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仍处艰难“爬坡”期 不可盲目乐观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9-30
     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继续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刚刚结束的全国秋冬种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秋冬种工作的思路和目标,即以增粮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努力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冬小麦面积恢复增加1000万亩以上,总产增加4%。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紧急行动起来,把秋冬种粮食生产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力争明年夏粮丰收。

     今年夏粮增产已成定局,预计增产46.5亿公斤,可以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重大转机。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呢?

     首先,要冷静看待今年的粮食增产,它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农业总体上说,还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弱。今年老天爷帮忙,气候条件是近几年最好的。但明年老天爷还会这么帮忙吗?不好说。另外,今年粮食单产的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等科技因素也帮了大忙,但应该看到,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5%,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率还比较低,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也比较薄弱,科技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还很不稳定。从认识角度讲,今年从上到下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是多年少有的,但在丰收之后,粮食生产出现较大恢复发展的形势下,反而容易出现松一口气、轻视甚至麻痹的情绪和思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其次,还应该看到,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已连续多年减少,粮食面积大幅下滑势头才刚刚得到遏制。夏粮增产还只是恢复性增长,我国粮食生产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气可鼓而不可泄。正如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指出的,明年是新阶段粮食恢复发展的第二年,是确保三年内增产450亿公斤的关键一年。“夏季主动,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心受怕”。明年粮食要继续增产,必须首先力争夏粮丰收。

     粮食生产有一个特点,就是“易退难进”。播种面积连续几年下滑,想要恢复绝非一年之功。况且我们面临的形势严峻,不利因素较多,一个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粮食生产越来越受到水土资源的制约。耕地大量减少,7年来耕地面积减少了近亿亩。人口的压力没减。据权威人士预测,由于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每年粮食需求将以50亿公斤左右的速度刚性增长。即使今年实现了预定的粮食总产4550亿公斤的目标,明年的产需缺口仍然很大,品种和地区分布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离实现粮食总量供求基本平衡仍有不小的差距。

     资深农业问题专家陈锡文在分析粮食问题时说,市场价格反弹结合国家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出台,促使中国今年粮食获得恢复性增长,但粮食播种面积也只回升了几千万亩。因此,从长期看,中国的粮食生产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中国的粮食问题不是今年粮食的恢复性增产就能解决的,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在全球背景下考虑中国的粮食问题,从世界的角度审视中国的粮食问题,而不是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来考虑中国的粮食问题。

     粮食丰收可喜,盲目乐观不可取,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思想上不松懈,工作力度上不减弱,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下大气力、花真功夫,努力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