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调整产业结构是发展养殖业的主题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1-15
     今后5年内,漯河市将建成年出栏50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规模养猪占全市养猪总量的70%以上;建成以存栏5000头奶牛为主的奶牛、肉牛养殖基地,还有肉鸡年出栏、蛋鸡存栏总量逾1000万只的肉鸡、蛋鸡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基地+规模养殖场”的畜牧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通过无公害认定的畜产品占全市畜产品总量的30%以上。

     这是“双汇产业化工程”既定目标。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的重大决策之初,调整全市养殖业产业结构就作为一项具有量化指标的目标任务被提出来了。养殖业作为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产业结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就像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一样。况且,不论整个养殖业还是养猪、养鸡、养牛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不少与结构调整有关的事情要做。

     养猪,关键在于提高规模比率

     记者采访得来的情况表明,漯河市今年的生猪出栏量有望提前完成“双汇产业化工程”目标任务。然而,由于以双汇集团为首的漯河肉食品加工企业对生猪的年需求量早已突破千万头大关,国内大城市和国际市场对规模养殖良种生猪及其生鲜肉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这就决定了漯河生猪养殖业仍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其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强化产业优势。

     问题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规模养猪比率。只有规模养猪比率提高了,提高全市生猪养殖良种率、无公害养殖率等才能成为现实。提高规模养猪比率是扩大漯河市生猪生产规模、强化生猪养殖产业优势的途径和至关重要的突破口。目前,漯河市规模养猪比率虽已提高到50%,但毕竟还有50%的生猪来自小养猪场和庭院养猪户。在不期而遇的市场波动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小场和散户经不起考验而被淘汰。此种淘汰可以使规模养猪比例有所提高,却也会伤及养猪场和养猪户的利益并影响到“双汇产业化工程”推进,显然有悖于市委、市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初衷。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并在实践中解决好如何主动而不是被动地提高全市规模养猪比率的问题,从而优化我们的养猪业结构。

     浙江省不少地方规模养猪比率明显高于漯河市,他们追求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规模效益,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养猪不是穷人干的事业。穷人养猪越养越穷,富人养猪越养越富”。他们这种观念很难为我们认同,而源于浙江省江山县的养猪合作组织模式却值得我们借鉴。江山县天蓬畜业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成立天蓬养猪合作社,推行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主要内容的“江山模式”——注册“天蓬”商标,制订养殖规范,实行“三统一”?统一饲料、统一品种、统一管理?,以保证出栏生猪品质优良。合作社硬性规定:只有养殖水平较高,存栏生产母猪60头以上,讲信誉,对周围农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养猪场才能加入合作社;对达到要求的社员,合作社授予“标准化养猪场”牌子;对信誉好的饲料、种猪经营者授予“质量信得过单位”牌子,推荐社员使用其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漯河市也有一些养猪场进行过类似探索性实践。曾被授予“养猪状元”称号的市人大代表、郾城县大刘镇东王村农民王自安就创造了一种可以称为“王自安模式”的规模养猪模式。他于1997年办起存栏量达2400头的养猪场,从去年开始将场内300头母猪分别卖给或赊给精心挑选的40户村民饲养,实行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等“五统一”,并从这些饲养户中统一收购仔猪育肥。结果,他的养猪场因节约场地、降低生猪繁殖成本而提高了效益,母猪饲养户也得到了少者四五千元、多则七八万元的收入,其辐射带动作用可谓大矣。

     如果我们能够借鉴“江山模式”、“王自安模式”和更多更好切合漯河实际的模式,双汇、汇通、北徐、金运等肉食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政府和有关方面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服务,就能把千家万户养猪纳入规模养猪的良性发展轨道,让规模养猪成为全市养猪业足够大的大头。

     养鸡,寄希望于豫汇集团

     早在建市之初,漯河市就有一批闻名遐迩的养鸡专业村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漯河市肉鸡、蛋鸡养殖业一直发展缓慢且在市场波动中屡屡受挫。业内人士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漯河市没有一家有足够规模和实力的加工企业充当龙头,生产的肉鸡和鸡蛋只能直接进入当地市场或经运销环节进入外地市场;而肉鸡比鸡蛋更难运输和储藏,其供求关系也不如鸡蛋稳定,养鸡业发展在总体上受限是不可避免的。

