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0-18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来自全国100余名长期关心中国粮食安全的政府、科研、教学、推广、粮食期货交易所的代表汇聚北京,参加由中国工程院、民盟中央、九三中央、中国科协共同主办,中国农学会承办的中国粮食安全高层论坛,共商新世纪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大计。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出席了开幕式。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等领导出席并讲话。会议由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主持。两院院士石元春,中国科学院李振声院士、中国工程院卢良恕院士、郭予元院士、戴景瑞院士,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大连商品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马险峰先后做了主题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中央副主席洪绂曾研究员在闭幕式上作了总结讲话。

     张宝文在讲话中强调,粮食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科技创新,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2%的人口;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解决了13亿中国人口的温饱问题,不仅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减少贫困和饥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为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1996年间,良种、栽培技术、防灾减灾和土壤改良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份额分别为33.8%、34.1%、14.2%、和17.9%,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20%提高到目前的45%左右。

     张宝文说,中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更是一个消费大国。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而且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压力,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全球人口的高速增长、技术增产边际效应趋减,粮食产量增长趋缓,国内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和人均占有量都减少,全球食物供不应求的趋势将长期存在,以及新阶段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营养”粮食产品需求,均向农业科技提出了严峻挑战。希望科技工作者紧紧抓住我国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切实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大幅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努力奋斗。

     邬贺铨在讲话时说,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全球性的问题,事关国家安定和世界和平,虽然全球人口不断增加、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向粮食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粮食生产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的条件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技支撑,已成为新时期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农业发展都要求我国不断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1996年粮食首脑会议确定的目标。

     据悉,与会的领导、专家就科技进步、生物灾害防治、粮食期货、资源替代、食物安全与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与三农问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专家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入户,就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