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立工业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在上海新立工业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个玻璃柜里,整齐排列着一行小小的试剂瓶。别小看这排小瓶,每个小瓶里都装着一项科研成果:聚合级L-乳酸、苏氨酸、赖氨酸、衣康酸……而每个小瓶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产业“金矿”。而新立就是要把小瓶子后面的“金矿”,变成黄金。

  三年前,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的一群科研人员,自砸“铁饭碗”,在原研究所一些领导的带领下,勇敢“下海”,集资百万,组建起上海新立工业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里,唯一一家由国有研究所党总支书记领办的民营企业。

  离开“铁饭碗”,每一分钱的投入,都等待着收益。紧迫感激发出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研究所里十年才能研制出的技术,在公司里两年就完成了!”公司成立没几个月,就向黑龙江肇东市一家玉米制品公司转化了年产7000吨L-赖氨酸生产菌株及糖化、发酵技术,获得了第一笔技术转让费。不久,又向甘肃荣华集团转让了2万吨饲料级赖氨酸和1万吨L-乳酸两项技术,每年实现产值超亿元。如今,新立公司的技术已在全国近十个省份“遍地开花”,签订合同2000多万元,成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龙头”。

  通常,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占其利润的5-10%,可新立公司把几乎所有的盈利都投入到了研发中。短短三年中,新立公司获得了7项发明专利,逐步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可降解塑料”的竞标中,他们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同场竞技,并成功赢得了“聚合级L-乳酸产业化研究”的课题。2吨玉米,可以生产出1吨L-乳酸,价格可以上翻十几倍。更重要的是,聚合级L-乳酸可以制成完全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解决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L-乳酸的生产技术。最近,新立公司顺利完成了该项目的中试,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国际标准,而且生产成本降低一半,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清洁化。消息不胫而走,寻求合作者纷至沓来。

  寻求技术可持续发展,使新立公司的路越走越宽。虽然L-乳酸技术求者如云,但新立坚持技术合作、转让,决不买断。这绝不是小气,因为一旦被生产企业买断,技术发展往往受到限制,而技术在自己手中,可以不断完善、提升。三年来,新立的L-乳酸产业化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生产成本从每吨13000元,下降到不足8000元。为获得更新的技术,不少合作企业纷纷与新立建立起联合研发实验室,如今的新立已悄然成为国内许多生物发酵企业的“大脑”。

  靠技术起家。短短三年,新立的资产已从100万发展到超过2000万。离开“铁饭碗”的日子,更有意义。?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疫情打不倒日本 日本畜禽流通体制介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