     去年12月15日,漯河豫汇集团投资1300万元兴建的年分割肉鸡1000万只、年产值可达1.3亿元的漯河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此时,全市肉鸡年出栏量满打满算不过300万只,豫汇集团肉鸡分割加工原料需求对全市肉鸡养殖业的拉动作用立马凸现出来。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豫汇集团肉鸡分割加工项目投产不久便遭遇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影响,一连数月产品销不出去,原料收不进来,今年前10个月仅收购加工肉鸡280万只,企业生产能力远远没有饱和。这些肉鸡将近60%来自我省焦作、许昌、平顶山和湖北襄樊等地,只有不足50%来自本市养鸡场、户。为了迅速改变所需原料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豫汇集团已经在郾城县商桥镇和邻近漯河市的西平县建起年出栏总量近80万只的肉鸡养殖场;同时准备投资1500万元,在漯河市境内再建8个年出栏总量近500万只的肉鸡养殖场。集团公司董事长马祥伟告知,以8个养鸡场为主的豫汇肉鸡养殖基地建设将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合作伙伴投资建场,集团公司租赁经营;二是集团公司和合作伙伴合资建场,集团公司控股并经营。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建场,都必须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

     漯河肉鸡养殖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终于来临。

     因为有豫汇集团肉鸡加工原料需求拉动和肉鸡养殖基地建设大动作的带动,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只要不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大规模流行那样的特殊情况,漯河市肉鸡养殖业就会在今后半年之内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阶段,肉鸡存栏和出栏量就会大大超过蛋鸡,养鸡业以至整个养殖业的产业结构将因此得到重大调整。

     养牛,龙头带动和市场机遇同等重要

     国家和省里确定的调整养殖业内部结构的指导方针是“稳定猪、鸡生产,发展草食畜禽”,而漯河市养牛、养羊等草食畜禽养殖业发展相当缓慢,牛的存栏量尚不到“养牛大县”南阳市唐河县的50%。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从投入产出比等方面衡量,牛、羊等草食畜禽适于放牧而不大适于圈舍饲养。漯河市地处平原,牧养条件与唐河等地无法相比。肉牛养殖因技术和饲养条件要求较高而不易迅速形成足够大的规模,养羊、养兔也很难收到养猪、养鸡那样的规模效益。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乏力,养殖场、户产品销路不宽,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业内人士认为,漯河市包括肉牛、羊、兔等草食畜禽养殖业近几年很难有大的发展;惟独奶牛养殖业发展前景比较广阔,主要得益于漯河三剑客等乳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拉动。

     据了解,漯河市奶牛饲养业已有20年以上的历史,目前全市奶牛存栏量已达4500头,牛奶年产量在3万吨左右,其中将近50%集中在源汇区,显然与地处区内的漯河三剑客奶业有限公司的原料需求拉动有关。“双汇产业化工程”实施之初,记者曾到三剑客公司所在的源汇区干河陈乡挂刀营村采访过该村奶牛养殖业。当时,挂刀营奶牛存栏量已超过500头,所产牛奶大都就近卖给三剑客,每头奶牛每年带给村民的收入不下6000元。然而,奶牛饲养户与三剑客公司之间在牛奶价格、收购质量标准、结算方式等方面的摩擦时有发生,“都市里的村庄”养牛与城市环境卫生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去年6月,干河陈乡南关村吸取挂刀营的经验教训,在107国道西边建起存栏1000头的奶牛养殖小区,将原在村民家里散养的奶牛转移到那里实行高度统一的集约化饲养和管理。三剑客公司资助村里在养殖小区建起总投资30万元的现代化挤奶站,极大地方便了奶牛养殖户销售产品,公司也有了可靠的高质量原料来源。如此这般,长期困扰三剑客和奶牛饲养户的诸多矛盾大为缓解,让人看到了漯河奶牛养殖业加快产业化进程的一线希望。

     令人欣慰的是,三剑客公司投资1500万元新上扩建项目有望年内建成投产,其日产量将从目前的不足100吨提高到150吨,原料需求必将大幅度增长。目前,全国乳品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各大知名品牌之间的奶源争夺战日趋白热化,乳品原料市场已成为典型的卖方市场。漯河奶牛养殖业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

     漯河市奶牛和肉鸡、蛋鸡等畜禽养殖虽有较大发展且前景相当广阔,生猪养殖却仍是漯河畜牧养殖业中占绝对优势的主力——如此产业结构是市场需求拉动和政府在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中引导的结果。毫无疑问,今后仍应以市场为导向,靠市场需求拉动和政府及有关方面因势利导,使漯河市畜牧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