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融资10亿 大摩力捧蒙牛市值飙升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蒙牛乳业赴港上市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在经历了武汉事件等系列风波的干扰后,其上市时间已不是原定的4月,而是往后推迟到5月或6月。据推测,此次蒙牛上市融资规模约在10亿港币左右,其市值也将由原来的7亿元人民币飙升到40亿港币左右。作为蒙牛重要的战略投资者之一,摩根斯坦利也将因这次公开的财技表演而获益匪浅。

  5月底上市

  “蒙牛4月份上市是不可能的。”19日,一位比较接近消息来源的人士向记者表示,“蒙牛赴港上市的时间推迟到5月底至6月中旬。”

  此前,外界了解到的消息是,蒙牛乳业上市的时间为4月中旬,并且为蒙牛安排上市的巴黎百富勤已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申请,并表示如果进展顺利,蒙牛乳业可望集资到15-16亿港元。

  “上市融资规模约10亿港币左右,初选上市地点在香港,”上述人士透露,“至于蒙牛的盘子有多大,定价和市盈率是多少,现在还没有进行到那一步。但可以肯定的是,此前传说的4月中旬上市是不可能的了。”

  按行规,这些问题一般都是上市前几天才能定下来。

  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主承销商百富勤及摩根斯坦利的相关负责人对此则严守秘密。

  4月12日,记者借蒙牛来京宣传国家队“训练专用牛奶”之际,询问蒙牛高层有关赴港上市事宜,他们显得有些神秘:“这个,我们不能说。”

  早在2002年,就有传言说蒙牛将赴港上市。此外,2002年底,蒙牛曾以私募形式,一次引来三个国际基金——摩根斯坦利旗下的直接投资基金、由中金直接投资部分拆出来的鼎晖投资、英国联邦投资与商联保险合资的商联投资,总共筹得逾2.16亿元的资金,三者合占蒙牛32%左右的股权。2003年9月,这三家机构再次向蒙牛投资3500万美元。

  据了解,早于三家海外财团注资之前,蒙牛就已在毛里求斯注册了中国乳业(毛里求斯)有限公司,准备以此为壳在香港上市。

  既然海外上市主意已定,100%自然人持股的股本形式使蒙牛必须寻找战略投资伙伴。而事实上,蒙牛的自然人持股结构,更方便国外投资银行的操作,可以避免很多政策性的障碍。

  摩根等三家投资商的良好海外背景为蒙牛开拓了一条海外上市的捷径,在香港、新加坡或在华尔街上市,蒙牛的背后有摩根斯坦利、英联、鼎晖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会让蒙牛获得海外资本市场承认的机会。

  据了解,国际财团投入的2.16亿元资金将用作蒙牛海外上市的资本金。蒙牛总裁牛根生表示,蒙牛今后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运作,收购兼并一些大的地方品牌乳品企业,收购后蒙牛会继续使用这些品牌,然后再慢慢统一到蒙牛的品牌上来。

  只是在此事当中,摩根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作为一名股东,它为何能负责蒙牛乳业上市的方案及部分承销业务呢?看来,摩根扮演的不是蒙牛上市的“群众演员”,而是主角。

  从风险投资角度来考虑,摩根等入主蒙牛时,当时估值约为7亿元人民币,如果此次赴港成功集资逾10亿港元,以一般新股占两成五发行股本来说,其上市市值将达40亿港元,捆绑在蒙牛身上的摩根也因一笔业务在中国获益匪浅。

  人们惊叹来自摩根的这种先知先觉。

  摩根的演技

  牵手故事源于2002年12月19日双方的签字仪式,而这种牵手于2001年就开始,前后经过近二十轮的谈判。三家机构采用的是独立投资、合作发展的投资方式,当时预计投资回报率每年最低为15%到20%。

  合作各方希望的是多赢。全球数一数二的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大摩),除了作为联通、亚信、新浪等众多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主承销商外,它在中国的表演显得与众不同。作为首批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摩根已悄悄闪身于国内A股市场,共持股149.9万股,成为2004年一季度安泰科技(000969)流通股第五大股东。

