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尚未破题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12-09
“入世”三年,环顾周围,国外农产品并不像人们最初担心的那样铺天盖地。这是不是意味着“入世”对农业的冲击不如想像中大?

“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从三年的历程看,农业“入世”的结果可谓喜忧参半,虽然农业的开放度和与国际接轨的意识不断加强,但前景还不明朗,尤其是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政策,可以说尚未破题。

农产品:命运各不同

由于农产品种类很多,因此“入世”后的遭遇也各不相同。土地密集型、商品化程度高的农产品,如甘蔗、橡胶、大豆等“入世”后受到冲击很大。据上海口岸统计,大豆、茶叶等农产品的出口量呈直线下降;全国的情况是,2002年进口大豆占国内产量的80%,今年进口大豆的数量已超过国内产量。

虽然商品化程度也高,但属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水产、畜牧、果品、花卉等,则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显示出一定的竞争力。上海市农委经贸处李维良处长告诉记者,2001年上海自有农产品出口额仅为2.44亿美元,去年已增至4.09亿美元。

农业变化:三大领域

“入世”后,我国农业生产、消费的观念有很大变化。以前主要是重视产量,现在对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记者从市农委获悉,加入WTO后,上海已先后修订了58项地方标准,并对小麦、猪肉、蔬菜等12类食用农产品制定了生产、加工的操作规范,经认证的农产品已有130多种。

“入世”还推动了非农就业。据统计,全国进城打工的劳动力已经接近1亿人。从制造业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由于我国以一般商品的出口为主,优势在于国内劳动力的密集,因此出口产品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民非农就业的机会。

从政府的角度看,“入世”三年的学习,使其在农业补贴的运用上有很大变化,“绿箱政策”的运用开始得到重视。据悉,今年全国已拿出300亿元用于培训农民和良种、农机补贴等,明年财政用于农业的投资还会有相当大的调整——更多地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开支。

农民组织:力量仍薄弱

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民间组织仍十分缺乏,起诉倾销或应对反倾销的农民组织尚未发育,这非常不利于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复杂情况。

有关专家认为,任何地方只要小农人口仍占一定规模,它都必然实行合作经济。在东亚小农社会,尽管它的农民人口已经普遍下降到10%以下,如日本现有农民只占人口总数5%左右、韩国占7%,但几乎都是政府以一定的政策优惠,以一定的投资来帮助农民发展合作生产、合作运输、合作销售、合作加工、合作保险、合作金融等。

然而在中国,当前能够产生效益的涉农领域,如加工、流通、金融、保险等全是外部垄断,至今没有一项政策试图帮助农民进入这些垄断领域,甚至连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至今也未被确认。从这些问题上看,“入世”以后的农业前景并不明朗,我国在农业的支持政策和保护政策上基本尚未破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