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明年中国将继续为粮而“战”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28
     中国的粮食生产连续5年下滑之后终在今年喜获丰收。岁末年初,立足实现粮食自给的中国政府并未因此有“舒一口气”的感觉,而是在精心筹划明年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本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明年各项支农措施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农业部已经为明年的工作设定了更高的目标:确保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今年有所增加,确保单产在稳定的基础上比今年有所提高,确保粮食品种结构有所改善,确保粮食总产量比今年有所增加。为此,农业部门将采取得力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主攻粮食单产水平提高。

    民以食为天。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反复告诫,一旦粮食出大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但随着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下滑,这一世界农业大国开始成为粮食净进口国。中国去年的粮食产量只有4300多亿公斤,产需缺口达550亿公斤。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央在去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中首先从加强农业入手,采取了一系列直接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加上市场价格回升,气候条件比较好,使得今年的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全年粮食总产量可望超过年初预定的4550亿公斤的目标。即便如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认为,中国的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仍有几百亿公斤的缺口需靠进口和“挖库存”来弥补。由于中国的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今后几年粮食供求平衡压力依然很大。10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一次有关“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中国所面临人多地少的矛盾极为尖锐和突出,提高粮食供给能力,保障粮食供求平衡,任务相当艰巨。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的粮食生产是恢复性增长,种粮效益比较低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粮食播种面积增长的空间有限,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气候、市场等不确定因素都会对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专家普遍认为,由于近年来耕地面积减少过快等因素,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有所下降,短期内难以恢复到较高水平。如果明年不持续增产,粮食供求关系将有可能再次发生逆转。

    他们同时指出,中国每年的粮食消耗量较大,大规模进口粮食,不仅做不到,而且会引起国际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因为,目前国际粮食库存也在持续减少,国际粮食市场每年的贸易量不到中国粮食产量的一半,国际市场粮价已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进口只能调剂余缺,中国必须立足于粮食自给,目前各项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措施丝毫不能放松。”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宏观经济司副司长丛明强调。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是保护耕地。中国政府去年下半年以来采取了包括严格控制耕地占用等一系列措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重要进展,乱征滥占耕地的现象已开始改变。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国已经撤并各类开发区4800多个,已退出土地面积2617平方公里,复耕1324平方公里。

    另外,专家认为,要保证粮食生产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还需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科技投入等。财政部长金人庆说,明年中国将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同时,还将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投入。

 
Baidu
map