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瑞典人如何养猪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7-23

瑞典养猪业与疾病控制
         我国养猪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猪肉产品供求基本平衡,提高猪肉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养猪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中,疾病控制、产品质量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瑞典的养猪业,尤其是在养猪模式、疾病控制、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上,有其鲜明的特色。
         本文将从瑞典养猪业概况、瑞典养猪模式、疾病控制的历史回顾和疾病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其成功及先进之处能为我所用。
        1养猪业概况
        瑞典有将近九百万的人口,人口密度为20人/km。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居重要地位,是瑞典畜牧业的主体和国内肉品的主要来源。每人年均消费猪肉在35kg以上,其中大部分产于瑞典本国,少量从丹麦、芬兰进口。
        瑞典的养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每年可生产350~400万头商品肉猪,胴体重为85ke。全国饲养母猪20万头,有6000个猪群,其中50%自繁自养在同一个猪场,其余的50%在仔猪生产场中长到约25ks时转入肥育猪场。以前,一个猪场若饲养500头肥育猪,所接受的25ks仔猪可能来自20-40个仔猪生产场,这不利于猪的健康。现在,鉴于考虑引进仔猪后猪群的健康,许多肥育场和1-2个仔猪生产场合作。另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就是有些猪场出租妊娠母猪给商品猪场。全国有20个屠宰场,年屠宰能力都在5000头以上。
        尽管瑞典在世界及欧洲养猪业中所占比重很小,猪肉产量只占欧盟猪肉总量的2%左右。但1986年以来,瑞典在全球率先禁止使用促生长剂,进行绿色养猪生产,并已形成“瑞典模式”。同时,在猪遗传改良方案中,加强对种猪使用寿命的选择;采取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保证了猪群健康的良好态势。所有这些为世界各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2  瑞典养猪模式
        与别的国家相比,瑞典养猪业有以下特点:(1)饲料中禁止使用促生长剂;(2)死猪的肉骨粉不得用做饲料;(3)严格控制饲料中的沙门氏菌;(4)除短期情况外,不准限位饲养母猪;(5)所有猪群应铺以垫草;(6)饲养环境应满足猪的行为习性(如产前筑巢、拱掘);(7)圈舍要有良好的采光条件(窗户);(8)禁止断尾;(9)猪的生活空间比大多数国家更宽敞。
         2.1  禁止使用促生长剂1986年以来瑞典就已禁止使用促生长剂。抗生素只能用于疾病治疗,凭兽医处方才能购买。自从禁止把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以来,越来越多的猪群实行批量生产。采用“全进全出”方式,进行猪栏清洁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近年来,人们在断奶仔猪的饲料中添加2000mg/kg(2g/kg)的锌氧化物来防止仔猪腹泻。
        2.2  饲料与饲喂方式谷物是猪的主要饲料原料。越来越多的小麦和黑麦取代了大麦和燕麦。对于蛋白质饲料主要靠进口大豆,此外还有本国生产的豌豆和油菜籽。为提高饲料的蛋白质水平、降低环境中氮的排放量,使用一些合成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尽管干料饲喂是主要方式,但湿料饲喂技术正处于发展和改进之中。采用湿饲技术可利用食品工业的许多副产品,例如:乳清、酿酒酵母、肉骨粉等。母猪和生长育肥猪按营养需要饲喂。为维持泌乳母猪的体况,在哺乳期要加强饲喂。
        2.3  猪舍与饲养管理目前,几乎所有的猪都是舍饲,户外饲养的不足I%。但考虑到猪舍的建筑成本,户外饲养将来或许会变得普遍。目前,有机猪肉生产在整个养猪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小。有机饲料原料的短缺,猪需要饲养到户外,还存在消费者愿意以较高价格购买猪肉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有机猪肉的较大规模生产。
        大部分母猪(空怀和妊娠母猪)实行厚垫草群养,但要单独饲喂。泌乳母猪实行单栏饲养,即便是群养也是小规模的。在许多仔猪生产群,母猪可在哺乳期和配种期以适度规模群养。母猪群养相互刺激,可以促进发情和及时配种。当母猪分娩时,需要仔细观察和认真护理,通过寄养或别的办法来挽救一些弱仔。另外,“全进全出”批量生产保证了猪群的卫生状况,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生。一般仔猪在4-6周龄时断奶。生长育肥猪每栏饲养8-10头,地面为部分漏缝地板,躺卧区铺以适量的垫草。近年来屠宰体重不断提高,现已达到115kg。
