二位。
河北为什么能快速跃入奶业大省行列?为什么能在全省初步形成一条从饲料饲草种植、奶牛养殖到乳品加工一体化的奶业产业化龙形经济格局?这其中,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充当了一个拉动力最为强劲的“龙头”。记者对三鹿集团带动奶业产业化的情况作了调查。
“奶牛下乡”闯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在全国同行业中,三鹿是最早尝试把奶源基地放到农村、农民中去,探索公司加农户的奶业产业化之路的乳品加工企业。它的前身是1956年45名农民用100多只奶羊、32头奶牛入股组织起来的一个合作社。1986年,为了解决奶源不足的问题,他们放弃同行业中自己养牛、自供奶源的模式,采取了奶牛租赁、以奶还牛款和优惠价出售以及供给平价饲料,给予补贴等形式,率先实行“奶牛下乡,鲜奶进城”城乡联合发展奶业的办法,与奶牛场、奶牛专业户组建了石家庄冀中乳业联合总公司,这是一个公司加农户型的城乡联合体。
经过3年摸索,出于提高奶源规范化管理水平、生产优质原奶的的需要,三鹿将原有的收奶站改造成了集饲养、防疫、育种、收奶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这种服务站起着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纽带作用,基地开始成型,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
发展到90年代中期,三鹿投巨资购置全部机械设备,扶持一些初具养殖规模的地方创办了“集约化奶牛饲养小区”,实行奶牛分户饲养,集中统一管理,带领养牛户特别是养牛大户突破了庭院经济的局限。管理和服务上了水平,真正具有较大规模的奶源基地发展起来。
十几年中,三鹿先后投资1亿多元,用于与农民联合建设奶源基地。截至现在,他们的奶源基地已辐射到河北、内蒙、 甘肃等省区8个市、55个县、1600多个村,建成奶牛饲养小区和奶站220个,奶牛存栏11.6万头,日均收奶量1000多吨,带动3万多农户靠养奶牛增加了收入。
一个山村里的养牛合作组织
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北省井陉县南秀林村奶牛养殖小区,是三鹿的一个中等规模的奶源基地,去年3月建成投产。
养殖小区负责人、村委会成员高建军告诉记者,合作的办法是这样的:去年,村委会与三鹿集团协商,三鹿无偿提供机械化挤奶设备、检验设备、存储设备和运输设备,提供技术指导,农户需交一定的设备押金(待交够一定数额的鲜奶后再退还);村集体拿出20万元修建了挤奶厅,为农户无偿提供牛舍、接通水电等,建起了养殖小区。之后,三鹿与养殖小区签订了产销合同,由小区负责平时的防疫、育种等管理,组织每日的收奶和第一次检验,然后集中把鲜奶交售到公司,再把奶款分发到奶农手中。三鹿再按所交鲜奶不同等级返还每公斤0.16元到0.20元不等的管理费给小区,用作小区日常的工作费用。
这种养殖小区实际上是奶农自愿加入的基层生产合作组织,好处是把分散饲养的奶农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便于建立实行一整套规范的服务管理体系,提高了生产、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程度。三鹿通过小区(即基地)对养牛户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分户饲养、集中挤奶的“四统一分一集中”的办法,奶源基地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养奶牛致富的行列中来。
据了解,三鹿集团的养殖小区中,有个人投资、农户联合投资、村集体投资等多种出资与企业联合形式,最大的养殖小区目前约有1000多头牛存栏。
在南秀林养牛小区的机械化挤奶厅,记者看到这里共配备有16套机械化挤奶设备和一个容量为1吨半的冷却贮藏罐,挤奶厅的墙上贴着操作规程,约1000平米的挤奶厅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即使是盛夏的下午,走进去也没有闻到什么异味。小区现有4名挤奶员,两个技术员,一个管奶牛育种,一个负责防病治病,他们的报酬从奶农按挤奶数量交纳的费用中支付。
杜舍英一家养了15头奶牛,虽然比起村里几个30头牛以上的大户来不算最多,但她家牛舍的硬件条件却称得上村里拔尖。3亩地的大场院,半亩用来堆草料,其余宽宽敞敞地让牛活动。她说,去年最多一个月卖了4500多公斤奶,收入7000多元,一年下来,供了两个小孩在外地读书。今年新增加奶牛4头,还雇了一个人帮工,一个月管吃管喝给他500块钱。“我这是按50头牛修的场地,效益还在后头。”她对记者说。
记者进院时,郝田贵正和老伴在屋前喝茶。这是一个养牛小户,只在庭院里隔开一片场地,搭了遮阳网,几根白色的水管正在给牛喷雾降温,四头黑白花奶牛瞪眼看着来客。高建军介绍说,像这样的户养一头牛一年可以收入三四千块钱,自家的劳动力就够了,牛粪还可以种果园、大棚菜什么的。
这个村地处太行山区,人均只有半亩可耕地,过去不少人靠出去务工补贴家用,去年起陆续有25户养起了奶牛,就着地势,有的牛舍就建在屋后高高的山坡上。看到养牛户收入不错,今年又增加了8户,奶牛存栏数达到281头。30里外的上安镇白玉庄人听说了,专门来参观。井陉矿区冯家沟村开着两辆大卡车带着全村老老少少也来南秀林小区取经。如今,白玉庄的养牛小区已经开始向三鹿公司交奶了。
龙身串起三个效益
