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能源危机肯定不存在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9-07
我国石油进口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买不到油,买不起油,而是如何安全、价格有利地把油买回来。
研究国际市场并不是简单地研究在石油采购中如何讨价还价。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竞争。
可以说,中国石油的根本出路是走出去,走出去的主要方向是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我国的石油战略中,研究市场可能比研究如何找到油和如何把油采出来更急迫、更重要。
数字是最好也是最坏的老师。
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消费了2.6亿吨油,其中包括净进口9000万吨原油和石油制品。中国将很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大国。石油需求将继续攀升,2020年很可能达到4.3亿吨的规模。
而随着石油价格的一路高企,各方利益体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的博弈。面对中国的石油数字,中国的石油战略该如何选择?中国的油价对经济的冲击到底有多大?中国会不会存在能源危机?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
记者:请简单谈一下国际油价走势?
李佐军:我个人认为中长期来看油价还会冲高,应该还在高点维持,虽然现在油价有所下降,我认为只是一个短期的波动。中国需求对油价的波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中国现今对油价需求还是很大的。
记者:有消息说中国正在紧锣密鼓筹划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不知道此举是不是为了抑制近来上涨的石油价格?
李佐军:当然,现在是一种应急的战略,从中长期来看,还是一种安全的考虑。
记者: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成本巨大,预计会投入多少资金?现在准备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李佐军:这个数字现在是没办法估计的,是比较有弹性的,是一个动态的数字,要看政府的考虑了,如果风险加大,可能投入的资金还会增加,如果以后石油安全这方面没什么要求,也许会降低资金的投入,这方面资金的投入最终还是要看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整的,现在没办法估计的。至于准备工作,现在相应的配套机制,还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都在进行中,很多专家也已经参与其中了,这个只是整个体系的一部分,只是一个内在的组成部分。
记者:此次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是由政府独立完成的吗?还是企业也有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李佐军:应该说这个体系的建立首先是由政府统一安排的,由政府决策的,因为战略储备的主体是国家,至于私人企业,肯定是有一席之地的,像一些石油企业啊,因为政府会落实到各个企业去执行,毕竟企业是在进行一种经营行为,政府只是在总体上的操纵,再说有些企业本来就是国有的,政府会直接安排来辅助政府完成的。但必须由政府直接控制的。
记者:现在油价这么高,你觉得是建立石油储备的合适时机吗?
李佐军:不存在合不合适,建立石油储备肯定是必需的。
记者:目前国内的石油公司经营体制如何?
李佐军: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国家石油公司,现在石油的三分天下的格局对内形成过度竞争,对外带来一定的无序性,弱化了我国石油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尽快通过体制调整加以规制。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角度,也需要对中间层进一步规范。
记者:我国石油进口越来越多,在石油进口方面我们存在什么问题?
李佐军:我国石油进口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买不到油,买不起油,而是如何安全、价格有利地把油买回来。研究国际市场并不是简单地研究在石油采购中如何讨价还价。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竞争。可以说,中国石油的根本出路是走出去,走出去的主要方向是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我国的石油战略中,研究市场可能比研究如何找到油和如何把油采出来更急迫、更重要。
记者:你怎么看中国现在的能源战略?中国巨资投向"煤制油"战略,你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可行吗?
李佐军:这个问题近几年来已经摆在了一个比较突出的位置,现在的能源战略包括外交战略、替代能源、市场化的改革、开发技术进化、平衡战略等等,是一个大的系统。现在很多专家都在对这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对于煤制油战略,考虑到中国石油储备少,而中国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煤炭替代油应该大力开拓。
记者:现在的替代能源战略会不会与现在的石油战略相矛盾?
李佐军:应该不会矛盾的。因为石油战略本来就是要缓解能源短缺,而现在的替代能源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品种结构的优化。
记者:你能预测一下替代能源的发展前景吗?
