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蛋鸡行业如何走出困境?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0-13
     目前,鸡蛋价格虽然涨了,但蛋鸡养殖企业主们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上游的饲料价格涨了,相应成本增加了,所以鸡蛋涨的价格并没有提高产业利润。另外,这次鸡蛋涨价只是早春禽流感造成的鸡蛋市场暂时性缺口,随着蛋鸡存栏量的增加,价格又将回归低位。

     这鸡蛋价格为啥就总在低位徘徊呢?难道这行留给从业人员的只能是苦涩与无奈吗?蛋鸡行业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走向振兴呢?

    

     扩大蛋鸡业赢利空间

    

     我国禽蛋总产量近2500万吨,连续18年位列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近20公斤。可这些年来,鸡蛋饲养户都深切感受到鸡越来越难养,钱越来越难挣。由于饲料价格的上涨、鸡蛋价格的下降,养鸡的成本增加了,步入了“高产不一定高效”的怪圈。

    

     对这个问题,专家认为应抓住两点做文章:

    

     第一,转变养鸡观念,扩大蛋鸡业的赢利空间。养鸡最大的投入是饲料,最大的收益是鸡蛋。必须从单纯追求蛋鸡高产就是高效益的传统观念,向既要降低生产成本,又要提高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水平,重视料蛋比,全面追求高效益的观念转变;由传统养殖向绿色生态养殖转变;从单纯追求产蛋数向既追求产蛋数又追求鸡蛋的高品质和高附加值观念转变;从单纯养殖向养殖+产品深加工转变;从单纯追求国内市场向追求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转变。拓展赢利空间就要做到科学的规模控制,由于资金和技术、设备等条件有限、一味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并不可取。

    

     第二,成本控制。包括饲料成本,蛋鸡场若能自配饲料再好不过了,但其加工设备与规模要与鸡场规模相适应,要严格核算、控制加工成本,降低饲料价格。通过降低种苗价格,搞好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控制传染病发生,提高成活率、育成合格率,降低母鸡的育成成本。栏舍设备不必贪大求“洋”,在可基本适应蛋鸡生长环境的前提下,应尽量以简单实用、成本低廉为原则,避免付出高昂的建筑费和设备使用、维修保养费,避免因使用大笔银行贷款而造成沉重的利息负担。

    

     目前,鸡蛋业利润微薄,只适合非常精简、高效率的运作体制。要树立名牌效应,抓好销售管理,进行广告宣传。此产品与彼产品要有品牌和包装上的区分。在产品销售上,直销与分销结合,尽量降低销售成本。

    

     开拓蛋制食品新领域

    

     蛋制品的生产加工向来以再制蛋为主,咸蛋和皮蛋加工量占整个蛋制品加工的80%,而蛋白粉、溶苗酶等产品只占极少部分。鸡蛋作为方便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在发扬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更要利用鸡蛋的特性,开拓新的蛋制食品领域。

    

     现代科技证明,通过鸡蛋特性延伸可以扩大使用范围。如利用鸡蛋的乳化性可加工成蛋黄酱、色拉调味剂、酱汁、冰淇淋等。利用鸡蛋的可变性和凝固性,可用作火腿腊肠、鱼糜制品等的粘结剂和其他食品的脱水防止剂。将蛋白的胶着性用于鱼糜制品中,能保持水产品的原有风味,用于畜禽产品,可改善其弹性及质地。

    

     现在家庭食用各种饮品和营养冲剂的需求直线上升,因而各种蛋黄粉、蛋精粉、速溶蛋松产品也有广阔市场。采用最新的科技方法,从鲜蛋中取出蛋白蛋黄,经过发酵、巴氏消毒和干燥,不用添加剂,就可以制成蛋粉,还可以分别制成蛋白粉和蛋黄粉。蛋粉不仅保持了鲜蛋原有的全部营养成分和风味,而且便于大量运输和存储,在干燥通风的条件下,保鲜期可长达一年。若将各种蛋粉加入一定比例的水还原后,可同鲜蛋一样进行食用,并可用作糕点、饼干、面条及冷饮制品等的配料,起到调味、发酵、乳化的作用。同时,蛋白粉和蛋黄粉将蛋白和蛋黄分开,可适应不同人群需要。还有一种“蛋黄精”是从蛋中抽取的精油,具有蛋黄的成分、色泽、香气和营养,其胆固醇只有鲜鸡蛋的1/30。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还可以鸡蛋为原料制成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的饮料。经过二次生物工程,制成外观类似豆奶,所含白蛋白、维生素C等营养指标超出牛奶,并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种肽以及硒、锌、碘、钙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新型饮料,目前此类产品已经问世。

    

     培育和发展一批名牌企业

    

     目前,我国再制蛋加工达1012亿多枚,折合鲜蛋8万吨左右,仅占商品蛋总量的0.8%,如果再加上深加工消化的蛋品,其消化量也不足商品量的2%。而发达国家蛋制品加工量占鲜蛋总量的15%~25%。我国有禽蛋生产量大的优势,也有其品种多的优点,但是要巩固和扩大蛋品的消费和出口量,必须加速技术提升,形成新的生产营销模式,即从养殖到鲜蛋分级、清洗、涂膜、包装一条龙式的集约化生产。我国禽蛋产量大、品种多,但没有形成品牌优势。现在已有企业推出自己的品牌,如汇绿公司的“阿强牌”鲜蛋、韩伟集团的“咯咯达”、高邮的“红太阳”咸鸭蛋、仙桃的“九珠”松花蛋等。当然,禽蛋业还有待于培育和发展更多的名牌企业。

    

     业内人士还认为,国产鸡蛋迈不进国际市场门槛的主要原因,还是产品的品种质量无法达到国际的技术质量标准。如今,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鸡蛋中的药残和微生物指数要求越来越高,而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鸡蛋由于技术水平低、鸡舍和设备非常简陋、疾病比较多、鸡有病后乱投医等种种原因,使得鸡蛋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包括日本伊势食品株式会社在内的全球蛋品巨头已经把目光投向中国,纷纷开始计划在我国大城市建立大规模工厂化养鸡场。国际蛋品协会最近对北京、沈阳、大连、上海等地的一些知名农场、大型现代化蛋禽生产企业考察后,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来自国内外这些机遇同时也是压力,促使企业面向市场,树立优质产品的品牌战略,通过选择高产鸡蛋品种、合理配制饲料和科学饲养管理,使鸡蛋达到并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转变小生产者的独立经营,形成资源优势互补、提高综合竞争力。

    

     增强抗御突发性疫情的能力

    

     高致病性禽流感给国内的禽蛋业上了生动的一课。疫情对国内外两个市场都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市场突然萎缩、出口遭到退货、企业和养殖户遭受损失,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压,如何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有效抗御突发性公共安全问题,无情地摆在了行业面前。如何通过提高我国禽肉及禽蛋产业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和监测体制,引起人们关注。

    

     目前,在我国蛋禽养殖、生产、加工领域,小企业、农户散养占据主导地位,它们大多棚舍设施简陋、技术管理薄弱、缺乏系统的消毒和免疫程序,给家禽产品的卫生安全带来隐患;而且选址大多不规范,离居民区较近,增加了疾病传播几率以及疫情发生后的扑杀损失。

    

     此次禽流感,大中型禽蛋养殖和加工企业并未发生疫情。实践证明,农户散养不利于现代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也加大了疫病控制的难度,增加了生产成本。为有效应对各种疫情的袭击,应当支持鼓励行业走现代化工厂化饲养加工方式。

    

     (中国养殖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