   除蒙牛之外,近两年,摩根开始逐渐介入中国的产权投资,曾以3000万美元参股山东时风集团;另外,摩根还参股了包括平安保险、南孚电池、恒安国际等知名公司。

   显然,摩根的目标并非陪伴企业成长,而是赚钱的时候就会卖掉。对风险投资家而言,如何解决资金的退出机制才是重要的。

   而这也许正是牛根生看上的,也同时体现了他的精明:“这些战略投资伙伴是要退出的,它们不做产品经营。”现在摩根等几家投行拥有32%的相对控股权,而牛根生的持股比例经过三次增资扩股由最初的12.88%下降到2.99%。因为这32%是由三家分,最大的一家也不会超过20%,而蒙牛董事会成员加起来的股份远远大于任何一家。

   摩根斯坦利亚洲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保罗·希尔曾表示,摩根斯坦利目前在中国投资的基本标准是,被投资公司具有一个知名的品牌且已开始盈利。

   显然,摩根对蒙牛的投资符合该标准。蒙牛由自然人出资,1999年7月发起成立。不到5年时间,其总资产从1000多万元增长到20多亿元,年销售额由1999年的0.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50.25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3位。

  据了解,蒙牛最初由9个自然人募集股本金1398万元,第一次增资扩股达到2588万元,第二次达4598万元,这两次募集都是溢价,2002年发行价是每股5元。而摩根等三家的进入属于第三次增资扩股,股权不够,投资商以每股10.1元买了一部分老股东的股权。

  牛根生是想借摩根等三家投行的良好海外背景为蒙牛海外上市搭桥,而摩根显然更看重投资的收益。除了上市后从股权获得的高额收益之外,作为相对控股者,摩根手中握有更多的话语权。比如引进战略投资者、谁来负责承销等等,此次蒙牛上市的主承销商法国百富勤就是摩根推荐的。

  从公开资料可知,蒙牛成为摩根在中国最大的直接投资对象,涉及金额近4.8亿元。除了2002年年底投资外,2003年9月,这三家机构再次投资3500万美元更说明这一点。

   分析人士认为,摩根最终从蒙牛身上得到多大的收益现在还不清楚,但从各种迹象来看,这个舞台给摩根表演的空间很大。

   现在留下的问题是,什么事情让蒙牛上市拖后了?

  武汉事件

   一位长期在香港股市从事投行业务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蒙牛上市之所以推迟,除了香港新股上市的有关规定外,很可能跟蒙牛最近发生的武汉事件有关。

  事情源于3月下旬一封宣称蒙牛牛奶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电子邮件。该邮件中,附带了一份扫描下来的政府文件——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2004年3月25日发的《关于暂停销售消费蒙牛牛奶及其制品的紧急通知》。

   随着网络的传播,这封所谓“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的文件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并且,在湖北武汉个别超市原先摆放蒙牛牛奶的货架上已经找不到蒙牛的产品。

   两天后,该局撤消了这一通知。接着,4月8日,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在《湖北日报》上刊登“澄清”声明。

  4月12日,记者在北京就此事询问蒙牛副总裁孙先红。他表示,此事已由公安机关介入,蒙牛不便回答。

   而据记者了解,所以会有这一事件发生,多少与近年来乳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有关。由于蒙牛这几年在市场上的迅速崛起,一些老牌的乳业巨头已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据专家分析,作为一家新兴的民营企业,蒙牛在市场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

   尽管如此,执意扩张的蒙牛并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据蒙牛集团介绍,蒙牛在2004年的目标销售额将是10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央视3.1亿元的标王广告额就是小儿科了。有消息说,蒙牛乳业在香港挂牌上市后,将成为近年来集资额较大的内地民营企业。

   据悉,牛根生刚通过了唐山丰润和滦南两地的液态奶生产项目,共需投资7亿元。其中唐山丰润区项目占4亿元,平均每日可处理鲜奶600吨,年实现产值达10亿元。而滦南县项目则拥有20条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预计可于5月份投产。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疫情打不倒日本 日本畜禽流通体制介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