李佐军:这个问题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必须要大力开展。其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再就是一个经济成本的问题。如果技术问题解决了,那油价就难往上再涨,替代能源就有利可图,替代能源就会大规模的出现。这个时候就是价格调整供求关系。
记者: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
李佐军:能源危机肯定不存在的,从短期来看,这个矛盾是难以解决的,但从中长期来看,能源危机肯定不存在的。
记者:最后请你简单谈一下此次油价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李佐军:这个影响应该说有利也有弊,首先会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和个人成本,引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对于一些高耗油产业,则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面临淘汰,对于一些低耗油企业则生产成本降低,竞争力加强。同时也有利于经济、资金产业的发展。
研究国际市场并不是简单地研究在石油采购中如何讨价还价。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竞争。
可以说,中国石油的根本出路是走出去,走出去的主要方向是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我国的石油战略中,研究市场可能比研究如何找到油和如何把油采出来更急迫、更重要。
数字是最好也是最坏的老师。
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消费了2.6亿吨油,其中包括净进口9000万吨原油和石油制品。中国将很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大国。石油需求将继续攀升,2020年很可能达到4.3亿吨的规模。
而随着石油价格的一路高企,各方利益体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的博弈。面对中国的石油数字,中国的石油战略该如何选择?中国的油价对经济的冲击到底有多大?中国会不会存在能源危机?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
记者:请简单谈一下国际油价走势?
李佐军:我个人认为中长期来看油价还会冲高,应该还在高点维持,虽然现在油价有所下降,我认为只是一个短期的波动。中国需求对油价的波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中国现今对油价需求还是很大的。
记者:有消息说中国正在紧锣密鼓筹划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不知道此举是不是为了抑制近来上涨的石油价格?
李佐军:当然,现在是一种应急的战略,从中长期来看,还是一种安全的考虑。
记者: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成本巨大,预计会投入多少资金?现在准备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李佐军:这个数字现在是没办法估计的,是比较有弹性的,是一个动态的数字,要看政府的考虑了,如果风险加大,可能投入的资金还会增加,如果以后石油安全这方面没什么要求,也许会降低资金的投入,这方面资金的投入最终还是要看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整的,现在没办法估计的。至于准备工作,现在相应的配套机制,还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都在进行中,很多专家也已经参与其中了,这个只是整个体系的一部分,只是一个内在的组成部分。
记者:此次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是由政府独立完成的吗?还是企业也有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李佐军:应该说这个体系的建立首先是由政府统一安排的,由政府决策的,因为战略储备的主体是国家,至于私人企业,肯定是有一席之地的,像一些石油企业啊,因为政府会落实到各个企业去执行,毕竟企业是在进行一种经营行为,政府只是在总体上的操纵,再说有些企业本来就是国有的,政府会直接安排来辅助政府完成的。但必须由政府直接控制的。
记者:现在油价这么高,你觉得是建立石油储备的合适时机吗?
李佐军:不存在合不合适,建立石油储备肯定是必需的。
记者:目前国内的石油公司经营体制如何?
李佐军: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国家石油公司,现在石油的三分天下的格局对内形成过度竞争,对外带来一定的无序性,弱化了我国石油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尽快通过体制调整加以规制。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角度,也需要对中间层进一步规范。
记者:我国石油进口越来越多,在石油进口方面我们存在什么问题?
李佐军:我国石油进口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买不到油,买不起油,而是如何安全、价格有利地把油买回来。研究国际市场并不是简单地研究在石油采购中如何讨价还价。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竞争。可以说,中国石油的根本出路是走出去,走出去的主要方向是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我国的石油战略中,研究市场可能比研究如何找到油和如何把油采出来更急迫、更重要。
记者:你怎么看中国现在的能源战略?中国巨资投向"煤制油"战略,你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可行吗?
李佐军:这个问题近几年来已经摆在了一个比较突出的位置,现在的能源战略包括外交战略、替代能源、市场化的改革、开发技术进化、平衡战略等等,是一个大的系统。现在很多专家都在对这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对于煤制油战略,考虑到中国石油储备少,而中国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煤炭替代油应该大力开拓。
记者:现在的替代能源战略会不会与现在的石油战略相矛盾?
李佐军:应该不会矛盾的。因为石油战略本来就是要缓解能源短缺,而现在的替代能源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品种结构的优化。
记者:你能预测一下替代能源的发展前景吗?
李佐军:这个问题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必须要大力开展。其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再就是一个经济成本的问题。如果技术问题解决了,那油价就难往上再涨,替代能源就有利可图,替代能源就会大规模的出现。这个时候就是价格调整供求关系。
记者: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
李佐军:能源危机肯定不存在的,从短期来看,这个矛盾是难以解决的,但从中长期来看,能源危机肯定不存在的。
记者:最后请你简单谈一下此次油价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李佐军:这个影响应该说有利也有弊,首先会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和个人成本,引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对于一些高耗油产业,则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面临淘汰,对于一些低耗油企业则生产成本降低,竞争力加强。同时也有利于经济、资金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 | 交通部:加大资金投入 减少高速公路收费
下一篇 | 荷兰科学家发现H5N1型禽流感可感染猫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