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经济大盘初定 物价涨幅的上限是4%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12-12
官方初步敲定,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物价涨幅的上限是4%,而城镇失业率控制线为4.6%,新增就业为900万人。这只是一个初步讨论的目标,不过,根据9日结束的国家发展和改革会议上透露的信息,这可能将是自1999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将GDP增长率目标重新调高至8%。此前,官方确定的当年经济增长预期都是7%。

一些经济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这些核心经济指标还需要在明年三月通过全国人大审议,但是这些数据传递的信号是明确的,就是对于仍然保持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快车“不踩刹车,也不踩油门”。

偏离:在目标与结果之间

根据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家发展和改革会议上给出的预计数,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或者略高于9%,物价涨幅在4%左右,城镇失业率4.4%,新增就业为900万人。这些数据并非最终统计结果,国家统计局经济年报要迟至明年1月下旬才会发布。

在今年3月份的两会上,发改委提交人大讨论并获通过的计划草案报告确定,2004年的目标是GDP增长率7%,CPI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失业率在4.7%以内,新增就业900万人。

与今年年初确定的目标相比,这些数据都不同程度地与目标出现了偏离。虽然经济分析人士相信,这种偏差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正常情况,也是合理的,但对此的议论依然存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研究员王召说,年初定7%,很多学者、市场人士和官员都认为压低太多。但是决策者考虑7%的含义是:经济速度慢一点,经济质量好一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解释说, 7%是一个指导性目标,发改委在定计划和目标的时候是留有余地的。他说,发改委提出的看法是,这跟当前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观是有关系的。如果上面定9%,下面就可能搞11%,甚至13%,弄不好就导致经济过热。

祝透露,在做2004年计划的时候,智囊机构曾做了三个方案,确定的GDP增幅分别是8.5%、9%和9.5%,这些方案在内部是得到了认同的。

官方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使得年初制定的8%的经济增长目标最终完成了7.8%,从那以后至今,全国人大最终审议通过的年度GDP增幅均为7%。不过,在2003年以前,目标与实际情况偏离不超过一个百分点,但2003年的GDP增幅9.1%,今年预计在9%以上,连续两年偏离幅度超过了2个百分点。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中国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1999年的7%和2003、2004年的7%含义显然是不同的。前者是一个努力目标,而后者是一个控制目标,政策指向是不同的。不过他表示,如果目标制定更加透明,政策含义更加明确,有助于企业和投资者规划,减少经济震荡和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今年全年CPI涨幅4%左右突破了调控目标1%。祝宝良说,3%的目标也是一个预计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初没有预料到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那么大。当时预计食品价格涨幅在5%就差不多了,而现在的实际是涨幅已经超过了10%,粮食价格涨幅超过了30%多。他说,如果刨除粮价上涨等因素的话,物价控制在3%以内是可以做到的。

不过,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除了突发性因素的影响外,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主要是用货币政策来反通货膨胀,而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有时滞的,年初定3%,没有能够反映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作用的时滞,这就给如何合理的调控通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研究员宋立的观察表明,宏观指标一般是这一年10月到下一年10月一个年度的预期指标,但往往只能管半年,数据的指导性大打折扣。因此,他建议每年的7-8月份根据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一次修正,重新引导社会和市场预期,以提高货币和财政政策操作的准确度。

“双稳健”指向何处?

陶冬认为,如果明年的经济增长率确定为8%,相对于今年实际9%以上的增长率,一方面有适度减速的意味,但是更表明决策层信心增强,控制大局的能力更强,“即使快一点也没有关系”。

祝宝良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保持在9.5%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经济增长刚接近潜在增长水平就出现物价上涨,是因为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不完善,导致了结构性问题的出现。

4%的物价涨幅与今年的实际水平持平。祝宝良认为不用担心。不过他提醒,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和输入型通胀压力依然很大。陶冬也表示,目前判断物价将进入下行通道还为时过早,明年上半年物价还会上冲,而这取决于国家对控制性价格如公共事业价格放不放,也取决于弱美元是否持续,油价是否仍在40美元的高位等因素。

本月3-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财政和货币政策将会“双稳健”,如何操作“双稳健”将最终决定明年经济的走向。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健”蕴含着三重内涵,即“适度、避险和公平”。他说,赤字近期将降到3000亿元左右,明年则将降至GDP的2%。

从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中国7年间发行了9100亿元国债,2002年及2003年财政赤字连续两年达到3198亿元,占GDP比重为2.2%。

祝宝良说,从整个盘子来说,明年财政政策是紧缩的。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明年将进一步减至800亿元。而货币政策则应该稳中偏松。

国家信息中心在11月份的一份预测分析报告中提出,2005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应更大程度上发挥利率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并且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报告建议,明年M1和M2的调控目标应在17%左右,保证新增贷款规模达到3万亿元。这较2004年新增贷款2.6万亿的目标已略为宽松。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俊也预计,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意味着稍稍提高货币供应量增长的目标,2005年M2的增长目标估计为15%-16%;2004年为14%左右。

陶冬的看法是,M2增长率应该在13%-14%左右。他说,体外循环资金是不在金融统计中体现的,但这部分资金大体相当于M2的2%-3%。这也是为什么三季度信贷持续下滑,而经济增长势头不减的原因。如果M2确定17%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就会接近20%。

他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加速周期,明年全年经济会呈现出先高后低的格局。如果没有新的政策因素,一季度增长率还可能冲高,而投资反弹将引发新一轮的调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