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2005年是农业财政调整的关键一年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14
    “我们在制定农业财政政策时,暂不考虑财政投入总量是否超过了黄箱政策,因为原来我们的投入是零。投入不足不是十年八年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有总量情况下,我们着力重点是把资金投在结构调整上。”

    12月11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王正谱在第三届WTO与中国学术年会上直奔主题,分析了农业财政投入在入世前、中、后的结构性变化。2001年前:农业财政投入错位。

    王正谱表示,2001年前,国家在农业结构的投入上极为不合理,具体存在着四个问题:农业财政用来养人多,投在做事上少。用在做事上的资金仅占整个投入的30%左右。直接用在流通领域的比较多,投入产前产中产后的比较少。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支持有限,主要是一种间接投入,而且间接投入也是投在了大型水利上和管理环节上。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教授侯石安看来,上述这四个问题可归结为农业财政投入错位。包括:农业补贴对象错位,许多农业补贴没有补给农业生产者而是中间环节;农业补贴领域错位,未建立既符合WTO规则又能有效支持农业发展的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支持体系,以及农业信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等支持体系。2001~2004年:农业财政政策大幅调整

    自入世三年来,中国农业财政政策有了大幅度调整。在黄箱政策上把投入转到了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包括价格支持与生产资料投入上。

    今年财政支持的一个特点是对粮种进行补贴,即对水稻、玉米、大豆、小麦进行种子上补贴,中央对每一项的支持是3亿多元,地方财政还相应拿出30多亿。

    而在绿箱政策调整方面,入世三年以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呈现了三个历史性转折:对农民种植粮食给予直补,对农业税调整以及取消特产税。

    对上述财政措施,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俊生表示,增加属于绿箱政策的农业公共投入,可以通过提高单产水平和替代私人投资等方式有效地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私人成本,从而降低农产品的国内生产者价格,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同其他国家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5年:财政反哺农民时期

    最近,中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表示,今年宏观调控在农业领域首先见效,并声言中国目前已进入了财政反哺农民时期。

    随着今年“调控年”将逝,明年“改革年”临近,王正谱表示,明年是农业财政调整的关键一年,中央将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以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而农业部也有了大致的工作思路。

    明年三项补贴力度继续加大。在粮种补贴方面还要增加10亿元左右,大致达到38亿元;农机补贴明年要翻一番达到2亿元左右,目前正与相关部门商量以争取达到5个亿;粮食补贴还会强化,不会低于110亿元。在削减农业税方面,原定5年减完,但王正谱乐观地表示,目前来看3年就能实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比王正谱显得更为乐观,表示政府可能加快该进程,于2005年取消农业税,较政府计划提前3年。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投入。明年安排3亿~3.5亿元用于劳动力转移的培训。

    增加针对贸易绿色壁垒的投入,包括对耕地的质量状况监测、有机肥利用和限制农药使用。

    明年开始探索对畜产品的补贴,支持使用优良种丁和胚胎。明年投入1500万元,初步打算在奶牛上对使用优良种牛的农民给予补贴。

    而在应用性技术的推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业灌溉投入方面,王正谱明确表示明年肯定将增加投入,“现在,在农业财政投入的数量上,发改委、财政部和农业部感觉比前几年宽裕多了,今年中央财政收入比去年增加了3000亿元左右。”但“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决策部门对这些方面的支持苦于没有好的思路和项目,政策储备存在不足”。

    相关链接

    黄箱政策:即容易产生贸易扭曲的政策,如对粮食等农产品提供的价格、出口或其他形式的保护性补贴。WTO农业协议规定,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不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发展中国家可以在10%以上,中美协议规定中国“黄箱”补贴不超过8.5%。

    绿箱政策:即不引起贸易扭曲的政策,WTO协议对之不限制。包括政府对农业基础领域如科技、水利、环保等方面的投资或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