        3  家畜疾病控制的历史回顾
        3.1  牛瘟和其它家畜流行病瑞典在各种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控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1775年因控制牛瘟的需要开始了兽医教育。18世纪40年代牛瘟入侵瑞典,不久牛瘟遍及全国,据估计有10万头牛死于该传染病。但自从19世纪以来再没有牛瘟的发生。然而20世纪中叶又出现了大范围的口蹄疫,口蹄疫在1967年也曾爆发过一次,它与1944年爆发的猪霍乱是继牛瘟之后的最为严重的传染病。
        3.2  牛肺结核19世纪上半叶由于引进了病牛而导致了国内牛群肺结核的感染。有组织地控制牛肺结核开始于1895年,在1897—1918年间被检测的牛群超过全国总数的一半,即164万头。1934年由于越来越多的牛群感染了肺结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得不采取宰杀病牛的办法。当时被宰杀的病牛中有30%的个体发现肉眼可见的结核斑。在’1937—1950年间每年有80-110万的牛接受结核病检测。1940年通过了彻底根除牛肺结核的方案,1956年剩余的几个县也宣布根除了牛肺结核病,1958年宣布全国解除了肺结核的困扰。1930年由于牛肺结核病导致的损失达3000万瑞典克郎。为了根除该病,政府投入了3500万瑞典克郎,农民的费用还没有估计。
         3.3  牛布氏杆菌病基于控制牛肺结核病的经验,1943年开始执行控制布氏杆菌病的方案。1944—1948年间每年有30-40万个血样、约40万个奶样进行检测,另有1.5—2万个胎膜样和流产胎儿也进行了检测。这个时期内共发现1.6万头病牛。方案实施顺利,于1957年瑞典宣布根除了布氏杆菌病。1930年由布氏杆菌病造成的损失达3000万瑞典克郎,根除方案的执行花费了2200万瑞典克郎,其中1/3是政府支出,2/3是农民负担。
        4  疾病控制的策略
        4.1  兽医管理包括两个机构:瑞典农业委员会(SwedishBoardofAgriculture)负责动物的饲养到屠宰,而国家食品局(NationalFoodAdministration)履行监督责任。这两个机构都受农业食品渔业部(Min—istryOfAgriculture,FoodandFisheries)的国家兽医研究所(NationalVeterinarylnstitute)领导,国家拥有专门诊断动物流行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中心实验室,瑞典农业大学负责兽医的培养。
        企业有组织地负责疾病控制及动物健康服务。瑞典动物健康处(SwedishAnimalHealthService)负责养猪(羊、肉牛)生产的健康保护,2001年这个机构改制为一个民营公司,由瑞典三大屠宰合作公司操作。瑞典养猪业的健康控制实质上是国家和农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4.2  流行病瑞典消除了国际兽医局(OIE)规定的所有A类传染病。许多重要传染病的控制所依据的条例与OIE和欧洲联盟(EU)的大体一致。当某种疾病发生后,能将之快速根除,采取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措施是必要的。1995年以来官方的疾病控制遵循EU的指导,在一些附加的法律条例中要求对人畜共患病采取特殊措施,目前仅限于沙门氏菌病。全国范围的疾病普查正在进行。
        4.3  有组织地控制传染病对那些家畜流行病、人畜共患病法律中没有包括的易传染、非传染性疾病有专门的疾病预防与健康控制组织来处理。这一组织已于1945年开始猪病的控制,1955年以来,只有经过该组织检测的猪只才可投放市场。现在大约95%的仔猪生产场、85%的肥育场参加了这种专门组织。10年来健康组织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已通过了数个关于全国性根除或者严格控制疾病的法案。法案中包括的猪病有: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沙门氏菌病等。这种疾病预防与健康控制组织由生产者发起并运行,它们须遵循瑞典农业部的有关规定,因为瑞典农业部还是一个监督机构。生产者在运行中可以不征得权威机构的同意,但要作为有效控制的规定须得到认可后才执行,这样健康组织即可按照官方规定严格要求国内的生产者。这种组织是有远见的农民、兽医、权威机构三者完美合作的一个例子,它对于今天良好的猪群健康态势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于根除方案的彻底执行,瑞典1996年宣布消灭了猪伪狂犬病和PRRS,同时也使猪萎缩性鼻炎在核心群和繁殖群中得到根除,只有少数猪群需要注射疫苗。猪痢疾2000年在核心群和繁殖群中通过根除认证,同时在这些群体中要求强制性根除疥癣。
        目前进行的生产结构调整,即猪场数量变少但规模扩大,生产者间不同的联网形式和多点式隔离生产已经成为维持猪群健康的主导体系。屠宰时胴体的病变情况通过该组织反馈给农场,这一举措1987年以来被瑞典动物健康处认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明显可见病变普遍降低。