三鹿集团通过建基地、带农户,使养牛农户不同程度增加了收入。以2001年为例,企业全年共将奶款3.8亿元发放到奶农手中,从事养牛的3万多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3800元以上。同时,奶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种植业、饲料业、畜牧兽医业、包装装潢、运输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初步估算,由此创造的新的就业机会,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0万人左右。农民编了顺口溜高兴地说:“奶业产业化,富了你我他。”
稳固的优质奶源基地的扩大,也促进企业实现快速发展。自1999年以来,三鹿集团的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产品形成了8大系列136个品种,其中配方奶粉连续九年产销量全国第一,起步较晚的液态奶发展迅速,去年进入了全国前四名,今年上半年产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0%以上。
生态效益也很可观,三鹿集团带动的奶牛业每年可消化58万亩玉米秸秆制成的青贮饲料,秸秆过腹还田,不仅避免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而且可以肥田,丰宁、沽源等地的奶农还用牛粪建起了沼气池,用来照明做饭。
河北省经贸委食品处处长崔书秀分析说,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每年有大约1050万吨的粮食可供转移增值,有2491万吨左右的作物秸秆可以利用,因此,奶业是河北省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由三鹿等龙头乳品加工企业带动的奶业产业化的形成和继续发展,既节约了短缺的水资源,又能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优化,加快农民增收,振兴县域经济,目前,奶业在省内许多地方已经成为拉动地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火车头”。(完)
近几年来,河北省奶业发展“牛气”十足,到2001年末,全省良种及改良乳牛存栏75.74万头,居全国第四位;去年奶类总产量达119万吨,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11.6%,列黑龙江省之后排在全国第二位;乳制品产量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二位。
河北为什么能快速跃入奶业大省行列?为什么能在全省初步形成一条从饲料饲草种植、奶牛养殖到乳品加工一体化的奶业产业化龙形经济格局?这其中,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充当了一个拉动力最为强劲的“龙头”。记者对三鹿集团带动奶业产业化的情况作了调查。
“奶牛下乡”闯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在全国同行业中,三鹿是最早尝试把奶源基地放到农村、农民中去,探索公司加农户的奶业产业化之路的乳品加工企业。它的前身是1956年45名农民用100多只奶羊、32头奶牛入股组织起来的一个合作社。1986年,为了解决奶源不足的问题,他们放弃同行业中自己养牛、自供奶源的模式,采取了奶牛租赁、以奶还牛款和优惠价出售以及供给平价饲料,给予补贴等形式,率先实行“奶牛下乡,鲜奶进城”城乡联合发展奶业的办法,与奶牛场、奶牛专业户组建了石家庄冀中乳业联合总公司,这是一个公司加农户型的城乡联合体。
经过3年摸索,出于提高奶源规范化管理水平、生产优质原奶的的需要,三鹿将原有的收奶站改造成了集饲养、防疫、育种、收奶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这种服务站起着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纽带作用,基地开始成型,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
发展到90年代中期,三鹿投巨资购置全部机械设备,扶持一些初具养殖规模的地方创办了“集约化奶牛饲养小区”,实行奶牛分户饲养,集中统一管理,带领养牛户特别是养牛大户突破了庭院经济的局限。管理和服务上了水平,真正具有较大规模的奶源基地发展起来。
十几年中,三鹿先后投资1亿多元,用于与农民联合建设奶源基地。截至现在,他们的奶源基地已辐射到河北、内蒙、 甘肃等省区8个市、55个县、1600多个村,建成奶牛饲养小区和奶站220个,奶牛存栏11.6万头,日均收奶量1000多吨,带动3万多农户靠养奶牛增加了收入。
一个山村里的养牛合作组织
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北省井陉县南秀林村奶牛养殖小区,是三鹿的一个中等规模的奶源基地,去年3月建成投产。
