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昂起中国乳业的龙头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十年前,塞外青城一个响亮的股份制企业———内蒙古伊利集团诞生了。

  十年前,尽管它还是个年利税仅有500万元的小厂,但伊利人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把伊利这一民族品牌做强做大,也一定能够做强做大。

  十年前,风华正茂的郑俊怀总经理在他主持的伊利管理层会议上畅言:彻底的股份制改造,意味着政府将所有的权利都给了我们,有权利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风险,有权利就要拼搏;商场如战场,大家要精诚团结,共谋发展,奋力拼搏,用伊利人的智慧与汗水造就一个崭新的伊利。

  脚踏实地 艰苦创业

  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

  这是脚踏实地、励精图治、龙腾虎跃的十年。

  这是风霜雨雪、泪水血汗、喜悦辛酸交织的十年。

  这是伊利人感慨最多、感触最深、收获最大的十年。

  伊利人用他们全部的真诚、智慧和汗水书写的这些数字是令人惊奇和振奋的———

  2002年末,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1亿元,利润总额突破2.13亿元,分别是1992年的130.62%、106.5%。到2003年上半年,公司资产总额已达到了40.17亿元,累计上缴税金13.9亿多元,是内蒙古食品企业第一纳税大户。在同行业中,冰淇淋雪糕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一;奶粉奶茶粉产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三名。

  在第四届“中证·亚商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排名中,伊利的业绩一路飙升至第五位。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伊利综合经济指标每年以100%的增长速度迅速发展。他们在内蒙古、北京、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等地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目前,伊利的产品已辐射全国500多个城市,公司主要产品全部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三大系列300多个伊利食品品种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以及清真食品标志认证,伊利商标成为全国驰名商标。资源、人才、体制、技术、资金、市场、诚信、品牌等多种优势共同构筑了伊利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了强大的企业发展实力。

  从中央首长到小巷市民,在品尝乳香飘飘的伊利产品时,无不惊叹伊利的发展速度,于是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的8位领导先后走进呼和浩特市伊利总部,与郑俊怀和他的同事们探究其中的发展动因。一些省、市、自治区的领导,还有许多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也来到伊利,以赞赏、敬慕的眼神观察伊利,研讨、总结伊利发展的奥秘和规律。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伊利的每一步辉煌都是伊利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都是伊利不断创新、勇于超越自我的结果,是顺应市场规律、坚持发挥自身优势的结果,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

  百姓受益 企业赢利

  伊利人十年锤炼,将伊利企业造就为草原上舞起的一条长长的“龙”,龙头看着市场舞,龙身带着牧民摆,从内蒙古草原到黑龙江草地,许许多多农牧民跟着它舞起来、富起来了。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告诉记者,伊利集团的发展,既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利益,也推进了周边地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呼市市长柳秀介绍说,全市1993年奶牛数量不到两万头,2002年奶牛总数达22万头,鲜奶产量近70万吨,全市人均拥有牛奶190公斤,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伊利功不可没。据有关部门测算,伊利每生产1吨奶,财政、企业及农民均可从中获取税收或利润750元以上;呼市近3万奶牛养殖户年收入超过7000元,每养一头奶牛年纯收入最少可达5000元,多者可达8000元以上。百姓不会忘记伊利、政府不会忘记伊利。

  伊利首创了“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奶源基地建设新模式,大投入、大运作形成农业产业化布局的“公司+农户”的双赢模式被业界在全国推广。先进的体制和科学的运作方式、丰厚的回报,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养殖奶牛的积极性。十年来,仅呼市地区的奶牛总数就增加了10倍。十年间,伊利共为农牧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出售鲜奶的收入30多亿元,使十多万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十年间,伊利还在这个产业链上间接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安置了大批下岗工人和闲散劳力。在内蒙古,一条遍布全区12个盟市、东西绵延2000多公里的奶牛产业带正在形成;在全国,伊利的基地布局从东北、华北到西北,在中国北方已形成了茁壮成长的产业链。

  龙头的带动,奶牛业的兴旺,正在改变着农牧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在呼和浩特赛罕区组织的奶牛产奶大赛上,记者听到了农牧民的心声:家养一头牛,吃穿不用愁;家养三头牛,盖起小洋楼;家养五头牛,富得直流油。近年来,伊利集团为农民在银行担保贷款,购养奶牛,建立舍饲以及现代化挤奶站投入近9亿元。靠养奶牛发了财的农民说,奶牛是“农民的存款折,伊利是农民的大银行”;奶牛是“农民的摇钱树、草料的加工机、肥料的制造器”。仅呼和浩特市近郊,一年至少可采集牛粪10万吨,使菜农们有了大量的有机肥料来种植绿色蔬菜。内蒙古十大杰出青年、伊利集团公司总裁潘刚先生充满信心地说:“这就是伊利实施的让老百姓受益、企业赢利的‘双赢战略’成功体现。”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伊利十年的历程,伊利十年的资本和经验的积累证明,企业必须不断塑造奋发进取的创业精神,始终保持创新图强的发展动力。党的十六大之后,作为十六大代表,伊利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郑俊怀,带领广大职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集中大家的智慧,提出了企业奋发创新的思路。他认为,面对中国加入WTO,面对21世纪市场竞争,伊利必须一如既往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两大战略:人才战略与品牌战略。伊利集团的人才理念是:人才是根本,制度为保障,团队是基础,建立平等信任的企业文化。伊利始终伴随着实践来识别人、培养人、提高人,始终靠制度来管理人、激励人、使用人,“制度大于总经理”。在宽松的环境和灵活的机制中,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

  伊利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真诚地迎接加盟伊利集团的每一位仁人志士。近年来,伊利麾下有硕士、博士等各类高级人才300多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00多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给自己“充电”的伊利人,形成了一股旺盛的人气。它所产生的凝聚力,带来的是更大的创造力。伊利的品牌战略是建立在人才战略基础上的。掌舵伊利的郑俊怀先生深刻地认识到,提升品牌,必须增加品牌附加值,提高品牌的科技含量,提高技术装备水准,同时加大新产品研发,构建战略联盟,从而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实现“做中国乳业第一品牌”的目标。

  有诗人把内蒙古大草原上出现的伊利集团、鄂尔多斯集团喻为两头威武的雄狮。但伊利人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公司党委副书记杨贵说,雄狮也要努力奔跑,在物竞天择的大市场中,谁都不能放慢脚步,谁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伊利万余名员工,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竞技状态,始终为自己确立着更高、更新的奋发目标,这就是:伊利人敢为天下先,立志创新高,否定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他们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了伊利集团发展的新目标:在未来两到三年创造中国乳业第一品牌,营业额达到100亿元;到2007年营业额达到150亿元;2012年营业额要达到300亿元,进入世界乳业20强,成为实力最强、发展最快、贡献最大的中国乳品企业。

  有这样的奋斗目标,有这样的企业精神,伊利人创造的伊利品牌,必将成为消费者心目中永远信任的品牌,必将成为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和深远的影响力的品牌。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疫情打不倒日本 日本畜禽流通体制介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