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原子经济在中国起步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11-19
一枚不到4角钱的鸡蛋,如果将它的壳做成钙片,蛋白提炼溶菌酶,蛋黄提炼免疫球蛋白和生产醋蛋口服液,价值将增至38元,提高整整100倍;而如果回收废弃的火龙果皮提炼食用色素,每公斤产出的效益为30元,这种天然色素出口价每吨18万美元。

正在广西北海召开的首届农业原子经济会议上,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钱生球教授向人们描述了一幅在“原子”层面上通过绿色化学开发农产品价值的图景。

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钱生球说,农副产品品种众多,在农产品加工中,参加反应的原子仅为碳、氢、氧和少量的氮、硫、磷,如果只考虑分子转化率,利用的只是小部分原子,更多的原子成为“三废”被遗弃,目前农副产品原子的实际转化率不到五分之一,“如果能通过科技手段,使农产品利用达到原子全利用水平,目前有限的土地可以养活5—8倍的人口。”

“原子经济”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B.M.Trost教授提出。他研究化学反应中究竟有多少原子进入产品中,在合成时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合成产品的原子,追求尽可能节约能源,实现化工过程废物零排放。这一研究1998年获得了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钱生球教授将“原子经济”推广到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一批产品的专利。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中国目前农业原子经济的概念已逐步为人们所了解,科研机构对水稻、小麦、花生、茶叶、菜籽、蜂蜡、红辣椒、火龙果等原料的化学深加工开发,其成果已部分得到转化应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