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业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及中国的对策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一、世界粮食供求现状

  自1996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出现停滞不前甚至下降趋势。1 998—2000~间,世界粮食产量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2001年,世界粮食产量为18.8亿t,比上年增加2 200万t,即增长1.2%。

  200I/02年度,世界粮食消费量约为19.35亿t,比上年度增长1.7%。由于消费量连续2年超过生产量,200I/02年度世界粮食库存量急剧下降。2002年末,世界粮食库存量约为5.87亿t,比上年度下降8%。200I/02年度,世界粮食贸易量约为2.36亿t,比上年度增加200万t。

  2001年,世界主要农产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前几年的高峰水平。世界粮食价格的平均价格指数过去三基本保持稳定,但是2001年比1996年下降了40%。

  二、制约世界未来粮食供求的客观因素

  世界人口高速增长,可耕面积不断下降,粮食单产增长缓慢,农业和其他行业所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少,上述客观因素将共同决定世界未来的粮食供求和粮食安全状况。

  1. 世界人口绝对数量仍将高速增加

  根据联合国2001年的统计,世界人口在过去的30年中每10年增加10亿。世界人口2000年为60.6亿,预计2015年将为72亿,2030年为83亿,2050年将增长至93亿。世界人口增长率20世纪60年代曾高达2.04%,90年代后期下降至1.35%r,2010一2015年间将为1.1%,2025—2030年间将为0.8%。

  尽管增长速度将有所放慢,但是由于基数巨大,世界人口年均绝对量2000—2015年间将高达7 900万,2025—2030年间仍将保持为6700万。世界人口的绝对增长几乎将全部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东亚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将下降至0.5%,但是撒哈拉沙漠南部非洲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仍将达到2.1%。

  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世界粮食产量到2030年必须从目前的19亿t再增加10亿t,几乎相当于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增长数量。

  2.世界人均收入和营养状况仍不容乐观

  人均收入是决定食品需求增长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预测,2000—2015年问,世界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将达到2.3%。但是,也有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增长率将不能达到消除贫困和营养不足所需要的水平,例如撒哈拉沙漠南部非洲地区人均收入增长率预计仅为1.8%。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1997一1999年间,全世界共有8.15亿人营养不足,其中发展中国家有7.76亿(占其总人口的的17%),转型国家有2700万,发达国家有l100万。在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承诺到2015年将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从1990一1992年问的8.15亿(占其总人口的20%)减少至4.08亿,即减少50%r。但是,1992—2000年间,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仅仅减少3 900万,即年均减少约600万,而且主要发生在东亚地区。因此,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提出的将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减半的奋斗目标只有到2030年才能基本实现。

  3.世界畜牧产品需求将大幅提高

  随着人口数量和收入的不断增长,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转变,世界畜牧业过去40年发展迅速。目前,畜牧业产值约占世界农业总产值的40%,占发达国家农业总产值的50%,占发展中国家农业总产值的33%。未来30年中,随着人口增长速度的放慢,世界畜牧业生产年均增长率将有所下降,但仍将高于粮食生产增长率;世界肉类需求增长率预计为1.7%,低于过去30年的2.9%。但是,奶和奶制品需求增长率预计将高于肉类需求增长率。未来30年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导致世界饲用粮食消费量迅速增加。

  4.世界粮食需求将持续增长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今后30年中,世界粮食需求年均增长率预计为1.3%,与粮食生产增长率相同。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饲用粮食需求将在世界总需求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世界饲用粮食需求年均增长率1999~2015年间预计为1.9%,2015—2030年间预计为1.5%。

  世界用于各种用途的粮食总需求预计将从1997一1999年间的18.64亿t增长至2030年的28.3亿t,其中食用粮食需求预计将从1997—1999年间的10.03亿t增长至2030年的14.06亿t。发展中国家用于各种用途的粮食总需求预计将从1997—1999年问的11.29亿t增长至2030年的19.17亿t,其中食用粮食需求预计将从1997一1999年问的7.9亿t增长至2030年的11.85亿t。

  到2030年,粮食预计将占人类热量摄取总量的50%左右,与目前情况相同。其中,人均大米消费将保持在目前水平,人均小麦消费则将继续保持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消费1964一1966年间为141kg,约占热量摄取总量的6l%,目前则分别为l73kg和56%。

  未来30年,世界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较低水平,但仍将高于1.1%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到2030年,世界粮食产量预计将从1997—1999年间的18.9亿t增长至28.9亿t。在增长的10亿t粮食中,50%将用作饲料,42%将用作食品。

  5.世界粮食贸易将不断扩大

  人口和收入的增长将促使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需求进一步增长,但是有限的资源将限制这些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率1997—1999年问为9l%,2015年预计将下降至88%,2030#:将进一步下降至86%。发展中国家粮食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7—1999年间的年均1.03亿t,增长至2015年的1.9亿t和2030年的2.65亿t。其中,小麦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7—1999年间的年均0.62亿t,增长至2015年的1.04亿t和2030年的1.4l亿t;粗粮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7—1999年问的年均4 320万t,增长至2015年的8 900万t和2030年的1.28亿t;大米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7—1999年间的年均250万t,增长至2015年的300万t和2030年的500万t。

