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组织化应是我国大豆类加工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9-08

       自1996年大豆市场全面放开以来,我国大豆产业经历了长时间的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阶段。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由高到低的走势后,我国大豆加工业更是面临全行业的亏损局面。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博士对今后我国大豆加工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从政府角度看,要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
  一、国家应本着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大豆加工企业制定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是强企、强国之路。只有在发展的道路上,制定出正确的、科学的方向,才有可能推动企业走向强大,并立足于国际强手之林。
  二、培育大豆市场,完善制度环境。我国大豆市场全面放开只有8年时间,相对于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实在是很短。所以在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要为大豆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出台有关“经济安全、风险管理和外资准入制度”等政策措施。这主要是指应该将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逐步减少并最终取消外资企业的特殊优惠待遇,为国内企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企业自由、平等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大豆产业中,政府应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有了较为严格的管理条例和措施,但在执行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管理部门进一步努力。
  五、加大反垄断力度,构筑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缓冲带。大豆加工产业目前仍然是我国的弱势产业,抗击国际风险能力不强。所以说,全面放开国内大豆产业市场并不利于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发展。但在WTO框架下,单靠政府行为是无法真正保护这个弱势产业的。所以,建议政府应力促我国大豆民族工业走向联合,成立类似加拿大小麦局或澳大利亚小麦局这样的组织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对外,这样才有可能使我国大豆产业免遭灭顶的命运。
  从企业的角度看,行业组织化应是我国大豆加工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面对今年的大豆市场危机,企业只要充分利用现代的各种金融避险工具,是能够继续挖掘出市场所孕育的发展机遇的。市场总是有风险的,即使是在一个完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波动的风险也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作为企业自身来讲,把握市场的经济运行规律,掌握市场走向的脉搏,不但能够摆脱市场风险的威胁,甚至还能够在风险当中攫取较高的市场回报。
  二、除政府行为的组织机构外,我国大豆企业还应该加强自身的联合。这一点,美国国内各种农作物协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实际上,有了行业组织,就可以在对外采购市场的定价、采购商品的品质要求、付款方式、检验方式、合同的签订等多方面,提高我们自己的对话实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最大限度地争取自身的利益。
  三、加强信息通报制度。如同美国农业部对其国内进出口企业的要求一样,我国也应要求大豆进口商在进口大豆的过程中,将采购信息透明化。只有公平、公正、公开的贸易才能方便政府对这个市场的有效管理。并可打击个别不法外资企业通过人为抬高原料采购价格和恶意亏损的行为使国有资产外流。
  四、风险管理尤为重要。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会不断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面对风险,如何战胜风险,对企业来说是首要的生存之道。今年初我国大豆企业所犯下的集体错误,就几乎葬送了多年来我国大豆压榨的发展成果。可见,学会抵制冲击、归避风险,对已经全面放开的大豆产业来说,尤为重要。
  五、建立集体采购制度。为避免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在境外贸易中遭受损失,我国应该建立集体采购原料的强制性措施。此项制度的建立,可以聚集集体的力量反抗国际市场上投机炒家对国内企业利润的疯狂抢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