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奶业再遭“生死劫”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1-30
     “一杯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可就这关乎到民族体质的南京奶业市场近来却出超乎寻常的“热闹”,概念之战、价格之战、标识之战接踵而来,一波猛于一波。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颁布的两个《通则》再次将奶业推至风头浪尖,该《通则》明确规定,市面上销售的奶品都不得标示成“鲜奶”。这意味着一直以“新鲜”作为卖点对抗还原奶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对于价格战中打得昏天黑地并徘徊在市场边缘的南京奶业来说无疑又是一场生死考验。

    标识之争引出新《通则》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出台两个《通则》,该《通则》明确规定,从明年10月1日起,任何在市面上销售的奶品都不得标示为鲜奶。这是怎么回事。事情还要从鲜奶标识之争说起,去年一个所谓牛奶营养价值排行榜在业内空投了一颗“炸弹”,“鲜奶是金、酸奶是银、奶粉是铜、常温奶是铁”,此排行榜一出,立即引发业界哗然。国内奶企迅速划分成两大阵营———鲜奶联盟与常温奶派,分别代表城市型和资源型乳品企业。

    占有城市消费主场之便的上海光明、北京三元、南京卫岗等城市型企业,采用低于85℃的巴氏灭菌法,一般保质期为3天左右。而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奶业资源丰富地区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远离城市消费市场,因此大多采用130℃至150℃的超高温灭菌,产品可保存6个月。

    巴氏奶派认为,超高温灭菌会导致乳制品营养成分流失,保质期达6个月的牛奶不配鲜奶称号。而有价格优势的常温奶派则反击,判断是否鲜奶在于生产原料而非生产工艺,就像同样是活杀鲜鱼的菜肴,只是清蒸和红烧做法不同而已。

    此次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出台这两个《通则》主要是想平息这场大战。业内人士这么分析认为。

    奶业早已“闹”成一团

    其实,南京奶业市场一直就徘徊在市场生死边缘。光明250mL超高温灭菌纯牛奶促销价格低到了1.6元/盒,雀巢同样规格也将促销价降到了1.7元/盒……这是记者日前在南京一些超市了解到的最新价格信息,与前些月份相比,牛奶价格的一路走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令奶厂大伤脑筋的是,奶业原料市场却是涨声一片,到目前为止,生产牛奶必须的原料———白糖由去年2600元/吨上涨到3300元/吨,涨幅达30%多,牛奶成品包装用的片材也受原油涨价影响,由去年11000元/吨上涨到17200元/吨,涨幅达55%。而养牛环节的原料价格也一路攀升,牛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价格由去年的1200元/吨,上涨到1600元/吨;麦皮由1000元/吨上涨到1400元/吨。

    超高温灭菌牛奶促销从以前只促销1L包装到了250mL,一位奶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之前大家都只对1L超高温灭菌奶促销,1L促销价最低达到了3.6元/盒,降幅达40%左右。而250mL最低价以前一直维持在1.9元/盒,现在1.9元成了250mL的正常价格,降幅也达到了30%至40%。而250mL牛奶仅奶的成本价就达到了0.6元多,再加纸盒、加工成本、运输成本、税收、销售成本等等,现在的价格几乎跌破价格底线,奶价再这样降下去,不知道还有几家企业还能“撑”下去?!”

    除了价格大战外,概念的炒作也使得市场一片混乱。目前市场上的奶制品种类繁多、层出不穷,让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某小区的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有纯牛奶、乳饮料、酸奶等。好多品种还是第一次看见,并且品牌不同、口味也不一样。”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加入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牛奶。一般消费者很难弄清楚这之间的区别。

    由于近年来牛奶市场“硝烟”四起,市场争夺越来越激烈,生产厂商挖空心思,争相在牛奶名称上标新立异,甚至出现了外行给乳品起名的现象。“高钙奶”无钙,“功能奶”不知所云,而一些所谓鲜奶其实是由奶粉还原而成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概念炒作总会把消费者脑筋“搞”得七荤八素,最终搅浑了市场。事实上,各种奶营养成分之间相差很小,根本就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业内人士分析说。

    《通则》能解市场之困?

    据了解,《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当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或等效的名称”。

    与此同时,《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编制单位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编写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并被指定为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统一宣贯教材。其中明确指出:鲜奶的标准术语应该是“生鲜奶”,即国际标准所称的“原乳”。该《指南》还引用了美国联邦法规101部分食品标签来证明这一规定属国际惯例,认为“新鲜”一词用于食品标签或标示上,意指该食品是处于“生”的状态,并未经冷冻或任何形式的热处理或其他任何形式的防腐处理。也就是说,只有刚刚从奶牛身上挤下的奶才称得上是鲜奶,人们习惯称为鲜奶的巴氏消毒奶则因经过了80℃以下加热消毒的加工处理而不能再称为鲜奶。

    对此,业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却认为,如果明年《通则》实施,所有奶品都不得标注鲜奶,意味着市场的奶品将没有鲜奶和常温奶之分,消费者的消费将更加盲从,这对本地的鲜奶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江苏奶业对《通则》不敏感

    《通则》明年正式实施后会给江苏奶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江苏省奶业协会的态度则显得暖昧。江苏省奶业协会的秘书长刘敞先向记者表示,“鲜奶”的称谓在国外也是通行的,质监部门出台《通则》是理解不同。

    这位秘书长说,国内外对“鲜奶”争论由来已久,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产品标识滞后于市场发展是长期的,目前协会也在学习当中,包括学习国家质监总局刚刚公布的《通则》。“标准”的制定单位是质监部门,协会自国庆节前后文件下发以来,一直在学习。毕竟从明年10月1日才开始执行《通则》,现在下结论为期过早。

    这位秘书长话锋一转,自我解嘲道,协会不能对现有奶业市场的规范过多评论,协会本身就不规范,就目前的工作职能来看,仅承担诸如“技术培训”、“职能培训”的工作,不足以指导奶业企业。就取消“鲜奶”标识一说,主要靠企业自身的力量。

    另一位不愿将姓名公布在媒体上的业内人士这么认为,这一政策将对本地鲜奶企业,特别是拥有自己牧场的大型企业带来极大的打击。他透露说,目前巴氏消毒奶收购原奶的成本约为3500元每吨,而用进口奶粉的还原奶的成本不及2200元每吨。成本相差悬殊,拥有牧场的企业毫无价格竞争优势。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将加大对还原奶的投资,而逐渐减少巴氏消毒奶的投资,这将影响整个养牛业的发展。

    而江苏奶业企业对这一关乎自身发展的大政,却表现得出乎意料的“冷静”。鲜奶生产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的南京奶业集团的一位副总经理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称,有关国家质监总局公布《通则》:从明年10月1日起取消“鲜奶”标识一事,他还不知情;目前无法将这一政府行为对鲜奶企业发展的影响作出评价。而该企业另一主管则称,目前不便解答。南京另一本土奶业企业金阳光公司的相关人士也表示,不知道此事。光明乳业南京公司市场部主管也表示,不太清楚,最好问总部。

    《通则》之争还将继续

    业内人士认为,对鲜奶变相的定义,从短期来看,会助长还原奶的发展,给本地鲜奶企业造成沉重打击;从长期来看,会误导消费者,最终伤害整个中国奶业。据了解,此问题在四川、重庆、上海也引起了当地奶业协会有关负责人的强烈关注,广东省奶业协会将积极听取企业意见,把企业的声音总结为书面材料,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在明年10月1日《通则》正式实施之前,给本地奶企一个公平公正的答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