  与此同时,世界传统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澳大利亚)的出口量,预计将从1997—1999年间的年均1.44亿t,增长至2015年的2.24亿t和2030年的2.86亿t。

  6.世界粮食种植面积增幅将十分有限

  自从1961年以来,全球耕地总面积年均增长0.34%.,发展中国家耕地面积年均增长0.68%。世界现有耕地总面积约为15亿平方hm,约占世界地表总面积134亿平方hm的ll%,约占世界可耕土地总面积42亿平方hm的36%。

  世界未来粮食增产总量的约20%将依靠增加种植面积。世界现有粮食种植面积为6.8亿平方hm。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预测,世界可用于扩大粮食种植的土地面积最多还可以增长10%,这些土地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到2020~!,世界粮食种植面积将增长7%。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预计将增加2000万平方hm耕地,拉丁美洲预计将增加800万平方hm耕地,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合在一起也只能增加1300万平方hm耕地。

  7.世界性耕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

  过去数lO年中,农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逐步放慢,原因之一就是土地退化。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署2002年完成的研究表明:就全球而言,土地退化虽然尚未对全球农业生产率和粮食安全形成严重威胁,但是确已给部分地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那些贫穷、市场机制不完善、管理落后、资源脆弱的地区。

  根据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提供的最新数据,目前世界40%的农业土地具有中等程度的退化迹象,世界每年由于盐碱化而损失耕地近160万hm2,导致农业产值减少约110亿美元。土地退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率、粮食生产、收入水平和粮食价格,如果不加以认真对待,从长远来说必将威胁人类在未来的粮食安全。

  8.世界粮食单产增长将非常缓慢

  提高已有耕地面积的粮食单产是满足世界粮食需求的最主要途径。到2030年,世界粮食增产总量的80%必须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来实现。

  自1990年以来,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的粮食单产增长速度一直非常缓慢。今后30年中,世界粮食单产的年均增长率将进一步放慢至约0.8%;发展中国家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预计将从1961—1999年间的2.5%降至1%。1991—2001年问,发展中国家谷物单产年均增长率已经下降至1.4%。

  三、中国应当采取的对策

  中国人口到2030年末将达到近15亿,那时候的粮食供应保障工作将面l临严峻的挑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和预测,1989—1999年间,中国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为2.2%;中国粮食需求增长率1969—1999年间为3.2%,1999—2015年间预计为1.3%,2015—2030年问预计为0.9%,1999—2030年间预计为1.1%。

  中国粮食产量目前年均近5亿t,人均粮食拥有量约为400kg。要想到2030年仍然保持这种人均水平,粮食产量必须增长至约6亿t。为了确保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政府必须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粮食生产政策。

  1.完善农业发展长远战略和政策。全面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但是,随着中国农业从中央计划体制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制约农业生产率提高的新因素也在产生之中。这些因素包括:法律和财政体系不完善,及时高效的市场供需信息传输体系尚未建立,储备、处理与运输设施落后,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人口收入还不足城市人口收入的40%)等。这些问题不但影响着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更加影响着全国经济的健康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善的农业发展长远战略和政策,以加强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下4项原则应当作为中国制定农业政策的基础:(1)确保稳定的食品供应;(2)发挥农业的多功能作用;(3)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加强农村地区的总体改善。

  2.加大农业投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量的2/3,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7%,但是政府用于农村的财政支出仅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10%。这种情况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有的。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2年发表的统计,2001年,欧盟用于支持农业的总支出为1 056亿美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日本用于支持农业的总支出为591亿美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美国用于支持农业的总支出为953亿美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预测,1997—2020年问,中国必须投资410亿美元用于农业发展。因此,中国应该加大用于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提高粮食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中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可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和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在合理分配资源的同时,中国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的开发和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对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加速器”作用,在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有重点地发展常规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和有机农业。要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例如综合害虫管理方法、综合植物营养系统管理方法、免耕方法等)。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培育出抗极端环境、抗害虫、抗病毒、抗杂草、高产、营养含量高、效益/成本比率高的粮食品种。

  4.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积极推进畜牧业发展

  中国粮食产量目前和将来基本能够满足人民的食用需求。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增长,中国农民已经并且将继续面临剩余粮食出路问题。同时,随着城市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肉类食品的需求预计将迅猛增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而中国畜牧业产值目前仅占农业总产值的约33%。因此,中国必须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特别是要把发展畜牧业作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以扩大剩余粮食的消费渠道,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5.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未来的中国粮食生产还将面临许多其它不确定因素,例如:随着中国农产品关税将从40%~60%降低至2004.年的17%,越来越多的廉价进口粮食将进入国内市场。因此,中国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急机制(例如粮食储备与调运体系,农民生产收入保险体系,国内食品生产和进口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规定等),并且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范围内加大和改进国内支持力度,以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确保农民收入与城市收入同步增长,确保全国人民的食品安全,从而确保政局的稳定。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疫情打不倒日本 日本畜禽流通体制介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