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奶源模式急变身,从分散饲养谋求转向现代牧场园区集约养殖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中国奶源地理

  天然的草原意味着优质奶源,伊利掌控着全国最大的草原奶源基地——内蒙呼和浩特市、呼仑贝尔大草原以及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在这些基地伊利拥有30万头签约奶牛。

  但是,优质的奶源也需要优质的奶牛养殖模式。记者日前从伊利集团获悉,伊利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正在进行一场大的变革。以往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饲养奶牛、集中挤奶的模式,将变身为“现代化奶站+个体牧场+养殖小区+牧场园区”的奶源基地建设新模式。

  从小牛群转向大园区

  几年前伊利集团开创了“公司+农户”的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伊利在奶源基地累计投入5亿多元,建成标准奶站390个,扶持个体奶站600多个,扶持大户100多个,建成奶牛小区15个。该模式一度成为众多乳企的效仿典范。

  近两年这一模式逐渐受到质疑。在去年的有抗奶风波中,矛盾的焦点直指“公司+农户”的奶源模式——由于其分散养殖,管理难度较大,出现问题的几率也随之增高。日前,在内蒙伊利集团总部,伊利实业集团股份公司原奶事业部总经理郭顺喜也对记者承认“公司+农户”的模式需要不断优化。

  郭表示,从伊利集团公司原料生产的角度出发,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奶牛饲养的习惯,逐步提高奶牛养殖规模和品质,每个奶户的饲养数量应该从几头增加到50头、100头甚至更多,带动周边地区多年来形成的分散饲养模式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伊利集团决定发展“现代化奶站+个体牧场+养殖小区+牧场园区”的奶源基地建设新模式,建立稳固的高质高产奶源基地。

  首个牧场园区8月底运营

  伊利的奶源新模式发展计划已经付诸行动。郭顺喜称,按照伊利原奶事业部的计划,今年伊利将在呼市、包头、京津唐、山西、河北等地扶持大奶户190个,新建养殖小区53个,牧场园区7个。

  据称,首个牧场园区前期示范工程已经于今年4月1日在呼和浩特地区开工,目前已建设完毕,8月底之前将投入运营。据了解,该牧场园区占地540万亩,可容纳60户个体牧场主,每户占地6亩,配有全国最大的挤奶大厅。牧场将实行封闭式管理,计划每户成年母牛头数起步为50头,最多发展到100头,分两年实施。园区内第一年总头数为3000头,第二年将发展到5500到6000头。从收奶量计算,预计第一年内园区日收奶量为36吨,年收奶量为1.3万吨。 

  多种配套为新模式护航

  新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平台,发展优质的奶源还需各种配套服务保驾护航。伊利原奶事业部一位负责奶源管理的处长称,伊利采取了多种方式帮助基地提高奶牛养殖水平,以后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该处长称,伊利从1995年就着手奶牛的品种改良工作,采取集团公司补贴的方式提供优质种牛冻精。到2000年底,伊利集团以补贴的形式发放北京奶牛中心优质种牛冻精8万多份。 

  其次,为确保奶源基地牛群持续健康发展,伊利投入500多万元用于防疫工作补贴和疫病防治,分春秋两季对所有牛群进行免疫,对所有收奶场所进行环境灭菌。 

  为解决饲料配套的问题,伊利集团收购了呼和浩特地区最大的白塔饲料厂,成立了伊利饲料公司,按不同地区、不同生产阶段和不同生产水平奶牛的营养需求来生产饲料。

  伊利还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奶牛管理经验和方法,对所有奶牛进行编号定床,建立了完整的奶牛档案,运用微机进行管理。在奶源基地的奶站网点还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对农牧民饲养奶牛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并引导奶农科学养牛。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疫情打不倒日本 日本畜禽流通体制介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