养殖小区负责人、村委会成员高建军告诉记者,合作的办法是这样的:去年,村委会与三鹿集团协商,三鹿无偿提供机械化挤奶设备、检验设备、存储设备和运输设备,提供技术指导,农户需交一定的设备押金(待交够一定数额的鲜奶后再退还);村集体拿出20万元修建了挤奶厅,为农户无偿提供牛舍、接通水电等,建起了养殖小区。之后,三鹿与养殖小区签订了产销合同,由小区负责平时的防疫、育种等管理,组织每日的收奶和第一次检验,然后集中把鲜奶交售到公司,再把奶款分发到奶农手中。三鹿再按所交鲜奶不同等级返还每公斤0.16元到0.20元不等的管理费给小区,用作小区日常的工作费用。
这种养殖小区实际上是奶农自愿加入的基层生产合作组织,好处是把分散饲养的奶农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便于建立实行一整套规范的服务管理体系,提高了生产、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程度。三鹿通过小区(即基地)对养牛户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分户饲养、集中挤奶的“四统一分一集中”的办法,奶源基地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养奶牛致富的行列中来。
据了解,三鹿集团的养殖小区中,有个人投资、农户联合投资、村集体投资等多种出资与企业联合形式,最大的养殖小区目前约有1000多头牛存栏。
在南秀林养牛小区的机械化挤奶厅,记者看到这里共配备有16套机械化挤奶设备和一个容量为1吨半的冷却贮藏罐,挤奶厅的墙上贴着操作规程,约1000平米的挤奶厅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即使是盛夏的下午,走进去也没有闻到什么异味。小区现有4名挤奶员,两个技术员,一个管奶牛育种,一个负责防病治病,他们的报酬从奶农按挤奶数量交纳的费用中支付。
杜舍英一家养了15头奶牛,虽然比起村里几个30头牛以上的大户来不算最多,但她家牛舍的硬件条件却称得上村里拔尖。3亩地的大场院,半亩用来堆草料,其余宽宽敞敞地让牛活动。她说,去年最多一个月卖了4500多公斤奶,收入7000多元,一年下来,供了两个小孩在外地读书。今年新增加奶牛4头,还雇了一个人帮工,一个月管吃管喝给他500块钱。“我这是按50头牛修的场地,效益还在后头。”她对记者说。
记者进院时,郝田贵正和老伴在屋前喝茶。这是一个养牛小户,只在庭院里隔开一片场地,搭了遮阳网,几根白色的水管正在给牛喷雾降温,四头黑白花奶牛瞪眼看着来客。高建军介绍说,像这样的户养一头牛一年可以收入三四千块钱,自家的劳动力就够了,牛粪还可以种果园、大棚菜什么的。
这个村地处太行山区,人均只有半亩可耕地,过去不少人靠出去务工补贴家用,去年起陆续有25户养起了奶牛,就着地势,有的牛舍就建在屋后高高的山坡上。看到养牛户收入不错,今年又增加了8户,奶牛存栏数达到281头。30里外的上安镇白玉庄人听说了,专门来参观。井陉矿区冯家沟村开着两辆大卡车带着全村老老少少也来南秀林小区取经。如今,白玉庄的养牛小区已经开始向三鹿公司交奶了。
龙身串起三个效益
三鹿集团通过建基地、带农户,使养牛农户不同程度增加了收入。以2001年为例,企业全年共将奶款3.8亿元发放到奶农手中,从事养牛的3万多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3800元以上。同时,奶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种植业、饲料业、畜牧兽医业、包装装潢、运输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初步估算,由此创造的新的就业机会,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0万人左右。农民编了顺口溜高兴地说:“奶业产业化,富了你我他。”
稳固的优质奶源基地的扩大,也促进企业实现快速发展。自1999年以来,三鹿集团的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产品形成了8大系列136个品种,其中配方奶粉连续九年产销量全国第一,起步较晚的液态奶发展迅速,去年进入了全国前四名,今年上半年产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0%以上。
生态效益也很可观,三鹿集团带动的奶牛业每年可消化58万亩玉米秸秆制成的青贮饲料,秸秆过腹还田,不仅避免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而且可以肥田,丰宁、沽源等地的奶农还用牛粪建起了沼气池,用来照明做饭。
河北省经贸委食品处处长崔书秀分析说,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每年有大约1050万吨的粮食可供转移增值,有2491万吨左右的作物秸秆可以利用,因此,奶业是河北省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由三鹿等龙头乳品加工企业带动的奶业产业化的形成和继续发展,既节约了短缺的水资源,又能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优化,加快农民增收,振兴县域经济,目前,奶业在省内许多地方已经成为拉动地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火车头”。(完)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疫情打不倒日本 日本畜禽流通体制介绍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