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中国必须足够重视潜在的价格上涨因素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0-1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日前在京发布的2004年秋季报告指出,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格局所产生的冲击会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中国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必须足够重视潜在的价格上涨因素。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虽然目前中国的价格总体水平不高,但确实存在着多方面的价格上涨因素:第一,2003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上游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必然要向下游产品传导,引起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

     第二,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发表的生产资料价格和企业商品价格来看,上游产品的价格仍然处于上升状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一直在逐步上升,4━8月的数字一直高于9%。国家统计局8月份的统计数字表明,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了6.8%,涨幅比7月提高了0.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12.9%,涨幅比7月提高了0.9个百分点。这些统计数字都较多地高于同期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率,说明目前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确实存在。

     第三,由于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下降,使中国粮食的生产与消费出现了缺口,粮食及相关产品价格明显上涨。

     第四,目前行政性涨价密度和力度都较大,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燃料、交通运输价格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成为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诱因之一。第五,国际市场上原油的价格持续走高,对中国生产成本提高和生活费用的上升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有分析表明,8月份中国消费价格指数虽然只上涨了5.3%,与上月持平,但是,其中翘尾因素为3.7个百分点,比上月减少0.8个百分点;而新涨价因素为1.6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了0.8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价格继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就目前形势来看,中国应该把宏观调控的目标定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不超过3%左右的水平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