         4.4  动物引进的监控引进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控制重点放在重要传染病上。瑞典1995年加入EU时,为了维持动物的健康状况还采取了一些附加保证措施。这些措施能否被接受,目前还没有完全决定。根据EU的规定,瑞典引进动物的控制措施还不足以维持动物生产的健康态势。因此,还应有一些附加措施。瑞典动物健康处是根据EU的规定,在瑞典农业部有组织的控制之下执行一些附加性官方控制措施。瑞典所有家畜(猪、牛、绵羊、山羊)生产者组织都要求遵守这些规定,其中多数是非强制性的。但是,养猪生产者若要把商品猪送进屠宰厂时,就必须执行不同的质量方案。这些控制措施还局限于传染病,只是出于维持目前国内家畜的整体健康而规定的,不会影响商业贸易。
         4.5沙门氏菌病的控制瑞典动物生产已实现工业化,并在沙门氏菌病的控制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沙门氏菌病的控制始于1953—1954年的一次严重感染,当时从一个屠宰场感染了鼠伤寒沙门氏菌病,造成9000人感染,其中90人死亡。自从这次有效控制之后,瑞典生产的肉产品都没有沙门氏菌感染(≤1%)。人畜共患病中心每年报道国内这方面的情况。在包括了几个EU成员国的一个特殊项目中,从瑞典5个大型屠宰生产线的某一特定点反复采集了3388个样品,所有样品被检测为沙门氏菌阴性。
        4.6  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使用实行兽医处方制度,而并非出于经济目的。1986年以来所有用于促生长的抗生素(AMGP)已禁止使用,一律禁止在肉鸡和猪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这是由瑞典农民自行规定的。所有使用抗生素的行为都将受到消费者的谴责,因为他们发现使用抗生素与健康的动物生产相矛盾,而且抗生素对人和家畜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自从1986年禁用AMGP以来,动物使用抗生素药物已降低了60%以上。
        禁用AMGP的科学依据已进行了官方评估,从猪肉、特种牛肉以及火鸡肉的检测中没发现任何禁用抗生素的副作用。
        然而,在仔猪的生产中使用抗生素有很好的效果,以至于出现了一种添加治疗剂量抗生素的饲料。在随后的四年中75%的仔猪都使用抗生素。通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量,后来通过暂时在饲料中添加锌制剂,抗生素的使用到1993年减到了原来的一半。当然,后者的暂时性使用也被强行禁止,只能在兽医处方中使用含锌的药物,1998年与1994年相比降低了90%。1998—1999年只有5%的仔猪生产群使用添加抗生素的饲料,17%的使用锌制剂。
        AMGP的禁止使用表明:在不用抗生素的良好生产条件下才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优良种猪。
        4.7 “瑞典动物保护行动”20世纪80年代农民们开始意识到应该改善动物生产环境。从此,一个被称为“畜牧业的责任”方案获得通过,致力于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善动物的生活环境、运输和屠宰条件,提高操作技术。动物生产条件得以改善,让消费者对动物产品更加信赖,大大促进了销售。1988年开始实施新的“瑞典动物保护行动”法,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最详实的法案。尽管如此,瑞典的大部分农民还在竭力改善这一法案。
        瑞典在经过了长时间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其动物生产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健康态势。1995年加入EU后为维持这一态势对原来的法案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一严格控制动物的引进。而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生产者不得不提高动物健康水平,这也是提高动物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途径。养猪业的健康态势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尽管抗生素的使用非常有限,但很少甚至没有大的疾病发生,这反映了该国的疾病防治措施非常得力。
        世界养猪业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猪肉价格低廉的形势,因此,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例如保持高的遗传水平、良好的健康状况、优质的饲料等,最终目标是生产消费者喜欢的绿色猪肉产品。


        致谢:瑞典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系NilsLun—deheim博士为本文提供资料,特此致谢。 

 上一篇 | 疫苗告别鸡蛋
 下一篇 | 法国畜牧业发展重科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