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中国兔业的“短腿”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12-08
“中国年产兔毛1.5万吨,占国际贸易量90%以上;兔肉年产45万吨,出口最高年份时为4.35万吨;獭兔皮年产500多万张。中国以上这些产品产量都是世界第一,数量上绝对是大国,但所有这些产品的价格我们却没有决定权,完全受制于国外市场,国内兔业市场近几年出现较大波动,从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制于人的结果。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兔产业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尤其是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这是中国农业大学杜玉川教授对中国兔产业目前生产和市场状况的一个整体分析。

杜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谈的最多的就是质量问题。他告诉记者,欧盟对中国兔肉产品封关、兔肉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上不去,人家盯住咱的就是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反过来看,我们在这些方面还确实存在较多问题,跟国际市场需求有很大差距,小辫子在人家手里,价格上只能听人家吆喝了。兔皮是我们出口的大项,但困扰我们的还是质量问题。兔皮最差的每张几元,好的能达到六七十元,质量拉得比较开,但我们的一级皮、优质皮的数量太少了,还不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从原始产品的库存,到终端产品的染色等,我们都还有很多文章可做,传统陈旧的工艺急需改进。意大利一家企业采用新工艺生产鞣制的獭兔皮放到水里48小时,再晾干,摸起来还像绸缎般柔软。有如此过硬的质量,价格当然不菲。在兔品种的选育上,我们的差距就更大。目前,我们的许多当家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质量良莠不齐,自己的选育工作还没有大的突破,提高质量所受局限较多。

针对这些问题,杜教授认为,我们必须把质量问题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来认识,研究出一整套优质兔皮、兔肉生产、加工的配套技术,增加科技含量,利用我们的劳动力优势,做到物美价廉,那我们的竞争力就有一个大的提高。如果我们生产的獭兔皮能像那家意大利企业生产的质量一样,我们还担心价格别人说了算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