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源危机四伏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1-18
     澳大利亚乳业局率团对中国奶业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考察后,于11日在广州举行了“乳品安全研讨会”。会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孟尼·艾尔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奶业来说,相对落后的奶源问题将形成阻碍,其中突出问题是细菌总数普遍过高,严重影响乳制品的品质。

    对此,前来参加研讨会的省奶业协会秘书长林树斌表示认同。他说,中国奶源的确存在多处硬伤,国家标准过低、检测不严、奶源不足、分布不均等现象正在制约中国奶业的健康发展。

    国内奶源细菌总数过高

    据孟尼·艾尔博士介绍,在澳大利亚优质牛奶细菌总数应低于每毫升3万个,体细胞总数低于每毫升2.5万个;而合格牛奶的细菌总数最高上限为每毫升5万个。可据他了解,在中国,细菌总数不超过每毫升400万个就是合格牛奶,低于每毫升50万个就是一级牛奶。他说,现在中国奶源模式多为“公司+农户”,90%以上的奶牛由农民饲养,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卫生设备不足,大多数牛奶达不到一级标准,细菌总数普遍过高。

    孟尼·艾尔博士说,在澳大利亚,奶源的模式虽也是“公司+农户”,但对原奶控制非常严格。首先奶牛必须获得健康标识,同时饲养者必须对饲料是否含有化学物质和转基因物质作出声明。在收购上,80%的牧场主在收购站30公里以内,确保3.5小时内将牛奶送到收购站,降至4摄氏度保存。此外,对收取的每一批牛奶都要采取快速的细菌总数测定法进行抽样检测。如果奶农每10天有一次被检牛奶细菌含量过高,就会受到处罚;如果一年内处罚超过12次,奶农将被停止再向工厂供应牛奶。

    国家标准过时有漏洞

    林树斌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奶源细菌总数确实普遍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标准已经过时。据他介绍,目前我国生鲜牛奶收购执行的仍然是16年前的标准:对于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国家一级奶应小于每毫升50万个、二级奶每毫升100万个、四级奶则达到每毫升400万个。而在发达国家,牛奶中微生物超过5万个/毫升,就要受到严厉惩罚。按此标准,我国的一级牛奶在发达国家也可能被判为不合格。

    林树斌说,除此之外,国家标准对国际上通行的一些指标如抗生素残留存在漏洞,部分企业将抗生素残留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奶加工成产品出售,欺骗消费者。据他介绍,阜阳奶粉事件之后,中国奶业年鉴编辑部曾对市场上主流奶制品卫生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大商场内抽取18个知名品牌企业的产品(包括奶粉和超高温灭菌)共24个批次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我国的奶粉质量虽然按国家标准全部合格,但是同国际标准相比有差距,特别是抗生素问题比较严重。用TTC法(国标方法)检测17%为阳性,用SNAP法(酶联免疫法,国际上常用)50%阳性,尤其是婴儿奶粉也有抗生素检出。

    他认为,现行国家标准不但对细菌总数规定过低,而且在抗生素等国际通行的指标上存在较多漏洞,显然已经过时。

    奶源不足隐患极大

    林树斌告诉记者,其实中国奶源问题还远不止于此。一方面,还原奶大量充斥市场;可另一方面,去年以来,不少地方又出现成吨的牛奶因为卖不出去被倾倒的事件。这说明,生产与销售脱节,奶源问题已非常严重。自1995年以来,中国奶业保持30%的增长速度,上规模的乳制品企业的增长更高达45%,但是奶源的增长速度仅为10%,远远没有赶上加工能力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奶牛的存栏量有800万头,按照目前中国加工和消费状况,中国至少有1000万头奶牛的缺口。

    据了解,因为奶源不足,全国1600家奶业加工企业的生产线开工率长期在60%-70%之间徘徊。据林树斌预测,奶业是朝阳产业,世界人均饮奶量为100千克,发达国家则达200千克,不发达国家年平均也有40多千克,而目前我国人均年饮奶量只有8.8千克。因此,未来几年,中国奶业仍会保持“井喷”的发展态势,奶源的供应量与乳制品需求量之间的差距还将继续拉大。与此同时,中国奶源的诸多问题将极大地制约中国奶业的健康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