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日趋紧密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1-30
     农民出身的董志敏最近忙得不可开交,作为白水宏达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他几乎每天都奔走在陕西苹果产区,为公司出口东南亚国家的苹果订单组织货源。

    在今年10月初由农业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东盟——中日韩果品企业家圆桌会议上,董志敏与泰国正大集团植物一条龙公司和印度尼西亚赛美露公司分别签订6000吨和1万吨的苹果供货合同。

    董志敏靠承包建筑工程起家。商业嗅觉敏锐的他看到陕西苹果发展的前景,于1993年成立了白水宏达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11年的发展,他的公司已成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和绿色果品标志使用权,年产绿色苹果60万吨。目前,他的苹果已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东盟是我们公司拓展业务的重点地区。”多次考察过东盟市场的董志敏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公司今后一段时期将不遗余力地发展那里的市场,因为那里的市场对我们来说太大了。”

    与董志敏有相同见识的中国企业家不在少数。有趣的是,东盟企业家对中国市场同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们将加强与中国果业企业合作,利用正大集团在全球的果品销售网络,使泰国丰富的热带水果行销温带国家,同时,中国的温带水果销往泰国等热带国家。”泰国正大集团植物一条龙企业代表金瑞莲这样说。

    在前面提到的东盟——中日韩果品企业家圆桌会上,短短两天时间,与会的中外企业家就签订了4亿多元人民币的果品贸易合同,品种既有中国的苹果、梨、冬枣等温带水果,也有芒果、香蕉、菠萝、榴莲等东盟地区的热带水果,双方的贸易合作意向更是高达10亿元。?

    此间商界人士认为,中国农业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严重约束,而东盟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耕地、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有很大一部分尚未开发。气候条件的差异也使双方的优势产品有很大区别,中国的温带产品是东盟所缺少的,而东盟的许多热带产品(如棕榈油、可可、腰果等)则是中国所需要的,这有利于扩大双边的贸易往来。

    泰王国驻华大使朱拉蓬.纳瑞差说,近年来,中泰两国加强了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2003年4月泰中签订了关于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快取消关税的协议,加快了农产品零关税进程。作为“早期收获”机制,从2003年10月1日起,两国果蔬贸易实施零关税。“这一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了两国资源互补性的优势,泰国的龙眼、榴莲、山竹、荔枝、木薯等热带水果,中国的苹果、梨、猕猴桃、红枣、石榴等温带水果贸易量扩大,贸易额大幅增长,实现了双方的互惠互利。”

    中国农业部副部长牛盾透露,两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了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技术交流、试验示范和农业商贸合作促进等合作项目。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农业部先后举办了18个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疫病监测控制、马铃薯丰产栽培、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信息化、食药用菌生产和种子管理等领域,近400名来自东盟各国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效果良好,受到东盟国家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

    近两年来,中国通过开展农业技术交流与输出,实现农业“走出去”战略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东盟已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近年来每年农产品贸易额达到30多亿美元。

    经济界人士认为,中国通过与东盟国家积极沟通,紧密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为双方农业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预见,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之手将会握得越来越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