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大都患有精神病?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12-01
动物也有情感和心理活动。它们在遇到恐惧或恶劣环境时,精神上也会患病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其实,所有动物都和人一样,是有情感和心理活动的,它们也会有喜怒哀乐忧思恐。因此,它们在遇到恐惧或恶劣环境时,不仅会在身体上(生理)患病,也会在精神上(心理)患病。

  动物会不会像人一样也得精神病?

  动物实验,导致动物患上精神病。

  动物肯定会得精神病。

  动物为人类和献身于科学的贡献是无比巨大的,但是它们付出的代价也同样巨大,甚至受到的是“非人”的折磨。这时,它们就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精神失常和患精神病也就是一种必然。

  比如,给予动物进行药物毒理研究,会导致动物严重腹痛、全身痛、呼吸困难、痉挛、颤抖、腹泻、七窍出血、瘫痪、休克、最后死亡。当然,人类使用动物做科学实验远不止是试验药物。还会有:不许进食、不许饮水、不许睡觉、感染病毒和细菌、损害其大脑、手术致残、烫伤动物、放射线辐射动物、灌注毒气、强行喂食、电击、绝育、慢性中毒和身体各种伤害、致畸、致癌、敲除基因等。最后是让它们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如用噪声等刺激它们。

  当动物明白了人们在拿它做实验品时,它们一方面是产生愤怒、恐惧,另一方面是导致心理异常,产生精神病。

  比如,黑猩猩对待人们拿它做实验的最为经典的反感动作是,如果看到人们递给它的是药片或怀疑是药物,它就会对人和药片吐唾沫,并把药片扔得远远的。而受到惊吓的黑猩猩会表现出痛苦万分的表情,并产生恐惧、焦虑等症状。

  身处狭小笼中,实验小鼠精神失常。

  其实,即使没有上述对动物的种种虐待,仅仅是把它们关在狭小的笼子里,并且给予它们清洁的水和食物,它们多数也会精神异常,有的竟达到癫狂状态。原因在于,它们失去了自由。

  英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就曾安装一台24小时监控的摄像机,记录了实验小鼠的一举一动。

  录像中,老鼠们反复地做着同一动作。其中有些老鼠沿着笼子的不锈钢毫不费力地爬到顶部,前腿挂在天花板上,嘴则咬住笼栏,而后又跳到笼子底部。而另一只老鼠则在不停地翻跟斗,每秒钟一个,一口气能翻40分钟。它们每一个动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停地重复整套动作,而且做得那么认真执著,与精神病人的表现一模一样,毫无二致。

  在精神病学上,这种动作连贯、不断重复而且没有明显目的行为被称为机械重复。这是因精神障碍导致的认知反常;也就是说,人和动物都可能产生这样的精神异常。而观察表明,实验室的大多数老鼠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做着这种无谓的机械重复。

  为什么实验动物在狭小的笼子里会产生精神异常?如果用将心比心来解释,就会非常清楚。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牢房的空间缩小三分之一,犯人中出现精神异常表现的会增加三分之一;将牢房的空间扩大一倍,并增添阅读等自娱活动,犯人出现精神异常的比原先减少78%。

  在狭小的所谓标准的鼠笼里生活,就像人被常年囚禁在低矮的牢房里一样。无所事事的煎熬、长时间的枯燥,以及焦灼、无助、失望甚而绝望与恐惧,犹如一把把利刃慢慢插入身体、大脑和心脏。这就必然会导致精神疾病,当然,也包括生理疾患。

  用作实验的动物大都患有精神病,动物实验结果值得怀疑。

  关在狭小笼子中的动物大多会出现精神异常,但许多用作实验的动物都是这类患有精神病的动物。

  有研究人员提出,如果动物是在精神受伤害或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用于科学实验,这样的实验结果还是否准确?

  合理的推论便是,用这样的动物所做的科学实验结果值得怀疑,至少会影响到科学研究所得出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这也意味着疾病模型的设计、药物和药剂研究,以及化学毒性检测的结果都会受到影响。

  这个道理就如同不能拿已经染病的动物做实验一样。

  所以,即使是为了科学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必须善待动物。方法很简单,一是扩大笼舍,二是把动物的居住环境加以装修,就像人要装修房子一样。

  有一个小小的试验:将鼠笼的环境稍加改观,放进一些用硬纸板做成的模拟鼠洞后,那些连续几个小时翻跟头、咬鼠笼和原地打转的老鼠们立即停止了重复动作,纷纷打量起模拟鼠洞。后来的统计表明,它们继续机械重复动作下降了40%。

  当然,如果能安装活动轮、手纸卷或挖洞工具、迷宫、梯子、海绵刺激物等,更有助于改变小鼠的精神状态。如果它们的环境越接近于其自然和野生的生活环境,它们的精神也会越接近于正常。

  实验证明,不同的居住环境会改变神经细胞体的大小和突触接触的数量。如果给老鼠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笼子,大多数老鼠都可以忍受60次超剂量的铀辐射,而且老鼠大脑皮质标准样本的重量也随着它们经历的不同而变化。

  显而易见,让动物回归自然是对它们的最好保护。而即使要利用动物为人类和科研作贡献,也需要给予它们最好的条件和最接近于它们自然生存下的环境,这才可能让它们具有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用它们所做的科学研究结果也才可能更为真实和准确。

  作者简介:张田勘,现为《百科知识》副主编,曾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业方向为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已出版著作10部,在国内外发表各类文章2000多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