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框架协议:如何影响中国农业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08-03

  “多哈回合”框架协议的达成,打破了坎昆会议的僵局,给“多哈回合”注入了生机。意味着“多哈回合”又开始沿着预定方向前行,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在这份框架协议之外,还有许多具体细节需要磋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相互妥协、权衡,寻找利益平衡点

国际在线报道:世贸组织(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即坎昆会议的破裂使多哈发展议程暂停了脚步,但人们并未放弃重启谈判的努力。2004年8月1日,WTO的147个成员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题达成框架协议。尽管框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令所有成员方满意,但是它符合了本次总理事会的初衷:“达成一个框架协议,以便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份框架协议基本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发达成员方同意在具体时限内取消所有形式的农业出口补贴,对扭曲农业贸易的国内支持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削减。作为补偿,发展中成员方同意降低工业品的进口关税和其它壁垒,进一步开放非农业产品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一些极度贫穷的成员方,协议允许他们继续在一些关键领域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同时,还增加了对最不发达成员和新成员的待遇安排上的灵活度。可以说,该协议的达成,打破了坎昆会议的僵局,给“多哈回合”注入了生机。意味着“多哈回合”又开始沿着预定方向前行,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是我们要看到,柳暗花明之后,前方的行程仍然会路转峰回、布满荆棘。

在这份框架协议之外,还有许多具体细节需要磋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相互妥协、权衡,寻找利益平衡点。如占全球贸易总量的90%工业品贸易,其市场准入面临着两个相互关联的难题:一是全面的关税减让公式;二是在某些领域取消关税的规模。同时,加入WTO是为了更好地分享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但各个成员方利益千差万别,各自政府参与谈判都会把其国家利益、经济安全放在第一位,而WTO“一致通过”的决策机制,决定了成员方可以自己关注的利益作为谈判砝码,来阻止或促成任何一份协议。而且,对一些达成了协议的议题,到具体执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拖延或推诿。

与上一轮历经8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相比,“多哈回合”谈判在涉及的议题总数和新议题数目上都遥遥领先,但却规定要在3年内完成,显然时间紧迫。况且世界贸易结构在潜移默化,多边谈判格局也今非昔比。随着发展中成员方日益注重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发展中成员方谈判经验的增加和谈判能力的加强,使得WTO不再由发达成员方唱主角,势均力敌的局面无疑会出现拉锯谈判,拖延时间。因此,在规定的较短期限内,在各方信息尚未充分交换前,谈判多了一份手忙脚乱,少了些许从容不迫。

此外,双边和区域贸易合作还与多边贸易机制共存。尽管它们对处理多边贸易规则有一些参考价值,但却对其外围经济体构成了新的贸易壁垒,不利于全球贸易自由化。诚然,从理论上讲,短期利益最大化和长期利益最大化相比,后者的价值更大。但成员方更关心全球贸易福利的总增长中,自己分得的“蛋糕”有多大。因此一旦多边贸易谈判裹足不前时,考虑到时间成本和短期本国福利,成员方可能寻求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

因此,在“多哈回合”迎来了柳暗花明后,征途中难免艰辛。

然而,WTO毕竟为各成员方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环境,而且,WTO还提供了平等的谈判磋商机会,是共赢的博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